Workflow
皮肤修复膜
icon
搜索文档
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近腰斩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16:0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45.97%至4648.57万元,扣非净利润下降46.77%至4028.07万元 [4] - 净利润下滑主因包括核心产品收入分化、成本费用压力加大及外部环境变化,其中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锐减近两成 [4] - 销售费用激增38.87%至7117.79万元,主要用于市场推广(3045.57万元)和商业支持(2011.83万元),但未能驱动业绩增长 [7][8] 核心产品分析 - 脑膜系列产品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得益于省际联盟集采持续中标,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至88.84% [6][7] - 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滑19.38%,毛利率下降1.63个百分点至85.98%,主因口腔种植市场需求不旺、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走低 [6] - 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口腔修复膜和脑膜产品长期占据八成以上收入,抗风险能力薄弱 [6] 政策与成本影响 - 2025年1月1日起,主营产品关键原材料动物组织的增值税征收方式由简易征收(3%)改为一般计税(13%),大幅提升税率侵蚀利润空间 [6] - 集采导致脑膜产品售价下降,但促进销量增长,公司脑膜产品在多个省际联盟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 [7]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活性生物骨获得注册证近三年,尚未贡献实质销售数据,入院工作有序开展但销售体量仍小 [8][9]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宫腔修复膜在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工艺验证阶段 [10] - 在研产品预计未来2-3年才可能带来收入增量,短期内难解业绩压力 [10] 市场与战略调整 -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经销商达1175家,但销售费用率从25.88%飙升至37.90%,净利润率从43.45%下降至24.75%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42.05%至4767.29万元,营销投入与业绩产出形成反差 [8] - 公司筹划产品出海,部分产品具备海外市场潜力,但需更多资源投入 [10]
正海生物迎来股东密集减持 技术驱动毛利率超90%
长江商报· 2025-07-28 11:04
股东减持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秘波海自去年8月5日至今年2月3日累计减持5%股权 持股比例从42 53%降至37 53% 套现约3 70亿元 [1][7] - 二股东Longwood持续减持 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14 85%降至9 27% 套现约2 07亿元 [6][7] - 一二股东合计套现近6亿元(5 77亿元) [4][7] - IPO前七大股东中已有六大股东实施减持 其中四名股东完成清仓退出 [5][6][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 16亿元 同比增长7 39% 净利润0 95亿元 同比增长19 74% [1] - 机构预测2020年全年营收3 38亿元 净利润1 31亿元 同比增幅约20% [2] - 2013-2020年连续8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2] - 2020年受疫情影响 口腔科等主营收入来源科室5月才恢复运营 但业绩仍超市场预期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研发生产 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 皮肤修复膜等软组织修复材料和骨修复材料 [2] - 2012年以来产品毛利率持续超过90% [2] - 2019年研发投入0 21亿元 占营收比例7 65% [3] 股价表现 - 股价在2020年7月15日达历史高点127 03元/股(后复权) [8] - 随后股价持续下行 2021年2月4日跌至69 41元/股低点 较高点下跌42 90% [8] - 2月23日股价小幅回升至72 53元/股 [8] 公司背景 - 2003年由正海集团及Longwood共同出资241万美元设立 [5] - 2017年5月16日在创业板上市 [5] - 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