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海生物(300653)

搜索文档
正海生物(300653) - 关于全资子公司注销完成的公告
2025-04-16 17:36
公司变动 - 2024年10月21日董事会同意注销苏州正海[2] - 2024年10月23日披露注销公告[2] - 2025年收到《登记通知书》[2] - 苏州正海注销手续全部办理完毕[2] - 注销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无重大影响[2]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4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16 09:04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其他(电话会),参与单位有东北证券、中金公司等,97 位参会人员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15 日,地点为线上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赵丽女士和董事会办公室经理王安琪女士 [2] 2024 年经营情况 - 营业总收入 3.63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12.1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5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29.49%;每股收益 0.75 元 [4] - 口腔修复膜产品销售收入 1.62 亿元,脑膜产品销售收入 1.49 亿元,活性生物骨完成全国所有省份挂网工作 [4] - 获批山东省绿色工厂、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 50 强、山东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省部级重点荣誉 [5] 问答回复 收入下滑原因 - 主力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口腔产品价格优化,脑膜产品下游观望,活性生物骨推广节奏不及预期,2024 年第四季度增值税率调整影响收入业绩 [6] 口腔行业竞争格局 - 公立市场格局稳定,民营市场种植牙集采后需求短暂爆发,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种植修复材料受需求波动和终端降本控费影响 [6] 活性生物骨情况 - 技术优势是将 rhBMP - 2 与骨支架材料特异结合,构建低剂量、高效能骨再生定向修复系统,降低安全性风险 [6] - 2025 年将推动市场推广,增加稳定供货终端数量,提升销售收入 [7] 脑膜产品集采 - 2024 年 6 月天津发布相关通知,截至目前未出台招标文件,2025 年公司将跟踪进度并积极应对 [8] 研发人员增长原因 - 2024 年年均在岗人数较去年增幅不大,增加人员为新项目做储备,公司将丰富支架基材品类,推动产品产业化 [8] 销售费用率展望 - 2024 年下半年加大活性生物骨推广和口腔领域营销,销售费用增长,部分集中在四季度,2025 年预计销售费用率回归合理水平,可能受税率调整影响 [8] 第二款口腔修复膜 - 生产工艺调整,降解性能提升,未来结合适应症探索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及牙龈黏膜组织修复领域应用 [8][9] 在研新产品情况 - 今年 1 月二代口腔修复膜获批,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年内获批,宫腔修复膜和乳房补片处于临床阶段,上市后将拓展下游应用科室 [9]
正海生物2024年报:业绩“双降”寒冬下,新产品能否成破局“利刃”
金融界· 2025-04-16 08:02
文章核心观点 - 正海生物2024年业绩受集采政策冲击表现不佳,但成本管控能力较强且有新产品布局,短期需承受业绩压力,长期创新产品或重塑成长逻辑 [1][2][5]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3.63亿元,同比降12.19%;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29.49%;扣非净利润1.13亿元,降幅达32.59%,为近五年之最 [1] - 分季度看,一季度营收同比降17.83%,二季度降幅收窄至6.1%,下半年改善但未扭转全年下滑 [1] 集采影响 - 核心产品口腔修复膜和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受集采冲击,硬脑膜补片六省联盟集采价格降83.46%,口腔修复膜毛利率下滑2.73个百分点 [1] - 集采压缩产品价格空间、改变市场结构,“以价换量”效果未充分显现,公司需调整渠道策略 [2] 亮点表现 - 全年毛利率保持在86%以上,同比仅降3.96个百分点,净利率43.45%,虽同比降11.2%但高于行业平均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7.77%,但全年正向流入,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36亿元,分红融资比达2.29 [2] 存在问题 - 过度依赖两大传统产品,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未显著提升,在研项目短期难贡献收入,抗风险能力弱 [3] 新产品布局 - 2024年初上市的“海昱”活性生物骨是国内首个含rhBMP - 2的骨填充材料,已完成全国大部分省份挂网并进入部分医院销售体系 [3]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2025年提交注册,乳房补片等管线产品受关注 [4] 战略调整 - 通过优化供应链、压缩销售费用维持盈利水平,如硬脑膜补片毛利率仅降0.53个百分点 [4] 应对市场变化 - 2025年传统产品集采范围或扩大,公司需加速新产品市场渗透弥补传统业务缺口 [5] - 推出25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计划用于股权激励,结合高比例分红政策释放管理层对长期价值的信心 [5]
正海生物(300653):业绩增速承压,期待后续恢复
华泰证券· 2025-04-15 17: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26.87 元 [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因消费医疗需求未完全恢复、手术量增长放缓及脑膜产品受集采影响,随着消费医疗恢复,基本面有望向好 [1] - 下调口腔修复膜及骨修复材料等业务收入增速及毛利率预期,预测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1/1.69/1.88 亿元,同比 +12.3%/+12.0%/+10.9%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3.63/1.35/1.13 亿元,同比 -12.2%/-29.5%/-32.6%;4Q24 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0.72/0.10/0.05 亿元,同比 -21.8%/-77.5%/-75.7% [1] - 2024 年口腔修复膜收入 1.62 亿元,同比 -19%,预计 25 年同比增速恢复至 10% [2] - 新产品活性生物骨 2024 年完成全国所有省份挂网工作,入院达成预期目标;脑膜产品 24 年脑膜收入 1.49 亿元,同比 -10%,预计 25 年收入保持平稳 [3] - 2024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2.93%/7.79%/10.88%/-0.14%,同比 +7.22/+1.28/+0.23/+0.00pct;毛利率为 87.64%,同比 -2.26pct [4]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413.65|363.23|410.49|460.16|510.48| |+/-%|(4.52)|(12.19)|13.01|12.10|10.9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0.96|134.64|151.16|169.25|187.66| |+/-%|2.98|(29.49)|12.27|11.97|10.88|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1.06|0.75|0.84|0.94|1.04| |ROE(%)|20.14|15.15|15.77|16.34|16.74| |PE(倍)|20.04|28.42|25.32|22.61|20.39| |PB(倍)|4.04|4.31|3.99|3.69|3.41| |EV EBITDA(倍)|14.97|21.45|18.60|16.14|14.10|[11][20] 可比公司估值 |彭博代码|公司名称|收盘价(元)|总市值(亿元)|P/E(x)(2023A)|P/E(x)(2024A)|P/E(x)(2025E)|P/E(x)(2026E)| |----|----|----|----|----|----|----|----| |300595 CH|欧普康视|14.85|133|20x|23x|20x|18x| |688050 CH|爱博医疗|103.36|196|64x|51x|39x|30x| |688085 CH|三友医疗|16.98|47|49x|418x|36x|25x| |688236 CH|春立医疗|13.61|39|14x|31x|20x|16x| |688617 CH|惠泰医疗|431.60|419|78x|62x|45x|34x| |平均| - | - | - |45x|117x|32x|25x|[12]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15 11:5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在2024年面临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政策压制增长受限的严峻形势,仍稳健经营积极谋变,虽营收、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下降,但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进展,为未来发展积蓄潜能 [3][4] 各部分总结 重要提示 -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出席审议会议,会计师事务所为天职国际,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1]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77,639,95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60元(含税),送红股0股,资本公积金转增0股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已获批12款医疗器械产品,其中9款为III类,产品应用于多科室,上市产品梯队将壮大 [2] - 近三年及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无重大差异,无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2][3] - 普通股股东和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披露,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公司无表决权差异安排和存续债券 [3] 重要事项 -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36,322.54万元,同比降12.19%,净利润13,463.91万元,同比降29.49%,净资产88,878.41万元,同比降6.25% [3] - 口腔修复膜和脑膜系列是主要收入来源,脑膜产品在多省带量采购中中选,口腔修复膜在公立和民营市场采取不同策略,活性生物骨市场推广进展显著 [5] - 公司坚持产品阶梯式开发策略,光固化复合树脂等获批注册证,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等进入注册阶段,宫腔修复膜和乳房补片处于临床阶段 [6][7] - 公司提升生产人效,开展数字化项目建设,搭建自动化包盒机平台,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体系审查,提升产品品质 [8][9] - 公司落实人才政策,推进岗位竞聘,完善组织结构,开展人才盘点和培养项目,评价薪酬策略,储备高素质人才队伍,报告期末员工375人 [10][11]
正海生物(300653) -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
2025-04-14 21:17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公司依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3] - 2024年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状况良好[5] - 2024年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等情况[7] 未来展望 - 2025年监事会将履职,关注决策,加强自身建设[10] 其他 - 2024年监事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2][3]
正海生物(300653) - 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2025-04-14 21:17
现金管理 - 公司拟用不超70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投资[1][2][9][10][11] - 投资产品期限不超12个月[3] - 投资决议有效期自股东大会通过起12个月内[3] 风险与措施 - 投资风险含政策、收益、操作监控风险[6] - 控制风险措施有筛选对象、跟踪资金等[6][7] 审议情况 - 多会议审议通过现金管理议案[9][10] - 备查文件含董事会、监事会决议等[12]
正海生物(300653) - 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2025-04-14 21:17
资金与资产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1,684万元,增53%[2][4] - 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50,543万元,降16%[2][4] - 2024年末资产总计98,011万元,降7%[2][3]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36,323万元,降12%[8][9] - 2024年净利润13,464万元,降29%[8] 成本与费用 - 2024年营业成本4,489万元,增7%[8][9] - 2024年销售费用11,960万元,增12%[8][9] - 2024年研发费用3,952万元,降10%[8][9] 收益情况 - 2024年其他收益729万元,增239%[8][9] - 2024年投资收益1,262万元,降30%[8][9]
正海生物(300653) - 董事会对独董独立性评估的专项意见
2025-04-14 21:17
独立董事变动 - 原独立董事为张兰丁、徐卉,新一届为宋希亮、王辉、李江华[1] 独立性评估 - 董事会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并出具意见,符合要求[1] 意见日期 - 董事会意见日期为2025年4月12日[2]
正海生物(300653) - 2024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25-04-14 21:17
业绩相关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21%[5] - 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100.00%[5] 内部管理 - 完善110个岗位说明书[9] - 围绕业务开展组织相关培训95场次,累计1115人次[10] 内部控制 -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报告发出日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4] 制度建设 - 公司制定《产品实现的风险管理程序》,建立风险管理小组[12] - 公司严格大额资金支付审批流程[13][14] - 公司制定多项销售相关制度,规范销售业务流程[15] - 公司制定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采购与付款控制程序[15] - 公司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存货管理各环节[16] - 公司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实行分工负责原则[17] - 公司制定《对外投资决策制度》等控制投资、担保和关联交易风险[17][18] - 公司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部门按规定编制报表[19] - 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20] 系统引入 - 公司引入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提升人才运营效率和网络安全[22] 缺陷标准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影响额大于营业收入总额1%为重大缺陷[24]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影响额大于0.5%且小于等于1%为重要缺陷[24]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影响额小于等于0.5%为一般缺陷[24]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直接财产损失大于营业收入总额1%为重大缺陷[26]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直接财产损失大于0.5%且小于等于1%为重要缺陷[26]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直接财产损失小于等于0.5%为一般缺陷[26] 缺陷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30] - 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31] 其他 - 公司明确“重塑人体自愈之力,让再生梦想照进现实”的使命[8] - 公司确立“做再生医学领域的领导者”的愿景[8] - 股东大会作出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5] - 股东大会作出特别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5] -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24] - 公司董事会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