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债理财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理财锦囊】“双节”期间 如何让闲置资金“活”起来?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23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假期营销活动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假期收益的营销活动持续升温,密集出现9天收益计息、14天收益连享等宣传话术 [1] - 机构通过发布理财攻略、推出专属产品等方式争抢闲置资金,为投资者提供假期理财新选择 [1] - 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已上线假期专属理财方案,核心逻辑为提前布局、节前确认 [1] 主要机构产品策略 - 工银理财的节前理财攻略显示,投资者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买入指定产品,9月30日确认份额即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9天假期收益 [1] - 招银理财建议通过现金理财加短债理财组合实现人闲钱不闲,9月29日24:00前买入现金类产品可多享9天收益,9月30日17:00前买入短债理财可覆盖假期收益周期 [1] - 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南银理财等机构也推出节前买入假期计息的同类产品,涵盖现金管理、短期纯债等多个类型 [2] 替代投资方案与产品 - 若错过常规产品认购期,可关注延时申赎类产品,部分理财公司和银行将申购赎回时间延长至每日20点甚至24点,打破传统交易时间限制 [2] - 东方证券等机构推荐国债逆回购加场内流动性理财组合,9月29日15:30前买入国债逆回购,9月30日15:00前再将可用资金买入T+0类ETF,实现一份本金双重收益 [2] - 通知存款和国债逆回购是稳健型投资者的可选方向,7天期通知存款保本保息,当前利率约0.65%,显著高于0.25%的活期存款利率 [3] 假期理财核心原则 - 假期理财核心在于提前规划、精准匹配,投资者需结合资金闲置时长、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产品 [4] - 投资者需提前梳理假期资金使用需求,优先选择开放式、申赎灵活的产品,避免因资金锁定影响使用 [3] - 投资者需理性看待收益预期,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而非盲目追逐高收益宣传 [3]
国债期货下跌!发生了什么?最新解读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8:35
国债期货市场表现 - 3月7日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31%至116.56,10年期跌0.51%至107.635,5年期跌0.31%至105.475,2年期跌0.13%至102.408 [1][2] - 前一日跌幅相对较小:30年期跌0.56%,10年期跌0.20%,5年期跌0.14%,2年期跌0.06% [1] - 成交额显示市场活跃度:30年期合约成交1962亿,10年期1253亿,5年期841.2亿,2年期890.9亿 [2] 债市调整驱动因素 - 资金面趋紧:资金价格与债券收益率倒挂抑制机构加杠杆 [2] - 央行政策导向:稳汇率、防空转、防风险导致流动性管理收敛 [2] - 股债跷跷板效应:科技股行情带动股市走强分流债市资金 [2] - 赎回压力显现:理财和基金赎回增多引发负反馈担忧 [2][5] - 央行持续净回笼:DR007与10年期国债利率倒挂叠加政府债发行加速 [3] 赎回潮现状评估 - 理财产品回撤接近2023年9月水平:短债产品回撤0.08%,中长债0.03% [6] - 专家认为当前赎回压力可控:未出现系统性踩踏,但需警惕持续调整的潜在风险 [7] - 历史经验显示:非基本面因素导致的调整通常空间和时间有限 [7] 债市未来展望 - 货币政策方向:降息降准仍有空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先升至1.8%-2.0%后回落至1.6%以下 [9] - 配置价值显现: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2.2%以上,相比1.2%-1.5%的定存利率具吸引力 [9] - 投资策略建议:票息策略占优,中短端资产调整后性价比提升 [10] - 潜在风险提示: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盲目加久期和杠杆可能放大波动风险 [10] 其他市场动态 - 债券市场或进入"高波时代",央行副行长提及相关监管动向 [12] - 政府债务规模扩大:今年赤字率拟提至4%,新增债务11.86万亿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