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普动画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开启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
杭州日报· 2025-06-19 10:31
活动概况 - 2025年杭州市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专场活动在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大运河农创园举办,活动融合知识、文化、服务,呈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健康盛会 [2] - 现场展示"'画'说健康——健康素养伴成长"绘画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包括公筷公勺、垃圾分类机器人等主题,展现健康生命力 [2] 健康实践与创新 - 新宇村将健康理念融入村居规划、产业发展和文化活动,建设健康管理专区、荷塘生态公园等场景,打造"15分钟健康圈" [2] - 留学生莫达作为"健康观察员"记录太极晨练、养生讲座,从国际视角传递乡村健康理念 [2] - 12个主题健康集市提供多样化服务,包括AI育儿顾问"杭小育"、睡眠检测、节气健康咨询等 [3]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科普动画集》发布,旨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3] 杭州市健康成果与规划 - 杭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6.52%,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4] - 杭州连续5年蝉联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引领级"称号,人均预期寿命等核心指标达发达国家水平 [4] - 杭州计划组建100名资深医生的市级健康科普名师团,开展健康科普"五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4]
帮孩子在真实体验中成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10:18
学前儿童网络使用现状 - 网络已深度渗透学前儿童生活场景 包括幼儿园使用平板互动游戏 家庭中使用手机刷短视频等[1] - 线上早教内容如动画和益智游戏能激发儿童认知兴趣 但良莠不齐的内容可能干扰其价值观萌芽期发展[1] - 儿童接触网络时面临超出理解范畴的复杂广告和跳转链接 这些干扰会打乱其认知逻辑构建过程[1]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负面影响 - 幼儿园过度依赖动画教学 家长放任儿童使用手机游戏 导致儿童注意力分散和真实体验兴趣降低[1] - 长期沉浸虚拟"快刺激"会弱化儿童主动探索能力 与人际互动能力发展形成冲突[1] - 电子设备使用尺度把控困难 当前现象与学前教育倡导的"真实体验成长"理念相悖[1] 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应对策略 - 学前教育工作者需筛选适龄网络资源 如科普动画辅助教学 同时控制屏幕时长 加强传统游戏和手工活动[2] - 家长需掌握儿童网络接触特点 通过设置设备儿童模式和"无网陪伴时光"构建家庭防护体系[2] - 亲子互动如睡前绘本阅读和角色游戏能有效抵御不良网络影响[2] 行业生态与监管要求 - 网络平台需优化儿童内容生态 开发符合学前认知的寓教于乐产品 严格过滤不适宜信息[2] - 监管部门应加强学前教育类内容审核 对违规推送不良信息平台实施零容忍政策[2] - 需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使网络成为儿童成长的"雨露"而非"风雨"[2]
【省文物局】陕西3项作品入围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40
国家文物局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 陕西3项作品入围,包括陕西省文物局的纪录片《文脉守护 赟续绵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陕西自然博物馆的《自然趣冒险》系列科普动画 [1] - 纪录片《文脉守护 赟续绵延》通过3分钟短片形式展现陕西文物保护与传承主题,聚焦文物修复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故事 [1] -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分众化内容设计及创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深化公众参与 [1] - 《自然趣冒险》系列科普动画通过生动形式普及自然知识,激发公众探索兴趣 [1] 活动规模与形式 - 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共收到291家申报单位的340个申报项目,含5300余件作品 [2] - 内容涵盖文物保护利用、考古研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博物馆改革发展、文物科技创新、文物交流互鉴等领域 [2] - 作品形式包括音视频、纪录片、融媒体活动、动漫等,其中手绘动画和AIGC动画被广泛应用 [2] 传播渠道 - 获推介的优秀作品将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平台"和"中国文物报微信视频号"集中展播 [2]
当科普动画“梦想”成真(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国产科普动画《海尔兄弟》重制版上线 - 1995年国产科普动画《海尔兄弟》高清重制版在多个视频平台上线,引发观众对30年前科幻情节已实现的讨论 [1] - 动画中深潜器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情节已由"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实现,能精准操控机械手采集海底样品 [1] - 动画描绘的智能机器人、无人工厂等场景已从想象变为现实,在现代生产线实现人机协作 [1] 科技发展成就与文化传承 - 动画中科幻场景的实现反映了中国科技从想象到现实的迭代进程,展现科技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 [1] - 动画展示的名胜古迹如小雁塔抗震结构、悬空寺营造法式等传统智慧,仍在现代建筑技术中得到创新应用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证实为中国人创新血脉中的活性因子,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强大生命力 [1][2] 未实现的科技愿景与未来展望 - 动画中"植入智慧和情感"的类人机器人技术尚未完全实现,仍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未竟之业 [3] - 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动画中的创新愿景有望成为托举人类未来的实景 [3] 科普动画的当代价值与创作方向 - 该动画通过探险故事开展科普教育,启蒙了几代人对智慧改变世界的追求,现需传承创新文化 [4] - 新时代科普动画创作需适应青少年作为移动互联网、AI原住民的特征,突破传统传播方式 [4] - 建议将硬核科技、人文知识嵌入青少年话语体系,利用科普动画促进代际科学精神启蒙 [4] - 科技持续进步为科普动画提供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需持续产出优秀作品满足探索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