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小型哺乳动物饲养装置
搜索文档
“太空小鼠”出征记
中国青年报· 2025-11-05 07:28
太空小鼠"在饲养盒中。 中国空间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乘客——搭乘10月31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4只(两雌 两雄)"小鼠航天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一个多月前进驻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小鼠 的适应性饲养、单元匹配试验等工作。现场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天达,在接 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鼠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哺乳类模式动物。因与人类基因同源性 高、体型小、繁殖周期短,小鼠是开展生命体空间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和繁衍研究的重要模型。 "首要目标是'保证小鼠活着上、活着下'"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曾将动物送到太空。其中,广为人知的是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人类 第二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该卫星携带了一条名为"莱卡"的小狗,它也是历史上第一只进入地球 轨道的哺乳动物。 "动物率先送入太空,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它们成为人类的'探路者'。通过让动物承担未知风险,来验证 生命体能否承受并适应太空环境。"李天达表示,如今随着航天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空间生命科学 实验则更注重回归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聚焦回答生命个体在空间环境受到哪些影响,影响机 ...
层层选拔、垃圾收集、营养均衡、漂浮睡觉……中科院专家解读我国首次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新华社· 2025-11-04 00:36
新华社酒泉11月3日电 题:层层选拔、垃圾收集、营养均衡、漂浮睡觉……中科院专家解读我国首次哺 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新华社记者 11月1日6时45分,随着实验单元由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转运至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4只小鼠正式 入住"太空家园"。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站实施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实验单元刚从上行软包中取出时,可以看到内部漂浮着一些小鼠的食物残渣和粪便。"李天达说,装置 通电后,内部会产生定向风场,小鼠脱落的毛发、排泄物等,都会通过风场收集在笼子底部。 科研人员对300只相同品系的小鼠进行了悬尾筛选、赛道筛选、转棒筛选、"Y迷宫"筛选以及二维旋转 筛选,考验小鼠的运动能力、耐久力、抓握力、平衡力、空间记忆能力以及前庭功能等多项指标。 "我们共筛选出了100只小鼠进入训练环节。"李天达说,训练环节包括前庭功能训练、装置适应性训练 等,目的在于让小鼠更快地适应空间环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一个多月前进驻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小鼠 的适应性饲养、单元匹配试验等工作。最终"飞上太空"的4只小鼠,是在发射任务当天早上确定下来 的。 "编号为6、98、154、186的4只小鼠作 ...
焦点访谈丨中国航天奏响新乐章 神二十一有接力更有突破!
环球网资讯· 2025-11-02 12:29
交会对接技术突破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首次采用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案,标志着载人航天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实现新突破[1] - 交会对接过程分为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两个阶段,此次任务通过在这两个阶段加速大幅缩短了总时间[3] - 远程导引阶段通过减少飞行圈数节省1.5小时,近距离飞行段通过缩短起始点距离再节省1.5小时,总计节省3小时[6] - 缩短时间的关键在于提高发射和入轨精度,使飞船入轨时与空间站的初始相位差更小[6] - 执行任务的长二F火箭实施了近20项技术状态改进,为缩短交会对接时间奠定基础[8] 技术方案选择与优势 - 选择3.5小时模式而非更快的2小时模式,是因其对系统条件要求更宽松,更贴合载人任务高可靠性需求[11] - 3.5小时模式增强了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将每年不具备发射条件的时间从约20%降至更低水平[14] - 快速交会对接方案使得即使飞船太阳翼双翼未展开,任务仍可继续执行,这是工程上的重大贡献[13] 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上行样品及装置总重量63.2公斤,其中包括4只经过严格筛选的小鼠[18] - 这是首次在空间站进行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小鼠与人类基因相似度约85%,实验成果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参考价值[24] - 科研团队建立了从小鼠上行、在轨饲养到返回地面的全闭环供应链条,并完成了工程验证[26] - 航天员乘组在6个月任务期内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包括一项由载荷专家自己设计的锂离子电池研究[29] 航天员与任务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由三名来自不同专业的航天员组成,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任务期6个月[16] - 神舟二十一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标志着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33] -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8名航天员、44人次进入太空,空间站已实现全年有人照料[33] 行业标准与未来发展 - 中国空间站已形成自己的标准并正式注册为国际标准,标志着标准走向世界[33]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飞船将亮相,成为航天员和实验载荷上下行的新交通工具,为2030年前登陆月球做准备[33] -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已明确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标定在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线图上[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