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

搜索文档
群核科技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
环球网· 2025-07-25 18:38
群核科技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 - 公司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包含1000个3D高斯语义场景,涵盖超80种室内环境 [1] - 数据集及相应智能体解决方案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 [1] 3D高斯溅射技术应用与创新 - 3D高斯溅射技术凭借"扫描即可重建场景"优势,已应用于文物保护、空间设计等领域 [3] - 公司工程师曾利用该技术还原杭州一座60多年老照相馆空间 [3] - InteriorGS数据集首次将3D高斯溅射技术引入AI空间训练领域 [3] 空间智能训练平台与技术路径 - 公司搭建"3D高斯重建+空间大模型+物理仿真"训练数据生成新路径 [3] - 用户可通过输入视频或图片,快速完成场景重建,并赋予语义逻辑与物理特性模拟 [3] - SpatialVerse平台积累海量可交互三维数据与物理仿真工具,目标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ImageNet" [3] 行业合作与市场影响 - 公司3月开源的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曾登上Hugging Face趋势榜前三 [4] - 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业达成合作 [4]
“杭州六小龙”的招聘迷局
吴晓波频道· 2025-04-27 23:18
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科创企业如何在"极客精神"与"商业扩张"之间寻找平衡[2][9] - 极客精神代表专注、创新和技术驱动,而扩张意味着规模化和商业化,两者存在天然矛盾[5][6] - 科创企业需要在驾驭资本洪流的同时保持极客初心,才能实现长期成功[47] 企业案例 强脑科技 - 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国际地位与马斯克的Neuralink相当[2] - 招聘理念以"寻找真正的极客"为核心,目前在招职位不超过20个[4][7] - 创始人工作重心在研发和严格筛选面试者,保持"小而精而美"的极客状态[2][4] 宇树科技 - 半年内在中国一线城市成立三家子公司,被视为规模化扩张开端[12] - 招聘延伸至销售、公关等非技术岗位,显示技术落地野心[12][13] - 目标是让四足机器人从春晚表演转变为能赚钱的商品[13] 智元机器人 - 成立仅一年团队规模已达1000多人,外包和实习生占比近50%[14] - 在招职位超过200个,涉及多个职能领域[14] - 快速扩张可能带来管理盲区和战略失误风险[14] DeepSeek - 团队控制在150人左右,实行精英化策略[24] - 拒绝融资和上市,招聘需求极为克制[24] - 实行"三无政策":无固定团队、无汇报关系、无年度计划[27] - 废除KPI考核,岗位分工在工作中自然形成[27] 游戏科学 - 《黑神话:悟空》开发团队仅140人,远少于传统游戏大厂[27] - 保持极客基因,初始团队只有7人[27] OpenAI - 从非营利研究机构转向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挑战[28] - 2024年营收37亿美元但亏损50亿美元,GPT-5训练成本可能超10亿美元[28] - 员工从11人增至1500人,人力成本约15亿美元[28] - 商业化过程中超过20位关键人员离职[28] 群核科技 - "杭州六小龙"中首个谋求IPO的公司[33] - 研发团队615人,占员工总数44.3%[30] - 2023年营收6.64亿元,2024年平均月活跃访客8630万[30] - 现金及等价物仅余2亿元,面临盈利压力[33] - 大量招聘销售人才,BOSS直聘上需求超360个[35] 行业观察 - 科创企业扩张可能导致管理问题,如图森未来团队从2000人降至解散,市值从160亿跌至1.13亿美元[14][18][19] - 过度追求规模可能扼杀创新,如谷歌"20%时间"政策逐渐失效[39] - 纯粹依赖小型团队难以形成商业势能,如Pebble最终败给Apple Watch[40][41] - 新兴共生模式出现,如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后日活增长20倍[43] - 大公司与小企业深度耦合,如亚马逊云服务与Stability AI合作[45] - "技术换生态"的共生模式正在改写传统商业规则[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