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吸管

搜索文档
加速释放市场潜力,4大类25种“以竹代塑”产品名录敲定
第一财经· 2025-07-08 11:23
政策推动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旨在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并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 [1] - 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升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2] 市场潜力 - 中国竹产业产值从2010年820亿元增至2022年4153亿元,年均增速超30%,预计2035年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4] - 全球5%乙烯基塑料外墙壁板若被竹质替代,2032年市场销售额将超5亿美元 [5] 应用领域扩展 - 新增运动器材领域替代品:竹质高尔夫球钉、滑板、健身扶杆等;安全防护领域替代品:竹编安全帽、防护栏等;农林业领域替代品:竹格栅、竹基育苗容器等 [5] - 工业领域竹缠绕管道、汽车竹纤维内饰等可替代塑料、钢材,建筑领域竹塑型材(含竹量80%)已应用于水利、交通工程 [5] 产业现状 - 全国竹林面积701万公顷,竹加工企业超1万家,竹吸管年产能超12亿根,竹制餐具大量出口110个国家 [4][5] - 当前存在规模化水平低、集约化不足、优质产品少等问题,需加强研发、培育龙头企业以提升产能 [6] 环保效益 - 全球92亿吨塑料制品中70亿吨成为垃圾,回收率不足10%,竹材作为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1] - 竹材3-5年即可成材,加工过程节能减排,竹基复合材料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塑料制品 [1][4]
以竹代塑助绿色转型——访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连健昌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5
行业背景与政策机遇 - 全球塑料垃圾问题严峻,92亿吨塑料制品中70亿吨成为垃圾且回收率不足10%,竹材作为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具有巨大替代潜力[2] - 中国推出《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绿色产业革命战略窗口期[2] - 行业面临"双碳"战略引领的新型工业化建设机遇,企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2]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0年,定位为竹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收纳、餐具、家具等系列[3] - 坚持"以竹代塑、以竹代木"战略,淘汰高耗能生产方式,践行清洁生产与碳中和目标[3] - 将绿色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已获得92项"以竹代塑/木"相关专利[4]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突破传统竹材分类模式,研发无刻痕式竹展开、超薄纵向刨切等技术,实现材料密度分级标准化[4] - 开发缠绕式竹吸管、竹青皮衣架等代塑产品,竹材正交复合板等代木产品应用于家具、车箱板等领域[4] - 探索竹与钢、陶瓷等材料结合,向"以竹代钢"和精细化工领域延伸[4] 数字化转型实践 - 成立自动化团队,用数据分类替代经验分类提升材料稳定性,适应工业化大生产[7] - 建立渠道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排列组合优化原材料性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7] - 将AI技术深度植入研发生产全链条,实现竹材加工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7][8] 市场竞争力构建 - 通过材料创新跳出低端红海竞争,开辟竹产业新应用场景与价值高地[4] - 以"守正创新"为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竞争力→产品力→品牌力的转化路径[5] - 行业竞争逻辑从"价格战"转向"性能战",强调技术差异化优势[5] 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 抓住全球产业链调整窗口期,加速人才结构升级与海外市场补位[8] - 以跨界思维突破行业边界,如用高分子材料技术改造竹加工工艺[8] - 深度融入"双碳"战略,将绿色创新转化为市场优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