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

搜索文档
双枪科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响应“以竹代塑”的国家政策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17:44
公司战略与绿色发展 - 公司发展绿色能源和可循环产品的战略契合绿色经济主题 [1] - 公司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国家政策 推动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 - 公司践行节能环保和绿色生产 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1]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拥有超30年竹材加工经验 可将毛竹几乎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产品 [1] - 研发新型可循环材料"金钢瓷" 具备防摔裂、耐高温、抗色变特性 [1] - 新产品可蒸煮、可微波、可回收 无有害物质释放且零重金属析出 [1] 生产布局与产业链 - 在浙江丽水(庆元、龙泉)和江西资溪建立全竹产业链加工连锁工厂 [1] - 实现竹材就地加工和就近销售的产业布局 [1]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设备 打造高效节能生产方式 [1] -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1] - "金钢瓷"产品是实现环保战略升级和餐饮市场突破的关键 [1]
双枪科技(001211) - 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08:10
产品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精致厨具,优质竹材”战略,核心产品从筷子、砧板、签类转向碗筷、刀板、锅铲组合,通过供应链整合进入锅具、刀具品类,实现差异化竞争 [2] - 竹材业务采用“连锁工厂”模式,实现全竹生命周期综合利用,形成完整产业链,响应“以竹代塑”国家政策 [2] - 开发新产品“金钢瓷”,耐高温、防破裂、易清洗,可替代密胺餐具,预计2025年中国密胺餐具市场规模突破250亿元 [3] 业务发展与规划 - 聚焦竹炭业务和“金钢瓷”产品,与顶尖技术方合作,凭借30年竹产业经验和全渠道营销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 [3] - 未来规划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品线,实现高毛利、高周转、高人效的“三高”目标,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4] - 调整客户结构,实施分级管理,重点服务A类客户和集采模式客户;拓展餐饮客户业务,加速资金周转 [5] 绿色经济与技术创新 - 践行绿色生产,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毛竹几乎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产品,在浙江丽水、江西资溪建立连锁工厂 [6] - “金钢瓷”材料可回收、无有害物质释放,是实现环保战略升级和餐饮市场突破的关键产品 [6] - 持续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打造高效节能生产方式,提升产品品质 [6] 市场应对与风险管控 - 美国加征关税对非竹木材质出口业务有一定影响,但2025年业务影响有限,因订单提前排期 [8] - 外贸渠道以欧美市场为主,同时拓展欧洲和“一带一路”国家,强化ODM定制服务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8][9] - 公司积极调整市场策略,灵活应对复杂环境 [8]
从矿坑重生到竹业革新 安吉实践解码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52
废弃矿坑生态转型项目 - 深蓝计划项目将300亩废弃矿坑改造为集悬崖咖啡、露营休闲、窑洞参观于一体的户外生态综合体 [2] - 项目采用"三步走"模式:生态修复清理垃圾加固边坡 微改造建设咖啡馆等休闲业态 通过"两入股三收益"分配机制(村民与村集体持股49% 公司持股51% 收益按村集体20%/村民29%/公司51%分配) [3] - 项目两年实现5000万元销售额 带动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单日咖啡销量曾超8000杯创全国纪录 年营收比肩昔日开矿年产值 [2][3] 竹林碳汇产业发展 - 安吉县建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 形成"资源收储—平台交易—收益返农"闭环 119个行政村的竹林资产均超千万元 [4] - 87万亩毛竹林年碳汇增量达120万吨 碳汇能力是同等面积森林1.5倍 按每吨68元碳价计算年碳汇产值逾2300万元 [4] - 碳汇平台将林户闲散竹林资源打包整合 由专业公司经营交易后利润分给村集体和村民 [4] 竹制品产业链升级 - 安吉鸣竹竹业年产竹牙刷2000万支 所用竹材可替代300吨塑料 产品数月可降解(对比塑料牙刷需数百年) 年产值1000多万元 [5] - 公司儿童竹牙刷在韩国儿童牙刷市场销量第一 产品远销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 [5] - 竹产业链从初级竹材竹笋延伸至竹家具、竹地板及创新竹钢(用于高速公路护栏、风车叶片) 竹粉可制作医疗用具和土壤改良剂 [5] 绿色制造实践 - 恒林股份全面引进光伏发电 年发电量约1800万度 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2.8万余吨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6] - 公司推动工艺材料革新 用环保材料替代传统材料降低VOC排放 建立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使单件产品能耗下降约5% [6] - 在瑞士、越南设生产基地 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市场 通过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双轮驱动推进低碳转型 [6]
从矿坑重生到竹业价值再造 安吉实践解码可持续发展“两条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23:02
深蓝计划项目转型 - 废弃矿坑改造后年营收比肩昔日开矿产值 咖啡馆单日销量超8000杯 [2] - 项目两年实现5000万元销售额 带动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2] - 采用"两入股三收益"模式 村民与村集体持股49% 公司持股51% 收益分配比例为村集体20% 村民29% 公司51% [2] 竹林碳汇经济模式 - 安吉县87万亩毛竹林年碳汇增量达120万吨 固碳能力是森林1.5倍 [3] - 建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交易平台 村集体年均增收85万元 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 [4] - 按每吨68元碳价计算 年碳增汇34万吨可实现碳汇产值2300万元 [4] 竹产业链升级 - 竹牙刷年产2000万支 可替代300吨塑料 年产值超1000万元 [5] - 竹钢强度达普通钢5倍以上 应用于高速公路护栏和风车叶片 [5] - 产品远销韩国 澳大利亚 日本及欧美市场 韩国儿童牙刷市场销量第一 [5] 企业绿色制造实践 - 恒林股份年光伏发电量1800万度 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2.8万余吨 [7] - 通过工艺革新降低VOC排放 单件产品能耗下降约5% [7] - 在瑞士 越南设立生产基地 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市场 [7] 可持续发展路径 - 生态经济化通过制度创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自然资本 [6] - 经济生态化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6] - 两条路径相辅相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 [6]
双枪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5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13.43%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5万元,同比下降11.88% [6] - 基本每股收益0.14元/股,同比下降26.32%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64万元,较上年同期-3413万元有所改善 [6] - 研发投入1730万元,同比增长110.89% [20] 业务结构 - 分产品收入:筷子9904万元(-0.43%)、砧板1.59亿元(+2.81%)、勺铲5892万元(+38.07%)、其他餐厨具2.58亿元(+34.99%) [22] - 分地区收入:境内4.71亿元(+7.88%)、境外2.19亿元(+27.50%) [22] - 毛利率表现:筷子40.77%(+0.86pp)、砧板32.96%(+4.37pp)、其他餐厨具35.06%(-1.57pp) [24] 产能建设 - 在浙江庆元、龙泉、杭州、江西资溪、湖南桃江、福建沙县等地拥有生产基地 [11] - 年产3000万件餐厨配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结项 [15] - 竹炭连锁工厂完成升级改造并重新投入生产 [15] - 浙江安吉和安徽广德新工厂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11] 产品研发 - 拥有58项发明专利 [14] - 推出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的新材料NPET-280(金钢瓷材料) [15] - 产品体系涵盖筷子、砧板、勺铲、签类、其他餐厨具、竹笋、竹炭七大类 [10] - 拥有"双枪""禾木天香""橙意""极野"等多个品牌 [10] 销售渠道 - 构建商超、经销商、电商、外贸、直营等多元化销售网络 [12] - 线上业务通过开拓新渠道扩充销售视野,加快品类扩充 [12] - 外贸渠道已与美国沃尔玛、英国沃尔玛等全球商超建立战略合作 [12] - 直营定制渠道深度绑定宜家、双立人等大客户 [12]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规模以上营收4211.4亿元 [7]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实际增长5.4%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 [7] - 餐饮收入27480亿元,增长4.3% [7] - "以竹代塑"政策持续推进,2025年7月发布《"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 [9] 战略定位 - 坚持"精致厨具,优质竹材"战略定位 [10] - 推动产品使用场景从家庭到餐饮,产品类目从用品到耗品的两大转变 [9] - 实行六大事业部制(竹材、新零售、海外、极野定制、电商、新材料) [10] - 具备全竹产业链加工能力,实现竹材综合利用 [16]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8-19 09:02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阿里说,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中国提出"双碳"目 标,在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显著进展,还通过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推动绿色金融合作等政策 为全球绿色发展树立典范。阿里表示:"在全球气候谈判进程中,中国对《巴黎协定》等关键协议的达 成作出了建设性贡献。" 阿里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特别 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绿色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我们期待国际社会进 一步携手合作,建设一个更绿色、可持续的世界。"阿里说。 "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具有前瞻性又极具战略意义。"阿里表示,中国对生态保护和 低碳发展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的林草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比如,在"以竹代塑"方面,中国已研制出可应用于建筑、工业等领域的竹缠绕复合管道、管廊,有 效减少了碳排放。中国推进农林废弃物利用,将其转化为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还通过育种技术和基因 工程等培育抗病虫害、抗火耐火的优良树种,提升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阿里表示,中国在加速自身绿色转型的同时 ...
“两山”20年山东实践丨“南竹北移”70多种,万里黄河绿生金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7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山东聊城通过"南竹北移"工程实现盐碱地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可复制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 [1][3][12] 生态治理技术突破 - 聊城东昌湖西岸300亩百竹园原为土壤含盐量高达20‰的盐碱涝洼地 通过"冬灌保温 春灌压碱"技术实现竹子引种 [4][7] - 采用黄河水洗盐作业将表层0.8%盐分压至地下2米以下 通过密植形成小气候 2017年首次实现所有竹种在盐碱地引种并耐受-15℃低温 [7] - 建立"引种—驯化—推广"三步法 通过极端天气筛选变异株 累计培育70余个适应北方的竹品种 远超专家预测的20余种 [8] 种植规模与生态效益 - 全市竹子种植面积从2011年不足百亩扩展至2025年3000余亩 建立5处竹种质资源圃总面积700余亩 [9] - 竹林使局部区域负氧离子浓度提升30% 夏季气温比林外低3℃-5℃ 黄河故道风沙显著减少 [9] - 技术推广至黄土高原延安地区 河北京津等地绿化工程中"聊竹"占比逐年提升 [13] 产业链发展规模 - 设施农业领域130余万亩拱棚竹竿年消耗量形成48.1亿元市场规模 替代南方竹材供应 [10] - 临清竹竿巷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莘县张鲁镇菜园村扫帚合作社带动80余户村民年增收300余万元 [10] - 临沂沂南县竹泉村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门票收入达千万元 [9] 文旅融合与文化赋能 - 百竹园日高峰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 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增收 [11] - 高唐县尺八文化研学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超万人次 东昌湖民宿通过竹制文创实现单店年均增收3万-5万元 [11] - 2023年开设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 推广"以竹代塑"绿色理念 [11] 学术价值与推广模式 - 2024年6月第三届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定址聊城 形成"会议引导定方向 科技支撑破难题 市场运作促长效"可复制经验 [12] - 竹林固碳能力达普通树木1.5倍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12] - 计划建设北方最大竹苗输出基地 推动"东竹西移"战略 [13]
南王科技股价微跌0.71% 公司回应未涉足竹产业业务
金融界· 2025-08-14 03:32
股价表现 - 8月13日股价报收12.6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9元,跌幅0.71% [1] - 当日成交量为34181手,成交金额达0.43亿元,换手率为3.41% [1] - 公司当前总市值24.72亿元,市盈率为86.24倍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环保纸袋及食品包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餐饮、零售等行业 [1] - 所属行业为造纸印刷板块,注册地位于福建省 [1] 投资者互动 - 公司回应投资者提问表示暂未开展竹产业相关业务 [1] - 后续若有相关业务开展计划将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 该回应针对投资者关于公司是否涉足以竹代塑、竹产业相关业务的询问 [1] 资金流向 - 8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50.84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091.06万元 [1]
重庆忠县竹制品走俏马来西亚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行业动态 - 竹纤维环保餐具行业成功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覆盖吉隆坡 新山等主要城市并进入23家当地连锁超市 [1] - 竹纤维环保餐具在马来西亚可降解餐具市场占据15%份额 [1] - 行业推动"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竹林资源培育 竹材精深加工 产品设计制造等多方面入手 [1] 生产规模 - 忠县及周边地区发展10多万亩竹材基地 [1] - 全县年加工竹纤维制品达3亿套 [1] - 超过60%产品出口海外 成为全球竹纤维环保制品领域重要产地之一 [1] 产品类型 - 出口产品包括餐盘 刀叉 筷子 勺子 水杯等多款竹纤维环保餐具 [1]
山水间颜色更亮,百姓日子焕然一新!解码“生态美”滋养“百姓富”转化密码
央视网· 2025-08-11 16:05
浙江安吉县绿色发展转型 - 余村通过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实现产业转型,2024年人均收入达7.4万元[3] - 竹林碳汇模式使村民收入从2000元/年提升至1万元/年以上[11] - "以竹代塑"产业快速发展,相关企业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年增长[10][13] - 生态旅游带动咖啡产业兴起,单店单日最高售出8000杯咖啡[15][17] 黑龙江伊春市生态经济开发 - 溪水林场农家院数量从2016年1家增长至42家,形成旅游产业集群[24] - 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夏季气温仅22℃,成为避暑旅游热点[27] - 伊春森林覆盖率83.8%,生态产品总值(GEP)稳定在4240亿元/年[31] - 建立轻基质育苗生产基地,年培育红松苗超300万株[29] 生态经济模式创新 - 安吉首创竹林碳汇交易机制,实现"空气变现"[8][11] - 伊春开发亲子游新业态,鹿苑等场景提升游客体验[26] - 两地均完成从资源开采到生态服务的产业转型[6][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