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

搜索文档
“小竹子”发挥“大作用” “以竹代塑”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央视网· 2025-07-29 14:46
央视网消息:2023年我国出台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在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那么现在我国"以竹 代塑"产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浙江安吉是著名的"中国竹乡",在当地一家竹业科技公司车间,竹制牙刷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从仿形、打磨、钻孔、植毛到质检、包装, 各环节井然有序。 从传统农具、家居用品到工艺品,竹子的应用日益多元。在江西赣州上犹县的竹制品展厅,一架竹管琴引人注目。它以竹子为主要材料, 巧妙融合传统管琴的机械结构与创新设计的竹制音板、共鸣部件,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既保留了管琴基本音质,又融入了竹材的独特音色。 目前,我国竹产品包括了竹制家具、竹制餐具等日用品,还包括了车辆内饰、竹制包装材料等工业制品、竹制板材、竹纤维等建筑建材以 及农林生产等多个领域产品。不久前,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在2023年版名录基础 上,将产品小类从17项增至25项,进一步拓展了竹制品在农林业生产领域替代塑料的应用范围。 科技赋能 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为了拓展"以竹代塑"的应用场景,各地围绕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在江 ...
百亿领“鲜”新征程!清远邀全球客商品西牛麻竹笋
南方农村报· 2025-07-28 15:36
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概况 - 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清远英德盛大启幕,主题为"蔬中珍品,产销共赢" [3][4] - 西牛麻竹笋是清远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之一,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09.65亿元 [11][15] - 清远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99.25万亩,新增10.49万亩,全年鲜笋产量151.36万吨 [16][1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清远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年产值超400亿元,同比增长32.67% [22][23] - 全市已有麻竹笋企业124家,取得SC认证企业22家,"四上"企业4家 [38][39] - 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 [116][117]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清远推进"大集中、小分散"产业布局,深化笋产品精深加工 [37][38] - 开发竹生物基降解包装盒、打包袋等"明星产品",响应"以竹代塑"理念 [41][42][43] - 推出"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首批33家体验店遍布广州、深圳等地 [49][58][59]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西牛麻竹笋笋干产品已占日本市场的95%以上,成为日式拉面首选配料 [113] - 企业产品首次出口东南亚市场,并布局中亚市场 [103][108][109] - 小红书电商赋能计划将为入驻企业提供10万+流量曝光 [77][78] 政策支持与多方协作 - 清远围绕生产、品牌、消费三端协同发力,引进京东、拼多多等龙头企业 [21][22] - 英德农商银行推出西牛麻竹笋供应链专项融资方案 [82][83]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88]
夏日里,听一首乡村振兴“奋进曲”
新华社· 2025-07-26 09:18
在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这家年产竹浆36万吨的企业,每年可消化130万吨竹原 料,带动了70余家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相关产品还走向全球市场。 走进贵州省赤水市,满目苍翠的竹林随风摇曳。作为全国首批十大竹乡之一,这里132.8万亩的竹林不仅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更孕育 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竹产业链。近年来,赤水市抢抓国家"以竹代塑"政策机遇,让这片竹海真正变成了富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随着"以竹代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赤水市的竹产业迎来持续性增长。通过精准招商,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地。从福建引资到赤水成立的贵 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生产竹筷、餐盒等"以竹代塑"产品,同时将竹屑竹渣"变废为宝"制成竹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政策年复一年的浇灌以及当地茶农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下,如今湄潭县的茶园已连缀成60万亩浩瀚绿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 展动能。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的故事,因一位"95后"村党支部书记的返乡足迹而生动精彩。她叫张桂芳,是村民口中的"娃娃书记"。 如果说规模化种植是筋骨,那么精深加工便是湄潭茶产业跳动的心脏。位于湄潭县的贵州阳 ...
研判2025!中国竹地板行业市场销量、产业链及未来趋势分析:下游需求疲弱,市场销量不断下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5 09:11
竹地板行业概述 - 竹地板是将竹材加工成竹片后用胶粘剂胶合制成的长条企口地板,按结构可分为多层胶合竹地板和单层侧拼竹地板,按表面涂饰分为涂饰(有光/柔光)和未涂饰,按颜色分为本色、漂白和深色(炭化)[1][2] - 生产工艺包含20多道工序,包括竹材截断、蒸煮防霉、干燥、涂胶热压、UV漆面处理等,核心工艺可提升防潮耐腐性能(如吸水膨胀率低于3%)[3][24]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竹产业升级,2023年《加快"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竹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竹材利用率提升20个百分点[6][8] - 多省份配套政策落地,如湖南推动竹制品替代塑料家居用品,四川加强竹建材认证,浙江重点开发建筑装饰等领域竹替代产品[8] - 2025年《"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明确竹地板可替代建筑装饰中的塑料制品[8] 市场销售表现 - 2024年地板行业总销量6.01亿㎡(同比-9.4%),其中竹木地板占比48.9%,石晶地板40.8%,木塑地板10.3%[9] - 竹地板销量2000万㎡(同比-20%),降幅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出口量8.29万立方米(+13.16%),出口额1.13亿美元(+8.9%)[11][2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竹材资源丰富:中国竹林面积超700万公顷,2024年竹材产量35.67亿根,竹产业产值5000亿元,但2025年Q1竹材价格指数同比+1.9%推高成本[15][17] - 下游受房地产拖累: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万亿元(-10.6%),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4亿㎡(-12.9%)[19][21] 行业发展趋势 - 集中度提升:当前行业分散,技术/成本优势企业将主导市场,落后产能加速出清[23] - 技术创新:如龙竹科技研发竹展开正交复合材,平整度误差<2%,显著提升抗变形能力[24] - 出海加速:企业转向海外市场,2024年出口量/额双增长,未来全球化布局将深化[25][26]
体育器材“以竹代塑”前景如何?
消费日报网· 2025-07-23 10:2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两部门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新增竹制高尔夫球钉、竹滑板、竹健身扶杆等运动器材领域替代品 [1] - 名录扩容体育器材领域,为竹制品开拓更广阔应用场景,体现"以竹代塑"实践 [1] 竹制体育用品发展现状 - 体育用品行业已出现竹制举重台及杠铃安置架,采用"竹展平技术"提升力学性能,预计11月亮相全国运动会 [1] - 某滑板企业利用南竹纤维制造滑板,年销量达30万块,实现规模化生产 [1] - 部分专家认为当前案例属于"以竹代木"而非"以竹代塑",竹材在轻量化装备(如钓竿、登山杖)领域难以替代碳纤维 [1] - 健身器材企业如舒华、金陵等暂未生产"以竹代塑"产品,因竹制外观难以满足商用及家用市场对设计一致性的需求 [1] 行业挑战与瓶颈 - 竹制材料研发对小企业实力要求高,头部企业需重构技术且成本效益不及塑料 [2] - 体育用品领域"以竹代塑"面临研发初级阶段、行业规范缺失、市场认可度低及绿色理念未普及等问题 [2] 未来发展建议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设立国家级竹产业研究院,鼓励林业龙头企业承接"代塑"产品试验 [2] - 政策层面需优化奖补机制,按"代塑"程度给予要素供给倾斜 [2] - 市场消费层面支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联合落实"以竹代塑"倡议 [2]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生态之变:长江鱼类种群近5年翻了近一倍
新京报· 2025-07-22 07:15
长江生态保护成效 - 长江宜宾段鱼类种群从2019年48种增至2024年92种,长江鲟等珍稀物种频现[1][3][9] - 长江宜宾段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平,部分区域达Ⅰ类标准[1][4][9] - 禁渔后长江水生生物种类和资源量较禁捕前均显著增加[3][9] 退捕渔民转型 - 宜宾70多名退捕渔民转为渔政巡护员,开展常态化巡查[3] - 渔民唐胜容从捕鱼转为巡护,见证鱼类资源从枯竭到恢复的过程[2][3] - 合江门三江交汇口因鱼群聚集成为网红打卡地[3] 李庄古镇生态转型 - 李庄镇取缔3个采石场,引导17艘渔船上岸,关停转移排污企业[4] - 建成日处理1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构建全覆盖污水处理网络[4][5] - 游客数量从2023年350万增至2024年500万,预计2025年突破600万[5] 以竹代塑产业发展 - 宜宾拥有334万亩竹林,计划打造2000个"以竹代塑"应用场景[6][7] - 现有51家相关企业,竹浆纸(塑)产能91万吨,2024年产值近70亿元[7] - 竹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特性,是塑料的理想替代品[6][7] 数字赋能环境治理 - 构建"智慧生态大脑",整合400+数据指标和600+监测点位[8][9] - 入河排污口智能平台使水环境异常处置效率提升70%以上[8][9] - 部署18个点位监控设备实现违法行为AI识别与预警[9]
湖北通城农商银行“贷”动竹产业“竹”梦绿色
证券日报· 2025-07-20 19:06
公司运营情况 - 湖北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竹木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主要生产竹筷、牙签等热销产品,日加工竹材60吨,产出竹筷50万双 [1][2] - 公司正在扩建环保炭项目,计划利用竹屑竹渣生产环保新材料,项目用地已平整完毕 [1] - 公司获得通城农商银行200万元贷款支持,用于新设备采购,加速扩建计划实施 [1] - 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绿了竹林,富了乡亲"的社会效益 [2] 金融支持措施 - 通城农商银行推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竹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高附加值化转型 [1] - 银行组建"金融服务队"深入企业摸排需求,建立"一企一档"融资台账 [2] - 银行灵活运用"信用价值贷"、"好企贷"等专属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开通绿色信贷审批"快速通道" [2] - 银行实施从项目评估到资金监管的全流程跟踪管理,确保贷款用于企业绿色转型 [2] - 截至目前,通城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00笔,总金额达4.5亿元 [2] 行业发展动态 - 通城县五里镇依托当地丰富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产业 [1] - 金融支持推动竹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环保新材料领域延伸,实现竹子全生命周期利用 [2] - 行业响应国家"以竹代塑"倡议和"双碳"目标,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1] - 银行在清洁能源、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投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2]
“以竹代塑” 让生活多一个“竹选项”(说道)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38
行业趋势 - "以竹代塑"成为治理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竹制品因其可再生、可降解特性逐渐替代塑料制品 [1] - 国家林草局联合发改委发布《"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系统优化竹产品分类并拓展农林业替代塑料的应用范围 [1] 区域发展案例 - 浙江安吉县通过生产竹吸管、竹餐具等产品减少塑料使用量并降低碳排放 [2] - 四川眉山市开发竹纤维环保包装材料,利用其高硬度和耐磨性替代塑料包装 [2] - 贵州赤水市2024年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通过竹建材、竹工艺品和竹浆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2] 产品应用场景 - 竹吸管、竹纤维餐盒、竹柄牙刷等日常用品加速渗透消费场景 [1] - 竹篮等传统制品重返菜市场,推动消费习惯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 [2] 发展挑战 - 需持续创新生产工艺、优化产品体验并加强市场推广以培育消费习惯 [2]
拓展中亚市场!清远好风土组团北上首秀新疆
南方农村报· 2025-07-10 20:36
清远农业产业拓展中亚市场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5家企业和协会参加2025中亚(霍尔果斯)商品贸易博览会,推介清远特色农产品 [2][3][4] - 参展企业包括清供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英德市龙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公司、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和清远鸡行业协会 [3][4] 清远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现状 - 清远重点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 [7][8] - 截至2024年底,五大产业综合产值达400.67亿元,同比增长32.67% [9] - 清远鸡和西牛麻竹笋综合产值已突破百亿 [8][9] 主要农产品发展情况 - 清远鸡产业综合产值从2022年68亿元增长至2024年111.96亿元,两年增长超64% [13][14] - 英德红茶2025年首次位列全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红茶类第一,百亿产值突破在即 [15][16] - 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从71.5万亩增至99.3万亩,产量从106万吨增至151.4万吨,鲜笋产量增速超42% [17] 参展企业特色 - 清供优品公司整合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带来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等产品 [26][27] - 英德市龙润农业拥有1200亩有机种植茶园,产品涵盖红茶、绿茶、白茶三大系列 [31][32][33] - 英德市巨元孖宝公司拥有约5000亩麻竹笋种植基地,2024年起即食笋制品出口东南亚 [35][36][37][38] - 广东竹笙笙科技公司研发竹制餐具,产品远销欧美 [40][41][42] 参展成果 - 清远鸡行业协会参展的盐焗鸡胗成为"爆款",开展首日基本售罄 [45][46] - 清远鸡行业协会找到新疆当地经销商,计划深入合作 [46][47] - 此次活动为粤新深化协作、共拓中亚市场的实践 [49][50]
加速释放市场潜力,4大类25种“以竹代塑”产品名录敲定
第一财经· 2025-07-08 11:23
政策推动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旨在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并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 [1] - 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升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2] 市场潜力 - 中国竹产业产值从2010年820亿元增至2022年4153亿元,年均增速超30%,预计2035年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4] - 全球5%乙烯基塑料外墙壁板若被竹质替代,2032年市场销售额将超5亿美元 [5] 应用领域扩展 - 新增运动器材领域替代品:竹质高尔夫球钉、滑板、健身扶杆等;安全防护领域替代品:竹编安全帽、防护栏等;农林业领域替代品:竹格栅、竹基育苗容器等 [5] - 工业领域竹缠绕管道、汽车竹纤维内饰等可替代塑料、钢材,建筑领域竹塑型材(含竹量80%)已应用于水利、交通工程 [5] 产业现状 - 全国竹林面积701万公顷,竹加工企业超1万家,竹吸管年产能超12亿根,竹制餐具大量出口110个国家 [4][5] - 当前存在规模化水平低、集约化不足、优质产品少等问题,需加强研发、培育龙头企业以提升产能 [6] 环保效益 - 全球92亿吨塑料制品中70亿吨成为垃圾,回收率不足10%,竹材作为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1] - 竹材3-5年即可成材,加工过程节能减排,竹基复合材料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塑料制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