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简阳沱江特大桥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
项目概况 - 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 建成后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1] - 简阳沱江特大桥是关键控制性工程 主拱计算跨径320米 边拱计算跨径72米 采用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 [1][3] - 大桥由钢管混凝土主拱 钢箱-混凝土边拱 钢箱系梁等组合而成 主拱水平力由钢箱系梁承担 对基础不产生水平推力 [3] 设计创新 - 基于沱江两岸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差)和通航需求 最终选择无推力组合拱桥方案 [3] - 相比斜拉桥方案 无推力组合拱桥具有开挖量少(减少30%) 施工周期短(缩短25%) 成本低(降低20%)等优势 [4] - 设计团队制作800多张设计图 从立面断面等角度展示桥梁结构 [4] 施工技术 - 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虚拟拼装技术 提前发现并解决拱肋焊接误差问题 高差控制精度达毫米级 [6][9] - 开发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2400吨钢拱结构一次性精准提升 通过实时数据反馈自动调整吊点高差 [9] - 应用智能化螺栓施拧系统 对7.2万套高强度螺栓进行编号管理 实时监控扭矩和施工状态 [11] - 采用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 已浇筑5000立方米混凝土 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自动调节冷却参数 [12] 工程进展 - 2020年开始桥梁设计研究 2021年8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3][4] - 目前主拱已完成超5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合龙 [12]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7
简阳沱江特大桥设计图。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公司供图 信息化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在进行虚拟拼装。 朱柯宇摄 工人在桥面进行焊接作业。 张耀川摄 正在建设的简阳沱江特大桥。 本报记者 王永战摄 一条沱江,清水悠悠。桥面,锤声连连,焊花四落;桥下,钢柱林立,江水缓流。站在岸边高坡远望, 一座巨"弓"初具雏形,安卧在桥墩之上。 这是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眼前的巨"弓"便是简阳沱江特大桥的雏形。成渝中线高铁是长江沿江高铁 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长292公里,建成后,将使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简阳沱江特大桥是其中 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拱计算跨径320米,边拱计算跨径72米,是一座无推力组合拱桥。 无推力组合拱桥如何设计?建设中有何难点,如何突破?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创新设计 基于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和通航需求,确定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方案 "弓"臂湛蓝,"弓"弦平顺。水面岸边,两座巨型桥墩供巨"弓"安卧。在简阳沱江特大桥建设现场,数十 米高的桥面上,蓝色主拱缓缓向前延伸。工人手持焊枪,蓝光闪耀,焊花绽放。 "这座拱桥的主拱横跨320米,每幅拱肋由4根钢管构成,管内灌注混凝土。"走上大桥,负责桥梁设计的 中铁二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