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信息模型(BIM)
icon
搜索文档
安永报告:2024年中国上市建筑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下降 水利水电工程新签约订单上升
经济观察网· 2025-06-25 21:0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6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2] - 34家上市建筑公司营业收入合计86,597.97亿元,同比下降5.39%,净利润合计2,099.79亿元,同比下降15.31%,平均净利润率2.42% [3] - 资产总额合计162,109.13亿元,同比增长10.07%,但总资产周转率0.56,同比下降 [3] - 30家上市公司新签合同额合计184,411.76亿元,同比下降3.44% [4] 细分行业表现 - 基建工程为主上市公司总资产68,657.75亿元,同比增长14.03%,连续三年增长率超10% [3] - 水利水电工程为主上市公司新签合同额26,795.67亿元,同比增长10.43%,为唯一增长细分行业 [4] - 房建工程和专业工程为主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4.71和11.82,高于行业平均10.55 [4] 国际化发展 - 境外收入占比小幅提升,企业通过整合高端服务能力、输出中国标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三大路径实现价值链跃迁 [2] - 中国企业从EPC承包向投资运营延伸,从"集群出海"向"系统出海"演进,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出台多项"稳地产"政策,优化限购、发放购房补贴,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3] - 推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绿色低碳转型政策 [3] - 总体税额2,621.86亿元,同比减少1.88%,税负率同比增加0.11个百分点 [4] 挑战与问题 - 境内业务存在增值税纳税义务判定不准确、研发支出真实性存疑等问题 [5] - 境外业务存在税务规划不足导致税收成本过高或合规风险 [5] 技术发展机遇 - 提前布局AI、大数据、BIM、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可在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安全环保及商业模式变革方面获益 [5]
安永:34家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8.66万亿元,同比下降5.39%
北京商报· 2025-06-25 19:25
行业表现 - 34家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8.66万亿元,较2023年下降5.39% [1] - 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2099.79亿元,较2023年减少15.31% [1] - 平均净利润率为2.42%,较2023年度和2022年度有小幅下降 [1] - 截至2024年末,34家上市建筑公司资产总额合计约为16.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07% [1] - 2024年度总资产周转率为0.56,较2023年有所下降 [1] - 2024年34家上市公司的总体税额合计2621.86亿元,同比减少1.88% [1] - 总体税负率较去年同期增加0.11个百分点 [1] 政策环境 - 2024年各部委出台多项"稳地产"政策,各地优化限购政策,发放购房补贴 [2] - 国家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 [2] 未来展望 - 建筑企业若能提前布局并整合AI、大数据、BIM、机器人、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将在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安全环保及商业模式变革方面获得显著收益 [2]
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主体结构封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4 13:49
项目进展 - 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原计划提前45天 [1] - 大楼投资27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9万平方米,是当前副中心投资最高、体量最大的市属国企总部大楼 [1] - 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 [1] 建筑设计 - 大楼地处副核心区域一带一轴交会处,造型灵感源自红山文化,宛如巨型现代雕塑 [2] - 建筑红线紧贴基坑外沿拓展一米多,钢结构构件全部工厂预制,通过BIM和物联网系统实现工厂与工地实时联动 [2] - 大楼南北两侧设有高约18米的玻璃采光大堂,由16榀最大跨度达42米的张弦梁支撑,解决超大跨度钢梁下坠难题 [2] 绿色建筑 - 大楼是全国最大的单体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北京市规模最大的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严格按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打造 [2] - 屋顶和幕墙上的光伏板年发电量预计达100万千瓦时 [2]
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即将亮相(新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28
项目规模与设计 - 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超过7个北京南站 [1] - 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地铁、1条市郊铁路、15条公交线,预留1座码头 [1] - 主体结构全部深埋地下,地面仅露出10片"京帆",采用"盖挖逆作"施工工法 [1] - 土方开挖量约1400万立方米 [1] 施工技术与创新 - 采用"盖挖逆作"工法,先架起1.2万吨钢梁完成顶板,再向下逐层开挖 [1] - 使用BIM测量放样机器人,一人一机一天可完成300个放样点,效率达传统工法的6至7倍 [2] - 西侧钢结构用量达3.5万吨,焊接机器人可适应多角度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零缺陷" [2] - "京帆"屋盖采用ETFE膜,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具备透光性同时避免阳光直晒 [2] 节能与环保设计 - "京帆"屋盖内置穿孔遮阳板,可平衡冷热负荷,精确控制透光率和热传导 [3] - 阳光可直接照射至地下3层,每年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夏季制冷量 [3] - 每年减少照明用电约48.6万千瓦时 [3] 功能与便利性 - 拥有150多个出入口,其中60个与地面楼宇直接连通 [3] - 市民和乘客可从家门口乘电梯直达枢纽站厅层 [3]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7
项目概况 - 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 建成后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7] - 简阳沱江特大桥为关键控制性工程 主拱计算跨径320米 采用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 [7][8] 工程设计创新 - 基于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及通航需求 放弃常规有推力拱桥方案 采用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 [8][9] - 主拱由4根直径1.1米钢管构成 管内灌注混凝土 水平力由钢箱系梁承担 对基础无水平推力 [8] - 相比斜拉桥方案 无推力组合拱桥减少开挖量 缩短施工周期 降低成本约30% [10] - 设计团队完成800余张设计图 涵盖立面断面等全方位结构展示 [10] 施工技术突破 - 采用BIM+虚拟拼装技术 通过数字扫描实现拱肋毫米级误差控制 [11][12][13] - 运用GIS系统建立数字孪生模型 实现2400吨钢拱结构智能同步提升 高差控制达毫米级 [14][15] - 配置智能化螺栓施拧系统 对7.2万套高强度螺栓实施扭矩实时监控 [17][18] - 开发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 已完成5000立方米浇筑 温差控制精度±1℃ [18][19] 工程进展 - 主拱采用分节段施工 单节拱肋长度12米 目前已完成174米跨度钢拱提升 [11][15] - 项目计划2025年下半年实现大桥合龙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