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信息模型(BIM)
icon
搜索文档
安永报告:2024年中国上市建筑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下降 水利水电工程新签约订单上升
经济观察网· 2025-06-25 21:0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6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2] - 34家上市建筑公司营业收入合计86,597.97亿元,同比下降5.39%,净利润合计2,099.79亿元,同比下降15.31%,平均净利润率2.42% [3] - 资产总额合计162,109.13亿元,同比增长10.07%,但总资产周转率0.56,同比下降 [3] - 30家上市公司新签合同额合计184,411.76亿元,同比下降3.44% [4] 细分行业表现 - 基建工程为主上市公司总资产68,657.75亿元,同比增长14.03%,连续三年增长率超10% [3] - 水利水电工程为主上市公司新签合同额26,795.67亿元,同比增长10.43%,为唯一增长细分行业 [4] - 房建工程和专业工程为主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4.71和11.82,高于行业平均10.55 [4] 国际化发展 - 境外收入占比小幅提升,企业通过整合高端服务能力、输出中国标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三大路径实现价值链跃迁 [2] - 中国企业从EPC承包向投资运营延伸,从"集群出海"向"系统出海"演进,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出台多项"稳地产"政策,优化限购、发放购房补贴,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3] - 推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绿色低碳转型政策 [3] - 总体税额2,621.86亿元,同比减少1.88%,税负率同比增加0.11个百分点 [4] 挑战与问题 - 境内业务存在增值税纳税义务判定不准确、研发支出真实性存疑等问题 [5] - 境外业务存在税务规划不足导致税收成本过高或合规风险 [5] 技术发展机遇 - 提前布局AI、大数据、BIM、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可在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安全环保及商业模式变革方面获益 [5]
安永:34家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8.66万亿元,同比下降5.39%
北京商报· 2025-06-25 19:25
行业表现 - 34家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8.66万亿元,较2023年下降5.39% [1] - 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2099.79亿元,较2023年减少15.31% [1] - 平均净利润率为2.42%,较2023年度和2022年度有小幅下降 [1] - 截至2024年末,34家上市建筑公司资产总额合计约为16.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07% [1] - 2024年度总资产周转率为0.56,较2023年有所下降 [1] - 2024年34家上市公司的总体税额合计2621.86亿元,同比减少1.88% [1] - 总体税负率较去年同期增加0.11个百分点 [1] 政策环境 - 2024年各部委出台多项"稳地产"政策,各地优化限购政策,发放购房补贴 [2] - 国家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 [2] 未来展望 - 建筑企业若能提前布局并整合AI、大数据、BIM、机器人、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将在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安全环保及商业模式变革方面获得显著收益 [2]
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主体结构封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4 13:49
项目进展 - 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原计划提前45天 [1] - 大楼投资27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9万平方米,是当前副中心投资最高、体量最大的市属国企总部大楼 [1] - 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 [1] 建筑设计 - 大楼地处副核心区域一带一轴交会处,造型灵感源自红山文化,宛如巨型现代雕塑 [2] - 建筑红线紧贴基坑外沿拓展一米多,钢结构构件全部工厂预制,通过BIM和物联网系统实现工厂与工地实时联动 [2] - 大楼南北两侧设有高约18米的玻璃采光大堂,由16榀最大跨度达42米的张弦梁支撑,解决超大跨度钢梁下坠难题 [2] 绿色建筑 - 大楼是全国最大的单体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北京市规模最大的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严格按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打造 [2] - 屋顶和幕墙上的光伏板年发电量预计达100万千瓦时 [2]
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即将亮相(新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28
项目规模与设计 - 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超过7个北京南站 [1] - 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地铁、1条市郊铁路、15条公交线,预留1座码头 [1] - 主体结构全部深埋地下,地面仅露出10片"京帆",采用"盖挖逆作"施工工法 [1] - 土方开挖量约1400万立方米 [1] 施工技术与创新 - 采用"盖挖逆作"工法,先架起1.2万吨钢梁完成顶板,再向下逐层开挖 [1] - 使用BIM测量放样机器人,一人一机一天可完成300个放样点,效率达传统工法的6至7倍 [2] - 西侧钢结构用量达3.5万吨,焊接机器人可适应多角度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零缺陷" [2] - "京帆"屋盖采用ETFE膜,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具备透光性同时避免阳光直晒 [2] 节能与环保设计 - "京帆"屋盖内置穿孔遮阳板,可平衡冷热负荷,精确控制透光率和热传导 [3] - 阳光可直接照射至地下3层,每年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夏季制冷量 [3] - 每年减少照明用电约48.6万千瓦时 [3] 功能与便利性 - 拥有150多个出入口,其中60个与地面楼宇直接连通 [3] - 市民和乘客可从家门口乘电梯直达枢纽站厅层 [3]
激活城市更新更多增量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6-03 05:35
城市更新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1] - 政策旨在解决城镇化率达到67%后面临的"城市病"问题,推动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展转向内涵提质阶段[1] - 政策强调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建设方式的转变,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从"粗放开发"升级为"精细经营"阶段[1] 重点更新对象与措施 - 危险住房分为D级、C级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非成套住房三类,对D级危房要求加快拆除,另两类采取加固、改建和重建方式[2] - 老旧小区改造包括电网管道、人行走道等基础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完善停车、充电、消防等配套设施[2] - 老旧街区、厂区和城中村将加大商业化改造力度,打造活力街区,盘活存量房产并植入新业态[2]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 - 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基础,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加快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建设[3] - 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3]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绿环绿廊绿道建设,增加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3] 民生服务与融资支持 - 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 - 已有25个城市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政策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4]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发行基础设施REITs、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给予税费减免政策支持[4] 经济带动效应 - 城市更新可扩大公共投资"乘数效应",为社会资本创造产业拓展新空间[5] - 有效盘活房屋、土地等存量固定资产,提升资产运行价值和商业效率[5] - 推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伴随新业态出现丰富消费场景[5][6] -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智慧新技术,壮大城市科技创新矩阵[6]
中办、国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快讯· 2025-05-15 17:19
中办、国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气、供水、排 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建设运维长效管理制度。推动城市供水 设施改造提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 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 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 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防灾工程。完 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加快建设停车设施。优化 城市货运网络规划设计,健全分级配送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应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7
简阳沱江特大桥设计图。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公司供图 信息化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在进行虚拟拼装。 朱柯宇摄 工人在桥面进行焊接作业。 张耀川摄 正在建设的简阳沱江特大桥。 本报记者 王永战摄 一条沱江,清水悠悠。桥面,锤声连连,焊花四落;桥下,钢柱林立,江水缓流。站在岸边高坡远望, 一座巨"弓"初具雏形,安卧在桥墩之上。 这是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眼前的巨"弓"便是简阳沱江特大桥的雏形。成渝中线高铁是长江沿江高铁 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长292公里,建成后,将使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简阳沱江特大桥是其中 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拱计算跨径320米,边拱计算跨径72米,是一座无推力组合拱桥。 无推力组合拱桥如何设计?建设中有何难点,如何突破?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创新设计 基于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和通航需求,确定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方案 "弓"臂湛蓝,"弓"弦平顺。水面岸边,两座巨型桥墩供巨"弓"安卧。在简阳沱江特大桥建设现场,数十 米高的桥面上,蓝色主拱缓缓向前延伸。工人手持焊枪,蓝光闪耀,焊花绽放。 "这座拱桥的主拱横跨320米,每幅拱肋由4根钢管构成,管内灌注混凝土。"走上大桥,负责桥梁设计的 中铁二院 ...
从规划设计到竣工交付 德才股份全产业链发力“好房子”建设
证券日报· 2025-04-28 13:39
这些实践充分印证了行业的一个共识:在土地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建筑企业唯有深度重构产品力、技 术力和服务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以《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为 例,该导则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在设计、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全过程中,宜采用建筑信息模 型(BIM)技术。近年来,在与海尔、保利、华润等企业合作的多个高档住宅项目中,德才股份对BIM 技术进行了娴熟应用,充分展现了其技术实力。 作为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建筑企业,德才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建筑产业链布局。目前,公司拥有 1项特级资质和34项壹级(甲级)资质,能够提供从可研论证、规划设计、方案策划,到建筑设计、幕 墙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设计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这种以设计为核心的全 产业链布局,使得新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应用于"好房子"的建设中。凭借35项顶级资质构建的技术矩 本报记者刘钊 《住宅项目规范》国家标准即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这份文件从层高、隔音、适老化等多个维度, 为"好房子"建设划定了清晰的基准线,成为推动建筑业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全面升级的关键力 量。此前,北京、山东、江苏等近十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