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中线高铁

搜索文档
城记 | 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第二高铁”建设背后的“三把标尺”考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5 21:1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5日电 (谷青竹) 交通干线是基础设施的"骨架",更是撬动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联动发展的"杠杆",直接决定城市群与都市圈融通共进的 效率。日前,《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将"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列为关键任务,进一步为未来城市擘画了发展 路线图。在此背景下,交通基建当如何规划,以精准适配区域协同发展目标?带着这一问题,新华财经专访了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以长三角为样 本,解码区域交通规划的底层逻辑与未来路径。 新线路:"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今年7月,国家交通运输部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 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陈小鸿认为,随着高铁网络整体框架基本成形,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的核心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以加密网络覆盖、丰富出行选项来提升交通 服务质量与能力,成为现阶段补短板的关键。 这一判断,正体现在超大城市纷纷布局的"第二高铁"建设中:除了已全线动工的京沪第二高铁、成渝中线高铁,7月30日广深第二高 ...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举行成果发布会 《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六个新的重大成就
四川日报· 2025-08-27 08:18
重要经济中心建设 - 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8.7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提升0.2个百分点 [2][7] - 两省市GDP今年有望迈上10万亿元新台阶 [2][7] -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逐步构建 [7] - 成渝中线高铁全面进入桥梁架设 隧道贯通的攻坚期 [7]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统筹调度算力超过2万P [7]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西部(重庆)科学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实现联动联建 [8] - 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等共建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8] -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共建科创平台 [8] - 共同实施重点研发项目257个 [2][8] - 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台(套) [2][8] - 共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超100家 [8] - 合作举办两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8]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 川渝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超3000家 [2][8] - 境内上市公司超250家 [2][8] - 2024年两省市金融业增加值合计超6100亿元 [8] - 两省市贷款余额达17.8万亿元 较十四五初增长57% [8] - 2024年为川渝共建项目授信超过1万亿元 [8]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 - 197项改革集中联动措施深入实施 [9] - 市场一体化17项首创性差别化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 [9]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 位居全国第一 [9] - 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成综合保税区11个 [9] - 两省市进出口总额超1.7万亿元 [9]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 川渝地区每年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 [9] - 2024年两省市接待游客超过15亿人次 [9] - 联合开发旅游精品线路71条 [9] - 成功打造渝进蓉出 蓉进渝出入境游平台 [9] - 深化共享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9] - 共同拓展港澳 东南亚等入境旅游市场 [9]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 联合推出355项川渝通办服务事项 [9] - 日均办理和查询量超过2万件次 [9] - 聚焦教育 养老 社保等重点领域 [9] -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筑牢 [9]
超大特大城市,正在拼命建“第二高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5:51
高铁建设新趋势 - 超大城市间第二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广深第二高铁启动规划研究并计划南延至香港[1] 京沪第二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已全线动工[2] 沪杭第二高铁预计年底开工[2] - 现有高铁网络运力饱和 京沪高铁作为全球客流密度最大线路最快4分钟一班车仍供不应求[7][10] 广深间仅有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10] - 新技术标准提升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10] 高铁技术从200公里向350-400公里时速升级[10] 线路规划特征 - 第二高铁采用"绕弯"设计覆盖更多地区 京沪第二高铁覆盖山东东部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等市[14] 广深第二高铁连接广州白云机场与深圳机场并延伸至香港[14][16] - 强化区域枢纽地位 沪乍杭高铁强化嘉兴铁路枢纽地位并覆盖平湖/临平等县域[18] 成渝中线高铁改变川渝中部交通格局[18] - 填补高铁服务空白 第二高铁旨在覆盖首轮建设未惠及地区[14] 成渝中线途经西部科学城/铜梁/大足/安岳/乐至/简州新城等节点[20]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网络已趋成熟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70%以上[20] 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20] "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完成81.5%[20] - 盈利线路极为有限 全国仅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等少数线路实现持续盈利[23] - 政策导向趋严 2021年起严格控制平行线路建设[23] 新建350公里时速线路需满足年双向客流2500万人次以上标准[23] 未来建设方向 - 聚焦经济效益与人口密度 未来高铁建设将重点考虑客流密度与债务压力[22][23] 武广/沪杭等4条高铁已于2023年启动票价调整[23] - 优先保障超大城市互联 新增线路将集中于超大特大城市间或战略要地[23] 广深第二高铁直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14][16] - 建设模式转型 行业从大规模建设转向运营维护阶段[23] 12个省将于2024年底实现"市市通高铁"[20]
成渝中线高铁首座“四电”工程房屋封顶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08:57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进展 - 首座"四电"工程房屋顺利封顶 标志着该线路"四电"工程进入攻坚阶段 [1] 项目战略定位 - 属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1] - 正线全长292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1] - 连接重庆和四川多地 建成后将串联多条高铁线路 [1] 项目预期效益 - 完善成渝地区铁路网络布局 [1] - 显著压缩重庆与成都之间的旅行时间 [1] - 提升沿线群众出行便利性 [1]
成渝中线高铁新进展!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8 06:23
线路规划与建设 - 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 实现成渝间50分钟通达 [1] - 线路全长292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 [2] - 全线设8个车站 包括重庆北站 重庆科学城站 铜梁站 大足石刻站 安岳站 乐至站 简州站 成都站 [3] - 预计2027年建成 将与多条高铁线路连通 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 [3] 技术支撑与创新 - CR450高速动车组有望支撑400公里时速运营 试验运行时速达450公里 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 [4] - 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 运行能耗 车内噪声 制动距离等指标国际领先 [4] - CR450动车组已完成样车下线 型式试验 互联互通调试 正在开展考核试验和性能验证 [4] 战略意义 - 成渝中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建成后将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 压缩两地旅行时间 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3] - 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3]
成都重庆50分钟,成渝中线高铁将刷新世界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6:32
高铁技术突破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40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成为中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1] - CR450动车组将应用于成渝中线高铁,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1] - 该线路开通后成渝间通达时间缩短至50分钟[1] 区域经济影响 - 成渝双城间现有高铁班次密度达每9分钟1列,日人员流动量超100万人次[3] - 时速400公里将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4] -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87193亿元,占西部地区30.3%,全国占比从2020年6.3%提升至6.5%[4] 国家战略布局 - 2020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投入超11万亿元,共建重大项目超800个[4] - 成渝地区被定位为国家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4] - 高铁网络建设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确保极端情况下资源快速调动[5] 产业发展机遇 - 时速提升将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科技创新协同,扩大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4] - 高铁网络促使城市间形成发展共同体,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6][7] - 成渝地区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具备发展最快高铁的多重独特优势[5]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合龙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5:31
项目进展 - 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标志着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完成,为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1] - 该桥全长3271.6米,上跨重庆三环及铜安高速,设有92个桥墩、2个桥台,合龙连续梁全长242米 [1] 技术创新 - 项目应用6米智能悬臂造桥机,相比4米机型单次浇筑节段更长,安装拆除更便捷,结构更安全稳定,综合工效提升 [3] 线路规划 - 成渝中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3] - 线路连接重庆北站至成都站,途经重庆5区及四川2市 [3] 网络效应 - 建成后将与西成高铁、郑渝高铁等7条既有及在建线路连通,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 [3] - 项目将显著压缩成渝两地旅行时间,便利沿线民众出行 [3]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顺利合龙
人民网· 2025-07-08 23:30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进展 - 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该连续梁全长约242米,是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跨度最大的连续梁 [2][5][7][9][11][13][15][17] - 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全长3271.6米,上跨重庆三环高速及铜安高速公路,共设有92个桥墩,2个桥台 [2][5][7][9][11][13][15][17] 项目背景与规划 -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2][5][7][9][11][13][15][17] - 该项目由中铁五局承建,目前建设进展顺利,连续梁合龙标志着关键节点完成 [2][5][7][9][11][13][15][17]
新进展!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
央视新闻· 2025-07-08 15:48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进展 - 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 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1] - 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全长3271.6米 上跨重庆三环高速及铜安高速公路 共设有92个桥墩 2个桥台 [5] - 合龙的连续梁全长约242米 为成渝中线重庆段跨度最大连续梁 成功跨越重庆三环高速公路 [5] 施工技术创新 - 施工方中铁五局优化设计 应用6米智能悬臂造桥机 较传统4米节段施工综合工效提升30%以上 [5] - 采用智能化设备包括信息化监测 自动行走 模板自动开合 自动喷淋养护等 显著提升连续梁智能建造水平 [5] 项目战略意义 -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正线全长292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6] - 项目建成后将与多条高铁线路连通 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 压缩两地旅行时间 [6] - 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6]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4 07:21
项目概况 - 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 建成后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1] - 简阳沱江特大桥是关键控制性工程 主拱计算跨径320米 边拱计算跨径72米 采用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 [1][3] - 大桥由钢管混凝土主拱 钢箱-混凝土边拱 钢箱系梁等组合而成 主拱水平力由钢箱系梁承担 对基础不产生水平推力 [3] 设计创新 - 基于沱江两岸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差)和通航需求 最终选择无推力组合拱桥方案 [3] - 相比斜拉桥方案 无推力组合拱桥具有开挖量少(减少30%) 施工周期短(缩短25%) 成本低(降低20%)等优势 [4] - 设计团队制作800多张设计图 从立面断面等角度展示桥梁结构 [4] 施工技术 - 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虚拟拼装技术 提前发现并解决拱肋焊接误差问题 高差控制精度达毫米级 [6][9] - 开发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2400吨钢拱结构一次性精准提升 通过实时数据反馈自动调整吊点高差 [9] - 应用智能化螺栓施拧系统 对7.2万套高强度螺栓进行编号管理 实时监控扭矩和施工状态 [11] - 采用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 已浇筑5000立方米混凝土 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自动调节冷却参数 [12] 工程进展 - 2020年开始桥梁设计研究 2021年8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3][4] - 目前主拱已完成超5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合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