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篮球培训
icon
搜索文档
“短命”体培
虎嗅· 2025-06-24 08:13
行业现状 - 2025年某大型体培机构突然闭店 多地校区停课 家长投诉退款难 [1] - 行业巨头YBDL 动因体育等先后陷入经营困境 校区课程停摆 [1][2] - 湖南益阳篮球俱乐部低价清仓 反映单体机构生存困境 [2] - 2025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成为行业分水岭 [2][50]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2015年) - 2015年体育培训企业年增速超50% 全年新增2.1万家 [4] - 国务院46号文件开放体育产业 资本涌入形成投资热潮 [5] - 当年体培融资共13起 千万级融资包括索德福体育 果辉足球等 [8] - 东方启明星等机构学员快速增长 采用"先圈人后圈钱"模式 [8] 高速发展期(2016-2017年) - 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达1786万 创近二十年新高 [10] - 万国体育挂牌新三板 注册会员占全国击剑人口40% [12] - 宏远时代获3亿元A轮融资 次年再获5亿元投资 [12] - 小众项目如击剑 滑雪 棒球等成为中产家庭追捧热点 [13] 调整期(2018-2020年) - 2018年体育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出台 行业监管趋严 [17] - 体培校区平均出勤率仅55% 续课率从90%降至60% [19] - 2019年体育培训投融资17起 比2018年略有回升 [26] - 2020年疫情冲击 全国体育培训融资降至5起 [27] 政策红利期(2021年) - "双减"政策落地后 全国新增体育培训企业超2.5万家 [35] - 北京提出体育中考分值逐步与语数外持平 多地跟进 [36] - 冰雪运动受冬奥会影响 部分机构利润率达40%-50% [39] -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十年增长51% 为校内体育储备人力 [39] 收缩期(2022-2025年) - 2022年融资事件8起 主要投向老品牌和老赛道 [44] - 2023年全国18万家体培校区 平均月收入6万元 出勤率不足60% [46] - 2024年北京禁止培训与体育中考挂钩 机构撤下提分广告 [48] - 2025年68%体培机构现金流仅能维持1-3个月 [54] 商业模式痛点 - 固定成本高 场地和教练费用难以压缩 [54] - 学员黏性低 续班率远低于学科培训 [54] - 非标准化严重 难以规模化复制 [54] - 受政策影响大 合规成本持续增加 [45][48] - 目标客群(3-12岁儿童)人口持续减少 [54] 市场两极分化 - 头部机构转向留学简历和竞赛背书服务 [54] - 小型机构转向拼单私教等灵活模式 [47][51] - 合规"白名单"制度加速行业洗牌 [50][51] - 校内体育服务逐步替代校外采购 [52]
塞尔维亚教练的中国篮球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52
中塞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由塞尔维亚籍篮球教练博杨·波波维奇与中国合伙人李艳贝于2019年联合创立,专注于促进中塞体育文化交流及中国青少年体育能力提升 [1] - 篮球板块核心业务包括:引进塞尔维亚青训体系及教练员培训体系、打造跨国篮球交流平台、促成国际赛事举办 [1] - 已为浙江宁波1200余名青少年提供专业篮球培训 [2] 跨国体育合作项目进展 - 2022年8月带领中国学员赴塞尔维亚参加为期10天的中塞篮球夏令营,与欧洲多国篮球少年同场竞技 [2] - 正在拓展合作领域至网球、柔道等塞尔维亚优势体育项目 [2] - 目标构建覆盖国家到地方的多层次中塞体育合作体系 [2] 中国市场运营策略 - 通过接触中国小学至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积累本土化经验以制定适应性培训体系 [2] - 创始人波波维奇凭借13年执教经验,重点挖掘中国青少年篮球潜力 [1][2] - 中国市场篮球文化基础深厚,群众热爱度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
总部撤场,涉及金额或达千万!广州又有教培机构出事了
搜狐财经· 2025-05-26 22:58
东方启明星爆雷事件核心分析 - 全国性少儿篮球培训机构东方启明星疑似爆雷,广州、深圳、北京等多地校区停课撤店[1][5][75] - 广州32个校区超5000名学员受影响,单校区涉及金额或达千万级别,元岗总部登记退款金额已达1000万[43][44] - 公司拖欠场地租金、水电费导致多个校区被业主强制收回,广州总部已撤离且未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调查[9][30][47][48] 公司运营与商业模式 - 采用预付费模式,家长预存金额高达2万+,存在过度营销嫌疑(宣称NBA战略合作、邀请球星互动)[7][16][18] - 展示民办办学许可证、教练资质等材料增强信任感,但实际退费流程执行困难[19][20][67] - 大众点评显示近90%门店仍正常营业可下单,与实际停业状态严重不符[51][54][55] 地域性爆雷情况 - 广州:太古仓、市二宫、元岗等校区停课,拖欠场地费被业主公告解约[9][26][30][35] - 深圳:4月起皇岗、梅景等校区出现退款难,家长投诉解散群聊、拖延退费[57][59][65][69] - 北京:5月15日总部发布临时封闭公告,武汉、青岛等地同步出现停课[75][77] 管理层回应与行业背景 - 创始人靳某视频回应称因疫情后成本高企、退费1.2亿导致经营困难,承诺不跑路并已抵押资产借款2000万[77][80][82] - 违反教育部规定一次性收取超5000元费用,部分家长缺乏预付费风险意识[82][83] - 行业普遍存在预付费监管漏洞,2022年政策明确要求收费跨度不超过3个月/60课时[82][83]
头部体育培训机构突然爆雷,有家长刚续费2万多!创始人公开道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8:43
公司危机爆发 - 东方启明星在5月15日发薪日集中爆发危机,北京总部公告称因运营调整临时封闭,员工转为居家办公但未明确恢复时间 [1] - 从3月份开始北京、长沙等地校区已出现关停现象,部分教练从2024年底就被拖欠工资,专职教练被拖欠两个月工资 [1][3] - 家长预付金额动辄1万元起,有家长3月刚办理2万多元年卡,目前退费无门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发展 - 公司创立于2009年,赶上2014年国务院政策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目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有1000多个校区,累计服务学员超100万人 [5][9] - 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近年来陷入多事之秋,花香盛世、动因体育等头部机构先后爆雷 [1] - "双减"政策后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估计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篮球培训机构是"双减"后成立 [9] 商业模式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3年与抖音合作营销活动实现660万元销售额,位列抖音全国带货团购榜第三名 [7] - 高峰时期年营收约5亿元,但每月工资支出近千万元,单店模型最高可达50%标准毛利和10%-15%净利 [7] - 推出儿童体适能品牌超能星球采取加盟制3年开600个校区,但加盟商反馈总部支持不足 [9] 危机原因分析 - 创始人承认受高额成本支出、消费能力下降及三年退费1.2亿元影响 [11] - 盲目扩张导致经营压力,2024年11月仍有10个新校区开业,还推出乒乓球培训品牌极速流星 [9] - 小型机构和个体教练以100-120元课单价(大型机构一半)蚕食市场,更适应消费降级趋势 [11] 行业监管问题 - 培训机构普遍违规收取预付费,教育部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费用且不超过5000元 [15] - 现实中机构以"预付越多折扣越高"吸引家长绕过监管,老牌机构在监管账户制度推行前已营业造成监管阻力 [15]
21调查|东方启明星突发闭店欠薪危机,体育培训龙头身陷扩张后遗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7:50
公司现状 - 东方启明星是国内青少年体育培训头部机构 成立于2009年 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拥有1000多个校区 累计服务学员超100万人[2][8] - 2024年5月15日爆发集中危机 北京总部公告称因运营调整临时封闭 员工转为居家办公 未明确恢复时间[1] - 北京 长沙等多地校区出现关停现象 部分校区直接公告"无力支撑房租和人员工资"停止运营[1][4] -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现象严重 专职教练被拖欠两个月工资 部分教练从2024年底就开始被欠薪[1][5] 行业背景 - 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近年频发爆雷事件 花香盛世 动因体育等头部机构先后出现问题[3][11] - "双减"政策后行业曾迎爆发式增长 约10%-20%篮球培训机构为"双减"后新成立[8][11] - 2023年后市场环境变化 受疫情冲击和家庭消费预期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11] - 小型机构和个体教练以低价策略(课单价100-120元)蚕食市场 仅为大型机构价格一半[11] 商业模式 - 青少年篮球培训商业回报丰厚 场地成本可控(租赁高校/社会场馆) 师资以兼职为主(省会城市教练月薪控制在万元内)[6][7] - 公司单店模型最高可达50%标准毛利和10%-15%净利 营地业务毛利30% 净利20%以上[7] - 培训作为前端流量池可导向高利润营地业务 获客成本低[7] - 篮球是体育培训主流品类 家长付费意愿强 公司创始人曾预测少儿体育参培率有望达100%[7] 扩张策略 - 公司2018年末累计服务学员约10万人 目前超100万人 校区从2018年数据增长至超1000个[8] - 除篮球培训外 推出儿童体适能品牌超能星球(加盟制3年开600校区)和乒乓球品牌极速流星[8] - 2024年11月仍有10个新校区开业 极速流星在2024年"五一"期间集中闭店成为危机导火索[8][10] - 同行花香盛世从体育培训扩科至舞蹈 书法等领域 动因体育跨界并购素质教育品牌 均出现爆雷[11] 危机原因 - 创始人承认受高额成本支出 消费能力下降及三年退费1 2亿元影响[11] - 盲目扩张导致运营压力 每月仅工资支出估计近千万元[6] - 预付费模式埋下隐患 家长预付金额动辄1万元起 有家长刚办理2万多年卡[5] - 部分校区拖欠场地租金 场馆方在押金耗尽后锁门"谢客"[4] 监管与善后 - 公司创始人5月20日公开承诺"不会跑路" 正与政府和资方沟通解决方案[14] - 部分合伙制校区已脱离公司独立运营 承接停摆校区学员但要求每节课加收80元[14] - 按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3个月或60课时费用 且不得超过5000元 但公司通过高折扣诱导家长绕过监管[14][15] - 监管账户制度推行遇阻 老牌机构在制度前已大规模营业导致执行困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