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

搜索文档
体育外卖,这盘“新菜”怎么吃?
新浪财经· 2025-10-02 11:26
文/冯玲玲 只需轻点屏幕定下时间地点,专业教练便会携带器械上门提供定制化的训练服务。 近期,一种名为"体育外卖"的新型服务形式逐渐走红。这种"时间地点灵活、器械计划定制"的创新模 式,正成为体育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体育外卖"因何走红?这盘"新菜"该如何吃好? 破解传统培训痛点 如今,"体育外卖"正在各地由零星尝试转向遍地开花,发展前景广阔。仅从青少年体育培训需求情况, 即可看出"体育外卖"市场潜力之大。 由宇博智业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体育培训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现阶段 青少年体育培训潜在人口规模达1.3亿人,该群体体育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2350亿元,属于高成长性行 业。 在此背景下,"体育外卖"市场增长态势明显。据媒体报道,今年暑期南京多家提供"上门送课"的体育机 构订单量同比翻一倍,教练日均授课可达4节。 新兴业态藏"暗礁" 周六上午9点,家住南京的李美琪打开手机APP,下单了一节1对1的儿童轮滑课。半小时后,持有专业 证书的教练戴着护具、轮滑鞋等装备,准时抵达小区广场。 "之前带孩子去线下机构学轮滑,单程要40多分钟,赶上堵车更麻烦。现在教练上门,在小区广场就能 上课, ...
米银俊:全运全城共精彩|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28
(原标题:米银俊:全运全城共精彩|十五运365天365人) 编者按: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这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推动全民健身、促进 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在十五运 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推出"十五运365天365人"专栏,聚焦运动员、企业家、专家学者、体育爱好 者及社会公众的全运故事与全运期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十五运,生动呈现我国体育精神、城市活力 和文化魅力。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其意义早已超越体育本身,为三地融合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平台。"米 银俊建议,一方面,应借助赛事建设体育特色城市群,强化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体育协同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应借助赛事引领周边城市协 同发展,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合作,推动全省全域参与粤港澳"体 育湾区"建设,加快构建以粤港澳"体育湾区"为龙头,引领带动中南、西南地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 局。 (海报设计:王冰、实习生吴思远) 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
走红的“体育外卖”何以长红
经济日报· 2025-09-26 06:15
手指轻点下单即可送到家的不再只是美食。近来,"体育外卖"火了,并迅速席卷全国。课程教练带着器 材,为孩子量身定制的体育课程为消费者带来上门服务。这一新兴服务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 适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教学,凭借时间灵活、送课到家的优势,受到众多家长青睐,也为体育教育 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 "体育外卖"走红的背后,核心是切中了适龄青少年家庭的现实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们忙 于工作,送孩子去传统体育培训机构,路上来回奔波耗时费力。"体育外卖"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家 门口就能上课,家长还能利用孩子上课时间处理其他事务。与学校统一教学的体育课不同,它能针对孩 子的短板、兴趣提供专项辅导,让体育锻炼效果事半功倍。对于面临中考体育压力的学生,这些机构对 考试规则吃得更透,短时间内提升成绩的效果显著。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火爆背后隐忧不少。教练资质参差不齐,无证兼职大学生上岗现象普遍,专业度难以保障;小区空地、 地下车库等非专业场地,暗藏运动风险;更有机构缺乏资质,一旦出现纠纷,家长维权往往陷入困境; 服务标准化不足,是否引入商业保险赔付机制仍需系统化解决……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不仅会损害消费 者权 ...
消失的跆拳道培训
36氪· 2025-09-25 08:00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育产业生态圈 ,作者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 专注于有温度、有态度的体育商业内容,陪体育行业一同成长 如今的跆拳道正处于项目重塑"共生竞争"的变革期。 文 | 殷陈萱 编辑 | 李禄源 来源| 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SPORTS)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千禧年代的中式梦核里,总有开在街头巷尾的跆拳道馆。 曾几何时,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就能看到好几家跆拳道培训机构。而如今,它们中的一些早已关门谢客,另一些玻璃窗户上也贴上了"散 打""拳击"的招生广告,只有少数,还在坚守着纯粹意义上的跆拳道教学。 不同于课外兴趣班选择集中于舞蹈和跆拳道的时代,如今,摆在家长们眼前的是五花八门的体育项目。在社会集体追忆"经济上行期"时, 跆拳道这项曾经 风靡一时的体育培训"顶流",也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重塑。 怎么活下去?是跆拳道馆直面的问题,也是其他体育培训行业必将面对的问题。 跆拳道的"经济上行期" 回看来时路,跆拳道在中国大众市场的兴起,既得益于项目本身,也赶上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起源于朝鲜半岛的跆拳道,不仅在训练上有着系统的段位、级位体系,也有着成熟的竞赛规则和礼仪文化 ...
消失的跆拳道培训
虎嗅· 2025-09-23 21: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殷陈萱,头图来自:AI生成 千禧年代的中式梦核里,总有开在街头巷尾的跆拳道馆。 曾几何时,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就能看到好几家跆拳道培训机构。而如今,它们中的 一些早已关门谢客,另一些玻璃窗户上也贴上了"散打""拳击"的招生广告,只有少数,还在坚守着纯粹 意义上的跆拳道教学。 不同于课外兴趣班选择集中于舞蹈和跆拳道的时代,如今,摆在家长们眼前的是五花八门的体育项目。 在社会集体追忆"经济上行期"时,跆拳道这项曾经风靡一时的体育培训"顶流",也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 重塑。 怎么活下去?是跆拳道馆直面的问题,也是其他体育培训行业必将面对的问题。 一、跆拳道的"经济上行期" 回看来时路,跆拳道在中国大众市场的兴起,既得益于项目本身,也赶上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起源于朝鲜半岛的跆拳道,不仅在训练上有着系统的段位、级位体系,也有着成熟的竞赛规则和礼仪文 化,特别适合全球化传播。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跆拳道作为表演项目首登世界舞台。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借着中韩建交的东风, 跆拳道在国内开启了系统化的推广。 1995年,中国跆拳道协会正式 ...
湖北京山:小网球“打”出产业链 激发经济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6:17
湖北京山:小网球"打"出产业链 激发经济活力 中新网湖北京山9月23日电 题:湖北京山:小网球"打"出产业链 激发经济活力 京山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约60万人口中,网球爱好者达10万余人,其中青少年占近六 成。 作者 马芙蓉 成丽平 2025京山网球公开赛(简称"京网")20日至28日在湖北京山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2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130余名网球运动员挥拍竞技。京山由此成为中国首个承办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县级市。 据了解,深厚的民众基础、触手可及的场地、亲民的价格,是网球运动在京山遍地开花的关键原因。 1983年,京山建成第一片标准沙土网球场,网球运动由此生根发芽。历经40余年发展,如今该市拥有 340余片网球场。市民在城区任意位置步行15分钟内,便能找到打网球场所。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京山,探访这座小城的网球故事。 2025京山网球公开赛举行开幕式。 张畅 摄 海内外网球爱好者纷至沓来 "赛事是检验京山网球能力的试金石。"李伟表示,如今京山几乎周周有赛事,练就了成熟的赛事运行体 系及组织能力。依托各类赛事,一批批运动员和爱好者"带着球拍游京山"。今年以来,京山以赛招商, 签约超 ...
新消费“黑马”闯广州:“体育外卖” 从潮流到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8:56
行业背景与发展动因 - "体育外卖"模式通过线上预约和教练上门服务在广州迅速兴起 解决家长接送和时段限制等痛点 赢得家庭青睐 [1] - 中考体育权重提高刺激家庭体育培训需求 广州中考体育总分从2021年60分提高到70分 男子1000米跑满分线从2021年3分37秒压缩至2023年3分21秒 [3] - 传统体育培训机构存在固定场地与时段限制 "一对多"授课形式难以匹配不同学员 接送成本成为家长普遍负担 [4] - 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赋能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呈现线上线下融合 个性化 场景化特征 "懒人经济"与"上门经济"持续渗透 [4] 市场基础与规模 - 广东拥有庞大青少年人口基数 2023年16岁以下人口突破2000万居全国首位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达1587.19万人 [6] - 广东省体育场地资源充足 截至2024年底建成全民健身路径5.14万条 体育场地总面积228.72万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6] - 广东经常锻炼人口占比达38.3% 家长对新消费模式接受度高 奠定良好消费基础 [6] - 课程收费通常在150-250元/小时 全职教练月薪可达6000-7000元 高峰时超1.5万元 [7]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接单稳定后1-2个月回本 有企业在4个月内实现20-30万元营收 [7] - 励得体育运营11家门店 拥有50-60名教练 业绩增长率达20% 人力成本为主要支出 [7] - 通过与双鱼体育合作获得国际标准中考体育器材和社区场地规划支持 联合粤桨科技打造"双鱼励得AI模拟体育考场"提供AI生成报告 [8] - 深化数字化建设 利用智能技术赋能用户体验 提供精准反馈与个性化指导 [8] 就业与创业机会 - 为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新方向 从业者多为社会体育等专业学生 平均月接10单收入近2000元 [6][7] - 职业获得感较强 核心在于服务青少年群体 强调建立信任而非销售导向 [7] - 吸引创业者入局 大学兼职发现商机后组建团队 聚焦3-16岁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7]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融合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10] - 支持体育与文化 旅游 康养相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 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 [10]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将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持续升级服务能力 [8]
赛事流量如何变成经济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1
赛事经济核心发展态势 - 赛事需求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带动产业能级提升[1] - 群众性体育赛事流量红利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苏超"凭借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撬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1] - 从"村超"到城市马拉松,持续增长的赛事流量不断激活内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1] 赛事IP价值与商业开发 - 头部赛事IP市场价值持续走高,版权费、赞助金额屡创新高,衍生品、特许经营等精细化商业开发拓展盈利渠道[1] - 2024赛季中超联赛单赛季版权与赞助收入突破16亿元[1] -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及周边商品销售额突破7亿元,"苏超"赞助商百万级官方席位一秒售罄[1] 票根经济与消费辐射效应 - 门票作为流量入口带动关联消费杠杆,刺激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购物等全链条消费[2] - 常州凭"苏超"第三轮票根免费开放全部A级景区,外地游客量单周增长43%[2] - 成都围绕世运会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2024年1月至7月体育消费规模突破400亿元[2] 产业链重构与区域经济动能 - 赛事需求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2] - "苏超"场馆扩容与智能化改造直接拉动建筑、安防、LED、音响设备订单增长逾30%[2] - "龙超联赛"串联广东佛山龙舟制造、水上表演等12个产业链,带动产业增收超3亿元[2] 文化赋能与地域特色开发 - 赛事经济需深挖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4] - "苏超"根植于江苏城市文化,"村超"融合侗族大歌等原生态体验,"龙超联赛"依托民间竞技叠滘漂移[4] - 应立足本地历史、民俗、产业资源打造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赛事符号[4] 跨界融合与产业协同 - 通过体育+文旅/商业、体育+城市形象、体育+健康生活等跨界融合创造复合型体验和消费场景[4] - "苏超"打造体育+文旅/商业嘉年华,成都世运会塑造体育+城市形象新地标,马拉松构建综合平台[4] - 打破产业壁垒可催生新业态、延长价值链,实现1+1>2的经济效益[4] 区域协调与差异化发展 - 需加强统筹规划弥合区域间赛事鸿沟,鼓励差异化、特色化赛事发展路径[4][5] - 推动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赛事经济新格局[5]
上门体育生,被鸡娃家庭抢爆了
创业邦· 2025-09-03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体育外卖"服务因体育中考政策推动和家长需求增长而迅速兴起 提供便捷高效且个性化的上门体育训练服务 具有规模化发展潜力但面临监管和标准化挑战 [5][13][15] 被热捧的体育外卖 - 北京体育大学在校生小海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为中小学生提供体育训练 每周授课4-5节 月收入达4000元 [7][10] - 课时费用因城市而异:北京地区单价300-600元 上海地区200-400元 武汉三人拼课人均成本低于80元 [10][11] - 典型案例显示 一名学生1000米跑成绩从5分14秒提升至3分50秒(满分标准4分05秒) 教练获1000元额外奖励 [10] - 服务模式解决双职工家庭时间痛点 无需场馆接送 在小区空地即可训练 支持个性化调整肥胖/视力等专项问题 [13] 市场催化体育机构 - 体育中考政策直接推动需求 体育现场考试30分计入中考成绩 影响高中择校 [8][13] - O2O上门服务模式成熟 2023年市场规模超2.7万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5万亿元 [15] - 专业体育生供不应求 北京兼职群日均发布招聘 石家庄某机构30人团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3] - 互联网平台加速行业整合 乐时运动小程序覆盖100多座城市 入驻教练超3000名 用户突破20万 课时费比场馆低40% [15][16] 体育外卖监管挑战 - 场地存在不确定性 学校场馆收费达80元/天 老小区需转战街心公园 需规避车辆及高空坠物风险 [19] - 资质认证缺失 国家规定需持6类证书之一 但个人接单难以甄别 出现跳绳成绩未达承诺(50个→30个)及动作纠正失效案例 [19] - 安全事故频发 台州学员因姿势错误导致膝盖损伤 治疗费超3000元 部分教练未配备急救包 [20] - 维权机制不完善 上海家长购买8节课程后机构跑单 退款无门 平台需通过四重审核(身份证+证书+人脸+案例)强化保障 [20][22] 行业发展前景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 [22] - "体育外卖"属体育服务业细分环节 虽当前规模较小 但具备平台驱动的规模化机会 [22] - 长期需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服务 家长日常陪伴训练更利于培养体育热爱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