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搜索文档
1.19亿元!湖北工业大学采购大批仪器设备
仪器信息网· 2025-10-09 17:05
采购项目概况 - 湖北工业大学发布28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19亿元 [2][5] -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6月至10月 [2] 重点实验室设备采购(人工量子二维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采购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预算580万元,用于推动人工量子二维材料技术进步 [4] - 采购原子层沉积机,预算165万元,服务于人工量子二维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 [4] - 采购无掩膜激光直写光刻机,预算160万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 采购霍尔效应测试系统,预算576万元,助力人工量子二维材料研究 [4] - 采购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系统及配套,预算3975万元,用于人工量子二维材料实验室 [4][6] - 采购高真空变温光电探针台等设备,预算277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7] - 采购高分辨显微拉曼光致电致发光光谱仪等设备,预算1005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7] - 采购磁控溅射薄膜沉积系统等多套设备,预算531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7][8] - 采购紫外光刻机、超级净化手套箱等设备,预算112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8] - 采购半导体器件表征系统,预算377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8] - 采购闭循环低温光学实验系统,预算235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8] - 采购二维材料电输运测试平台,预算1090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8] - 采购多通道高精度电池测试仪等多台设备,预算493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9] - 采购双分散轴真空行星搅拌机等设备,预算163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9] - 采购行星球磨仪、冷冻干燥系统等多台设备,预算240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9] - 采购激光驱动光源等设备,预算90万元,为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 [9] 其他学科与设施设备采购 - 采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预算160万元,用于高精度金属元素分析 [6] - 采购发酵系统(含10L、100L、1000L发酵罐等),预算159万元,用于中试发酵 [6] - 采购原位力学特性检测系统,预算120万元,具备野外自走能力 [6] - 采购全自动伺服控制共振柱-动三轴测试系统,预算127万元,用于土工测试 [6] - 采购高精分布式光频域应变温度分析仪,预算100万元,用于土木模型试验 [6] - 采购动态机械分析仪和旋转流变仪,预算145万元,支撑材料学科博士点建设 [7] - 采购气相色谱仪和热裂解-色谱仪,预算125万元,支撑材料学科博士点建设 [7] - 采购微型计算机差热天平等设备,预算105万元,支撑材料学科博士点建设 [7] - 采购压力烧结炉等设备,预算120万元,支撑材料学科博士点建设 [7] - 采购实验动物房配套设备(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预算334万元,用于实验动物饲养与研究 [7] - 采购实验室通风系统,预算192万元,用于保障实验室安全与师生健康 [6]
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智启新程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仪器创新变革
仪器信息网· 2025-05-14 17:01
论坛概况 -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于2025年5月12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会议规模再创新高,设置1个主会场、2个高峰论坛、14个平行论坛、3个闭门会议及2场同期活动,汇聚超过150场报告,吸引超1800位行业人士参会[2] - “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作为重要分论坛成功举办,主题为“智启新程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仪器创新变革”,汇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及投资人等,共同探讨AI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1][2] - 自2017年起人工智能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倡议,2025年要求持续深化该行动,旨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及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规模应用[5]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AI for Science中心 - 强调AI作为工具革命的重要性,未来可能成为“革命的工具”,通过科学智能体等创新手段加速科学发展[7][8] - 利用深度学习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单晶结构解析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实现了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8][9]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着重阐述航天光谱探测仪器发展、AI赋能光谱应用、从光谱探测到多维感知等议题[11][12] - 致力于提供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光谱、大动态、高信噪比、高度量化特征的光谱探测仪器,以满足未来精细化和定量化探测需求[12]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 围绕大模型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科学仪器领域应用潜力进行分享,指出当前大模型在推理能力、创新能力、自动化执行等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平均水平[14] - 介绍基于GLM系列文本和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谱BigModel平台,该平台可在学术科研全流程周期助力效率和创新提升[14][15] 精谱检测设备(河南)有限公司 - 指出人工智能可通过模拟人类操作,实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推动实验流程无人化、数据采集云端化,提升检测效率与分析深度[17][18] - 展示公司在紫外可见、傅里叶红外等光谱仪领域的国产化成果,强调产品在核心器件、结构设计、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特点[18]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提出通过构建具备自学习、自进化能力的“黑灯实验室”,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大幅提升实验数据质量,显著降低实验成本与空间占用[19][20] - 结合多个实际案例展示AI在不同场景中的成功应用,验证AI赋能科研和检测所带来的效率飞跃[20] 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介绍公司在微纳光子学与半导体领域的深耕成果,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该垂直领域的融合探索[22][23] - 提出“深度光谱技术架构”,涵盖参量与测量技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等五大模块,旨在构建通观全局的智能光感知技术体系,并介绍科学仪器与产业应用布局及新产品规划[23] 上海大学 - 分享团队在人工智能与环境监测技术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案例展示AI在提升检测精度、降低算力需求及增强识别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25][26] - 介绍自建深度学习数据库,分享人工智能多源数据融合与环境应用,以及AI驱动工业排放VOCs中潜在新污染物判定的案例,展望大模型在信访舆情分析等领域的应用[26] 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 分享AI在环境监测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在处理突发性污染、生态修复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强调AI在提升水质监测、蓝藻爆发预警等方面的显著成效[28][29] - 探讨空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及如何通过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等功能实现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化升级,大幅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29]
解锁AI与科学仪器融合密码 ——ACCSI2025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重磅来袭
仪器信息网· 2025-04-23 15:40
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的宏观背景 -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诞生,其发展受互联网海量数据、云计算算力及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推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 [2] - 从ChatGPT掀起大模型浪潮,到DeepSeek的颠覆式创新,再到智能体(Agent)技术重塑人机协作,全球正经历一场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力革命 [2] - 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要求持续推进该行动,以结合数字技术与制造、市场优势 [2] "AI+"赋能科学仪器行业的具体机遇 - AI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正赋能千行百业,为科学仪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多元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方法将对仪器设计、生产及应用带来巨大变革 [4] - AI技术引入可在产品质量控制自动化与高精度化、工业过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智能化、环境监测、精准农业及生物医学诊断等层面激发新研究思路,推动跨学科发展及产业升级 [4] - 未来融合将引发更深刻变革,如具备自主学习、决策能力的智能科学仪器成为科研标配,智能检测仪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质量监控,极限领域智能仪器帮助探索未知世界 [4] ACCSI2025专题论坛核心内容与议程 - "ACCSI2025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专题论坛将于2025年5月12-13日在上海举行,为期1天的会议分上下半场,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科学仪器创新变革"和"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产业"两大主题 [4][5] - 论坛汇聚近20位行业嘉宾,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欧阳万里教授分享AI赋能高端仪器研发新生态、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解析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仪器研制思路等 [6] - 会议日程涵盖AI技术赋能高端仪器研发、合成生物制造通用人工智能系统、AI for Science行业探索、AI在环境仪器研发中的应用、智能全光谱水质检测、无创血糖检测等前沿话题 [7][9][10] AI技术驱动科学仪器创新的具体应用领域 - 在环境监测领域,AI与科学仪器协同创新重塑人类与自然交互方式,如清华大学吴静研究员将介绍水质指纹污染溯源技术与实践进展 [6][10] - 在食品工业领域,AI赋能光谱无损检测开启食品品质安全智能感知新时代,江南大学谢云飞教授将分享相关研究成果 [6][10] - 在生物医学领域,上海交通大学陈昌研究员将介绍无创血糖检测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技术被誉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6][10] - 在航天科技领域,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江澄研究员将分享AI如何从光谱探测升级到多维感知,提升传统光谱数据处理效率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