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菇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大田:青山变“银行” 红菇成“金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39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合作社规模经营,盂坂村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红菇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2][4][5] 林权制度改革 - 2008年推行分林到户、确权颁证,2023年聚焦活权、用权、增效,经过两轮林改确立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核心方针 [2] - 将集体山林资产折股量化到户,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引入合作社规模经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目标 [2][4] - 改革前因产权不清、管理无序导致生态与发展双赤字,改革后凝聚起护山方能富山的全村共识 [2] 产业经营模式 - 整合全村2600亩红菇林成立专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规模发展 [4] - 创新推出332轮换承包模式,即3个村民小组分别管护3片林地、每2年轮换一次,保证管护连续性和积极性 [4] - 组建专业护林队每天巡护,制定不采幼菇、大小分级采收标准,定期开展林下清理、抚育补植 [2] 生态与经济效益 - 阔叶林覆盖率从历史低点恢复至92%,森林蓄积量、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红菇年产量较改革前稳定增长 [2] - 红菇干品产量预计达1500余公斤,户均分红近12万元,是2006年分散经营时的23倍 [1] - 村民人均增收3.6万元,红菇成为家家户户致富的金元宝 [5]
媒体视点 | 感知生态之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证监会发布· 2025-08-10 15:10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 - 安吉竹林碳汇量达每公顷6.6吨 年碳汇交易为竹农创收2800万元[6] - 溪流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 夏季漂流旅游收入超2亿元[8]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矿区复绿改造后游客量达120万人次/年 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相当于原矿产年收入[12]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至675.57亿元 完成"石头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12] - 全国首批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带动万亿级市场活力[22] 生态经济典型案例 - 宁夏贺兰山荒滩修复后建成全国最大酿酒葡萄产区 农户收入显著提升[16] - 湖南崀山朱鹮稻田稻米溢价3元/斤 农户年增收20-30万元[18] - 福建三明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亿元 生态旅游实现多产业融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