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香港App
搜索文档
“绿地香港App”发钱?每月可领几百到上千元? 公司紧急声明:假的,已报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21:05
诈骗事件概述 - 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通过伪造虚假App、社交平台链接等方式,虚构“中国梦专项社会保障金”、“社会基础民生保障股权”等理财产品进行诈骗 [1] - 诈骗活动以“高额返利”、“发展下线提现”为诱饵,主要针对40周岁以上人群,声称每月可领取450元至1075元不等的专项社会保障金 [1] - 公司监测到此类行为并发布声明,指出其涉嫌诈骗、非法集资及传销,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 [1][2] 诈骗手段与特征 - 诈骗分子通过伪造App界面,仿冒公司标识制作虚假投资平台,诱导用户通过二维码、非官方链接下载未备案应用 [3][6] - 采用传销式推广,要求“提现需发展下线”或“购买股权解锁收益”,例如有案例显示团队总人数达479人 [3] - 利用政策热点进行包装,虚构“国家战略项目”、“大湾区建设”等背景,编造“稳赚不赔”话术迷惑公众 [6] 虚假App操作流程 - 诈骗流程包括引导用户下载无法在官方应用市场搜索到的伪造App,并无视手机系统安全警告 [3][4] - 用户被要求同时下载“绿地香港App”和“绿地信通”企业版,使用同一账号登录后加入官方交流群听取分享 [4] - 伪造App首页显示公司股票信息和K线图,看似真实,但所有投资均要求向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对公账户转账 [4][5] 公司官方立场与行动 - 公司明确声明从未开发或授权任何官方App,也未推出任何“社会保障金”相关产品或以“民生保障股权”为名的理财项目 [5] - 公司已就冒用其名义的诈骗行为完成证据保全,将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 [6] - 此前在去年12月已发布类似声明,但接近2025年年底,此类推广信息卷土重来,且组织者更新了App版本 [5]
“绿地香港App”发钱了?40岁以上每月可领几百到上千元社保金?公司紧急声明:假的!律师:或构成诈骗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00:37
诈骗活动模式 -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App和社交平台链接,冒用公司名义虚构“中国梦专项社会保障金”和“社会基础民生保障股权”等理财产品实施诈骗 [4] - 诈骗分子以“高额返利”和“发展下线提现”为诱饵,并通过“拉人头”的传销式推广手段扩大骗局规模 [4][17] - 诈骗活动要求参与者向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对公账户转账,与正规金融机构的投资流程完全不符 [14] 诈骗活动具体手法 - 诈骗分子在线下活动中以“加入绿地香港”为名,向40周岁以上人群推广所谓专项社会保障金,声称每月可领450元至1075元不等 [3] - 在社交平台,诈骗分子引导用户通过浏览器链接下载未在官方应用市场上架的伪造App,并无视系统安全警告完成安装 [11][13] - 伪造的App界面仿冒公司标识,显示公司股票信息和K线图,看起来十分真实,并辅以“绿地信通”企业版等资料增强欺骗性 [11][13][16] 公司回应与法律定性 - 公司发布官方声明,确认从未开发或授权任何官方App,也从未推出“社会保障金”或相关理财项目,所有此类活动均为诈骗 [4][14] - 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对冒用公司名义的诈骗行为完成证据保全,将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 [8][17] - 律师指出,涉案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若推广人员知情仍参与则可能成为共犯,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14][20]
“绿地香港App”发钱了?每月可领几百到上千社保金?公司声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22:45
诈骗活动模式 -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App、社交平台链接等方式冒用公司名义实施诈骗,虚构“中国梦专项社会保障金”、“社会基础民生保障股权”等理财产品 [3] - 诈骗分子以“高额返利”、“发展下线提现”为诱饵,通过伪造App界面、传销式推广、利用政策热点包装等方式行骗 [17] - 具体操作程序包括通过非官方链接下载未备案应用,要求用户向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对公账户转账,与正规金融机构投资流程不符 [12][14] 诈骗活动具体案例 - 有博主在社交平台推广虚假App,声称注册实名认证后可领取专项社会保障金,年龄超过40岁可免费领取,不满40岁可投资享受分红 [10][12] - 该博主展示的手机截图显示,分五次共计提现1248.48元,当前总分红资金8550元,原始股权数量428股,团队总人数479人 [10] - 诈骗活动还涉及线下推广,如在活动现场以“加入绿地香港”为名,承诺每月可领取450元至1075元不等的专项社会保障金 [2] 公司回应与法律定性 - 公司发布声明称从未开发或授权任何官方App,所有宣称由公司运营的投资App均属伪造,从未推出“社会保障金”相关产品 [14] - 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对冒用公司名义的诈骗行为完成证据保全,将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 [3][7][17] - 律师指出涉案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若推广人员知情参与则可能成为共犯,需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