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助贷服务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网络助贷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1-01 08:04
网络助贷行业 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5年中国网络助贷行业研究报告》,以"特殊时期-历史使命-群体价值-未来趋势"为核心脉络,解析 行业发展逻辑。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推动下,2025年中国网民达11.2亿,信贷成居民日常,2024年不含房 狭义消费贷余额21.7万亿;互金助贷2024年规模3.5万亿,CR5达76%,以增信、分润为主要模式,风 控、资金获取与获客为核心能力。基于5285人调研,借新还旧与大额消费用户为行业深度客群,需求及信 息敏感度存差异。面对监管新规,24%以上业务利润或降3%-6%,平台需转向24%以下业务或拓展多元金 融服务,为行业合规化发展提供方向。 不可阻挡之势 科技助力金融服务下沉 由电子支付延伸而来的新金融服务生态 金融自诞生之初就追逐利益而来,所以无论面临着何种市场干扰,业务的最终流向都会往利润最 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汇聚。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金融服务呈现出来的表象结果,都是类金字塔性 的二八格局。以优质企业为核心,逐步向利润最薄,服务成本最高的普通居民延伸。其延伸的深颗 粒度受当时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国家发展方向,监管倾向性,历史沿革,还有科技水平 等。其中在 2 ...
2025年中国网络助贷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11 08:05
行业宏观背景与发展驱动力 - 中国网民数量从2004年不足1亿增长至2025年的11.2亿,其中2006-2015年是增长最快的十年,数字经济深刻重塑社会[2] - 金融作为经济纽带,其服务触角随科技浪潮延伸至更广泛人群,科技水平是2000年后推动金融服务下沉的关键要素[5] - 不含房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从2019年的14.9万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21.7万亿元,信贷已成为中国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8][15] 消费信贷市场结构变化 - 银行信用卡在狭义消费贷中占比从2019年的51%降至2024年的40%,传统增长模式遭遇天花板[15] - 互联网金融助贷余额在2022年经历约3000亿元负增长后,2024年回升至3.5万亿元,占狭义消费贷余额的16%[15][17] - 2024年互金助贷市场CR5达到76%,头部平台包括蚂蚁、字节、京东、度小满、美团,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17] 助贷业务模式与核心能力 - 主流业务模式包括增信合作模式(助贷+担保/保险)和分润合作模式(轻资产导流+风控辅助)[23] - 平台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资金获取能力(资金成本)、获客能力(成本、质量、量级平衡)和风控能力(差异化定价、坏账控制)[25][26][27][34] - 获客渠道性价比排序为:自有生态导流 > APP自然流量 > API导流 > 信息流 > 短信,形成"得流量者得天下"格局[34] 利率定价与客群迁移 - 2021年底至2024年底,定价在18%以上的次优贷款在狭义消费信贷中占比从11.3%提升至12.6%,更多用户从超优平台迁移至次优平台[11] - 助贷模式连接银行与次优人群,在特殊时期起到稳定金融市场作用,但部分平台贴着36%利率上限放款积累潜在风险[13] - 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开展差异化风险定价,避免统一高利率导致优质客群流失和客群劣质化[27] 监管政策影响与新规解读 - 2025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助贷新规,强调银行主体责任、白名单机制、综合成本披露和消费者保护[45] - 新规导致24%以上业务利润率预计下降3%-6%,综合融资成本封顶后平台费率难以达到以往35.9%水平,资金成本上升1%-2%,催收成本和坏账损失提升1%-3%[47] - 2025年24%以上业务规模预计从新规前的10254亿元降至8306亿元,降幅19%,其中腰尾部平台余额降幅达27.7%,整体增速从34.1%降至8.6%[52][53]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新规后平台出路包括转向24%以下业务(头部平台最多25%业务量可转移)或拓展多样化金融服务[58] - 24%以下市场将因更多机构和资金涌入而促进发展,客户主要来自原24-36%区间风险较低用户[58] - 差异化风控定价能力和品牌建设成为平台长期竞争力,缺乏牌照和增信工具的中小玩家面临出清[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