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贝塔指数基金

搜索文档
百年数据揭示的真相:什么基金能多赚
天天基金网· 2025-08-07 19:34
聪明贝塔指数基金概述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公募基金规模达32.24万亿,但聪明贝塔指数基金仅1700亿,占比0.5%,市场认知度较低 [2] - 聪明贝塔指数基金采用基于长期有效财务指标或股价特征的选股规则,而非传统市值加权方式 [3][4] - 核心因子包括红利(高股息)、质量(财务健康)、低波(股价稳定)、动量(近期强势)等,逻辑透明 [5][6][15] 策略有效性验证 - 1927-2023年美股数据显示,所有因子多头组合年化收益均跑赢市场整体9.5%的收益率 [17] - 动量因子表现最佳(15.1%),其次为价值因子(12.1%)和红利因子(11.2%) [17] - 因子多空收益均为正,证明超额收益具有统计显著性(如红利因子超额4%) [17][20][23] 策略局限性 - 因子最长失效期可达4年(如价值/规模/低波因子),需承受长期跑输市场的心理压力 [28][29] - 不同因子相关性弱(如价值与动量因子呈互补),单一策略集中持仓风险较高 [30][34] 投资实践建议 - 构建多因子组合:搭配防御型(价值/红利)、进攻型(动量)和稳健型(质量/低波)因子 [35] - 投资周期需以年为单位,短期(1-2年)可能无法体现超额收益 [37][38][39] - 需注意股票仓位控制,熊市中聪明贝塔基金仍会随市场下跌 [40][41] 市场机会 - A股聪明贝塔指数基金渗透率极低(0.5%),策略有效性可能更高 [2][33]
潮涌东方启新章 券商资管先行者的十五载价值投资征程
券商中国· 2025-07-28 07:22
券商资管行业发展历程 - 2010年7月东方红资产管理成为国内首家券商系资管子公司,开启行业独立化运作新篇章[2] - 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后行业规模从2800亿元(2011年)爆发式增长至1.89万亿元(2012年),2017年达18.8万亿元峰值[4][5] - 2018年资管新规推动行业转型,2024年规模调整至6.1万亿元,完成业务重构[6] 东方红资产管理的战略定位 - 坚持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道路,2005年首只集合产品"东方红1号"即确立该方向[3] - 2013年成为首家获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开启"公募+私募"双轮驱动模式[5][11] - 投研团队超百人,覆盖权益/固收/量化/FOF/REITs五大领域,累计获95项权威奖项[6] 投研体系创新 - 权益投研形成"宏观+产业+个股"三级研究体系,扩大行业覆盖至30个细分领域[7] - 固收团队建立"风控为先+绝对收益"体系,2015年起实现权益固收双翼发展[7] - 量化领域首创金字塔结构:聪明贝塔指数(定制6类因子)+指数增强+主动量化产品[8] 产品矩阵布局 - 管理271只产品(2025年),含116只公募基金,八大类别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12] - 首批完成13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2021年),降低投资门槛至1元起[12] - 养老FOF产品线全面布局,2022年首家获批个人养老金Y份额[13] - 基础设施REITs领域发挥"公募+专项"双牌照优势,发行多单ABS项目[9][13] 客户服务生态 - "东方红万里行"活动十年覆盖200万人次,举办14000场线下交流[15][17] - 首创"研究-投资-顾问"一体化模式,建立FOF专业内容平台每日更新[18] - 2022年推出"知己"服务生态,聚焦客户需求认知与长期陪伴[17] 行业竞争格局 - 15家券商系机构获公募牌照,4家管理规模超千亿(2025年Q1),东方红规模居首[11] - 2025年启动新三年战略,重点布局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方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