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业绩基准新规来了,买基金会变得更容易吗?
搜狐财经· 2025-11-04 19:14
近日,随着证监会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公开募 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即将迎来系统性重塑,基准形同虚设的历史或将终结。 新规将业绩比较基准与基金经理薪酬深度绑定,长期跑输基准将导致绩效薪酬明显下降,从制度上驱动基金经理必须严肃对待业绩基准。新规 之下,投资者将迎来更透明、更易读的基金产品和报告。基金公司则必须建立独立制衡的内控机制,强化运作规范。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即将迎来系统性重塑,基准形同虚设的历史或将终结 文|《财经》记者 黄慧玲 编辑|郭楠 陆玲 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被视作产品风格的"标尺",但在过往的实践中屡屡失灵。基准的形同虚设导致产品辨识难度较大,也容易损害投资者 的信任。 与此同时,行业也在迈向规范化与专业化的进程中,需要直面平衡主动管理、匹配创新策略、细化信息披露等深层挑战。这场围绕基准的深刻 变革,正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形式合规加速走向实质约束。 投资者维度:基金更好懂,季报更好读 在过往的实践中,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这一本应严肃的"标尺",在部分产品中出现了 ...
监管划红线,资产管理信托全面禁止资金池、通道类业务
华夏时报· 2025-11-04 18:0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明确定位、提高门槛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夯实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了《办 法》。 《办法》第一章就明确提出资产管理信托(下称:信托产品)是基于信托法律关系的私募资产管理产 品,坚持"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卖者失责、依法赔偿",面向具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非 公开发行。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规定信托公司管理信托产品,不得保本保收 益,应当履行主动管理职责,遵守市场交易和公平交易原则。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为规范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发展,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就《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共计五章八十五条的文件,以"回归本源、严控风险"为核心,并对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亮出了明确的 禁止性条款。 其中,《办法》在规范重点业务领域方面,严禁开展通道类业务和开展资金池业务。这意味着,信托业 延续多年的"无风险套利"生存模式彻底终结,同时倒逼全行业加速向以主动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资产管理 本源转型。 清 ...
中信建投:养老理财新规促进综合养老生态构建 向”主动管理,差异化服务”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1:24
文章核心观点 - 两项新规分别通过“长钱长投”和“非标转标”双路径深化资管行业转型,推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风险 [1] - 新规共同推动资管机构从“通道业务,同质化竞争”向“主动管理,差异化服务”转型 [4] 养老理财新规要点 - 10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全国试点扩容、长期限产品引导及账户服务升级为核心,旨在激活养老资金入市 [1] - 新规通过全国试点扩容、募资规模挂钩资本、支持长期限产品发行等举措,引导理财机构构建涵盖账户服务、投顾咨询的综合养老金融生态 [1] - 试点全国化与募资规模挂钩净资本,扩大理财子准入范围,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形成衔接 [2] - 要求开立养老账户、提供投顾服务,推动理财公司重构销售渠道与客户服务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成为日后竞争核心 [2] - 理财公司需以养老账户为入口,构建“长期资产配置+全周期投顾”生态 [4] 信托管理新规要点 - 10月31日出台《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组合投资限制、非标比例硬约束及穿透监管压降通道业务,推动信托回归主动管理本源 [1] - 新规则以组合投资限制、非标比例硬约束及穿透监管压降通道业务,倒逼行业回归主动管理本源 [1] - 新规旨在压降传统非标业务规模,促进行业投资转向标准化资产 [3] - 新规无过渡期整改与销售渠道限持牌机构,要求信托重建个人客户服务网络,并提升组合投资能力 [3] - 信托公司须突破非标路径依赖,建立标准化组合投资与零售客户服务能力 [4] 行业转型方向 - 具备主动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效能及生态服务体系的机构有望成为市场主导者 [4]
固收江湖,谁主沉浮?信达澳亚缘何十年跑赢95%同行?
财富在线· 2025-10-30 15:27
展望未来,宏观环境对固收投资提出更高要求,中长期利率中枢下行趋势未改,优质信用资产愈发稀 缺,主动管理成为超额收益关键。信达澳亚依托成熟的投研体系与风控能力,凭借多元化产品布局,持 续穿越周期,以稳健业绩和责任担当赢得信任。面对市场变局,公司将继续深耕主动管理,致力于成为 客户资产配置中值得信赖的"压舱之选"。 在转型浪潮中,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稳健的业绩表现和清晰的战略布局,成为固定收益领域的 代表性实践者。近日,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榜单数据显 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近十年间,信达澳亚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平均收益率达77.57%,在全市 场71家具备可比数据的基金公司中高居第三位。不仅十年维度表现亮眼,公司在近七年、近五年维度也 均稳居行业前十,展现出穿越周期的持续盈利能力。(数据来源:国泰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 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计算截止日期:2025.9.30) 风险提示:文中数据及排名均来自于公开数据,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 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 ...
新核心、新力量:崔春出任华泰柏瑞总经理引关注
财经网· 2025-10-28 15:43
华泰柏瑞基金官宣新任总经理。 10月28日,华泰柏瑞基金发布公告,前华泰证券资管董事长崔春自10月28日起担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贾波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 | 新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总经理 | | --- | --- | | 新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崔春 | | 是否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取得高管任职资格 | | | 中国证监会核准高管任职资格的日期 | - | | 任职目期 | 2025年10月28日 | | 过往从业经历 | 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货 | | | 银行学专业。曾任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 | | | 公司证券部经理;光大证券有限公司总 | | | 办高级经理: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 | | | 部副处长、金融机构部副处长;嘉实基 | | | 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中国国 | | | 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 | | 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兼任中金香 | | |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华泰证券(上 | | |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 | 取得的相关从业资格 | 基金从业资格 | | 国籍 | 中国 | | 学历、学位 | 研究生、硕士 | 华泰柏瑞基金作 ...
债券基金遭遇“冷冬” 主动管理面临更大考验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8:12
债券市场整体行情 - 债券市场持续多年的强势行情于今年放慢脚步,进入宽幅震荡阶段 [1] - 三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整体提升,在大类资产价值重估逻辑下债券资产成为偏弱势的一方 [1] 主动型债券基金表现 - 主动型债券基金的市场热度显著降温 [1] - 公募费率改革新规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资金的参与 [1] - 主动管理面临更大考验 [1] 债券ETF表现 - 债券ETF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债市资金新的承接力量 [1] - 与主动型债券基金热度降温形成对比 [1] - 反映出债券投资生态变化,被动配置正加速崛起 [1]
债券基金遭遇“冷冬”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1:26
债券市场整体环境 - 债券市场持续多年的强势行情于今年放慢脚步,进入宽幅震荡阶段 [1] - 三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整体提升,在大类资产价值重估逻辑下债券资产偏弱势 [1] - 公募费率改革新规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资金的参与 [1] 主动型债券基金遇冷 - 主动型债券基金市场热度显著降温,销售受阻 [1][2] - 债券基金面临三方面被动局面:收益率缺乏吸引力、净值存在波动甚至亏损风险、对渠道中收贡献有限 [2] - 10月以来债券基金发行端遇冷,月内成立数量仅3只,发行总规模为2.61亿元,在同期新成立基金总规模中占比仅为1.12% [2] - 截至10月24日,10月以来已有至少26只债券基金因发生大额赎回而发布提高净值精度的公告 [2] - 有公司多只债券基金正在申报中但迟迟未获审批,考虑在年底前主动撤销申请 [3] 债券ETF崛起 - 债券ETF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债市资金新的承接力量,下半年被动管理的债券ETF承接了数千亿元资金 [1][4] - 自7月以来共有24只科创债ETF入市,截至10月23日总规模达2449.42亿元,较发行时总规模增加1751.69亿元 [4] - 科创债ETF嘉实规模达202.36亿元,科创债ETF鹏华和科创债ETF招商规模分别为192.57亿元和190.03亿元 [4] - 机构投资者成为认购主力,例如兴业银行持有科创债ETF嘉实30.08%,招商银行持有科创债ETF天弘和科创债ETF华泰柏瑞比例均超过50% [4] - 信托计划、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也较多出现在前五大持有人名单中 [5] - 债券ETF凭借低费率及赎回优势,叠加投资选择逐渐变多,未来几年规模预计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6] 债市前景与策略 - 机构对债市前景并不算悲观,当前债券供需结构相较往年或更加友好,四季度供给压力整体有限 [7] - 临近年末在机构提前配置来年行情的推动下,债市需求有望逐步修复,央行重启买债仍可期待 [7] - 债市后续或呈震荡格局,短期内大概率在"下有底,上有顶"的区间震荡,建议保持波段思维,把握交易机会 [7] - 多数投资者认为债市尚未对公募基金费率新规影响进行完全定价,银行自营、理财等主流投资者暂未因新规大规模赎回基金,仍持观望态度 [7]
永赢基金王乾:在估值与质量的平衡中追求长期稳健回报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3:37
投资理念与策略 - 坚守以合理或低估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价值投资理念 [1] - 投资框架中高质量资产是组合长期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 [2] - 注重在资产质量与估值水平之间寻求平衡 相较深度折价买入有瑕疵资产更倾向于以合理价格买入高质量公司 [2] - 坚持价值逆向策略 保持策略稳定性 尽管可能承受短期相对收益压力 [2] - 投资应在能力范围内进行 对所投资产风险及收益来源有清晰认知 不追逐市场热点 [3] 市场观点与机会 - 对A股后市蓝筹类资产保持乐观 自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3] - 科创等经济脱敏型资产已率先走出估值提升行情 [3] - 很多顺周期和内需优质资产仍处于价值区间 随着经济企稳复苏蕴含投资机会 相关资产风险收益比合适 [3] - 拟管理的新发产品永赢价值回报将重点关注顺周期和内需优质资产方向 [3] 行业与公司布局 - 今年前三季度市场主线集中在科技成长和创新药板块 价值型策略整体处于逆风期 [2] - 主要关注消费、制造、金融等领域 [2] - 在被动投资盛行背景下依然看好主动管理前景 认为被动型产品规模扩大会削弱市场定价效率 但优秀长期管理能力是立足之本 [3] - 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大价值型产品的布局和投入 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理财需求 [3] - 研究团队以投研转化为核心 支撑公司多策略产品线投研需求 [3]
富达基金总经理孙晨:发挥国际经验优势 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上海证券报· 2025-10-17 03:0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桥梁,不做简单的模式复制者[2] - 公司战略定位为构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双向通道,实现“两个市场,两个体系”的有机融合[4] - 公司发挥国际资管机构优势,将全球经验与中国市场实际相结合[3] 投资研究体系 - 公司建立独特的“双重视角”研究体系,结合全球研究平台与本土团队对中国经济的深刻理解[4] - 研究员需具备全球视野并懂中国市场,通过跨国比较和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分析进行准确判断[4] - 公司培养研究员平均需8到9年才能成长为基金经理,实行3到5年为周期的长期考核机制[7][8] 产品与策略实践 - 公司将全球多元资产配置策略落地中国,首只多资产基金以中国资产为主,同时把握美日等境外市场机会[6] - 公司借鉴北美经验,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风险管控,监控不同极端市场情景[6] - 公司2024年以来权益类产品收益在国际资管机构中排名前列,印证主动投资策略有效性[6] 养老金融业务 - 公司拥有近半个世纪全球养老投资管理经验,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主流退休金管理人[8] - 公司在美国服务2.4万家企业客户和3400万养老投资者,全程参与美国超40万亿美元养老金体系建设[8][9] - 公司是最早发明目标日期基金的公司,看好该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9]
AI不再是“唯一宠儿”?华尔街大佬正关注股市这些领域
凤凰网· 2025-09-30 11:14
投资主题转变 - 全球最大投资者正将目光从人工智能繁荣转向政府为应对地缘政治、技术和人口压力的长期支出 [1] - 资产管理公司正将投资分散到基础设施、能源转型、医疗保健和国防领域,以从政府财政刺激中获利 [1] -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正跟随政府行动进行主题投资,投资领域多元化,包括电力、资源、医疗保健和国防 [1] 财政刺激规模与影响 - 美国7月的法案将延长减税政策并增加国防开支,同时削减医疗计划,预计将增加数万亿美元政府债务 [2] - 德国设立5000亿欧元(5860亿美元)基础设施基金,且免于严格债务限制 [2] - 北约成员国承诺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3.5% [2] - 财政刺激的规模和持久性被描述为前所未有,其推动的结构性调整预计将持续数年 [2] 具体行业机会 - 核电、能源基础设施、生物技术创新和国防被视为市场不能忽视的行业 [3] - 欧洲斯托克航空航天和国防类股指数在2024年飙升近68%,显示财政优先级提升国防和工业作用 [3] - 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废物管理领域被视为抵御通胀的有效对冲工具 [4] 市场表现与策略 - 202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近14%,主要由人工智能相关动力推动 [3] - 欧洲基准斯托克600指数涨幅为9.5% [3] - 预计股市涨势将从美国科技股扩大至周期性股、小盘股和价值型股 [3] - 建议投资者保持平衡但偏向美国市场,并强调主动管理而非被动押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