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江峡谷大桥
icon
搜索文档
在建世界最高桥成功拆除猫道 通车进入倒计时
新华网· 2025-06-13 09:25
工程建设进展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猫道拆除完毕,标志着重要施工节点完成,为9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奠定基础 [1] - 猫道是悬索桥施工平台,花江峡谷大桥猫道净宽4米,单幅总长2264米,最高点距江面近800米,为目前世界最高猫道 [1] - 猫道设计具有抗风能力,面层由粗细两层镀锌钢丝网构成,左右幅通过10个横向通道连接,可抵御12级风力 [1] - 大桥主桥下构、引桥、索鞍、主缆等主要结构已施工完毕,正在进行护栏安装、桥面铺装及观光电梯施工 [4] 桥梁技术参数 -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桥墩最大高度262米,主桥跨径1420米,建成后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4] - 大桥为钢桁梁悬索桥,2022年1月正式开工 [4] 配套旅游设施 - 大桥将配套建设悬崖民宿酒店、观光电梯、观景长廊、玻璃栈桥式餐厅等桥旅融合项目,与大桥同步投用 [4] 贵州桥梁建设成就 - 贵州在近126万个山头间建造了3万多座桥梁,涵盖悬索、斜拉、拱式、梁式等各类桥型 [4] - 当地桥梁建设创造多个世界第一 [4]
“一代人时间,从学徒到大师:中国重新定义土木工程极限”
观察者网· 2025-05-26 23:12
中国桥梁建设成就 - 到2030年中国将集齐世界最长悬索桥、第一高桥及所有斜拉桥纪录,重新定义土木工程极限[1] - 中国从依赖外国技术到成为全球最大胆桥梁设计者仅用一代人时间,突破地理限制建设挑战性工程[1] - 精密勘测、先进建模、材料科学突破及AI技术应用推动大型桥梁建设安全高效化[1] 常泰长江大桥 - 主跨1208米,2023年通车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超越俄罗斯岛大桥1104米纪录[1][2] - 全长10.03公里,是世界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于一体的过江通道[2] - 公铁合建段长5.3公里,2019年10月开工,2023年1月附属工程基本完成,预计10月公路通车[2] 张靖皋长江大桥 - 主跨2300米,2028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超越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2023米纪录[4][6] - 将创5项世界之最:350米最高悬索桥索塔、最长高强度主缆、最大地连墙锚碇基础等[6] - 采用6项世界首创设计,包括主缆自平衡结构体系和钢箱-钢管混凝土组合塔柱,承载能力提升30%同时减重50%[6] 丹昆特大桥 - 全长164.8公里,为吉尼斯认证世界第一长桥,2011年投入运营的京沪高铁组成部分[9] - 印度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走廊508公里项目2028年建成后可能打破该纪录[11]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 - 主跨1488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合建桥梁及最宽跨海大桥(桥面宽68米)[12] - 采用直径6.3米钻孔桩深入60米基岩,创桥梁建设之最[12] 天峨龙滩特大桥 - 主跨600米,2023年通车后成为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将原纪录(北盘江特大桥445米)提升155米[12][13] - 攻克深基坑、高桥墩等技术难题,为山区混凝土拱桥建设提供新标准[13] 花江峡谷大桥 - 主跨142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2023年6月通车后将成世界第一高桥及山区悬索桥跨径第一[15] - 钢桁梁总重2.2万吨(相当于3座埃菲尔铁塔),仅用2个月完成安装[15] 北盘江特大桥 - 桥面至江面垂直高度565.4米,当前吉尼斯世界第一高桥纪录保持者,2016年通车[15] - 贵州占全球前100高桥近半数,前10名中占4席,15座桥梁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16] 狮子洋大桥 - 主跨2180米双层悬索桥,2028年建成后为世界第二大跨度悬索桥,主塔高342米(110层楼)[18]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 主跨1092米,2020年通车时为世界第二跨度斜拉桥,集高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于一体[20] 观音寺长江大桥 - 主跨1160米,2026年通车后将取代沪苏通大桥成为世界第二跨度斜拉桥[21] 港珠澳大桥 - 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含三座斜拉桥和6.7公里海底隧道,2018年通车后三地通行时间从4小时缩至45分钟[22][24] - 2023年前4月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9%[24]
让青春在云端绽放——走近参建世界第一高桥的年轻人
新华网· 2025-05-05 05:52
基建工程进展 -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 桥面距水面高625米 即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桥 [1] - 大桥正在进行主缆防火涂装 检修通道和旅游附属设施同步施工中 [4] - 主缆防护层具备抗1100℃高温和防腐双重功能 为通行油罐车等高风险车辆提供保障 [4] 建设团队构成 - 承建单位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六安高速8标管理团队平均年龄28岁 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90% [3] - 团队成员多为首次接触大跨度悬索桥项目 包括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等技术骨干 [5][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建设过程中攻克主塔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 峡谷风防范等多项技术难题 [3] - 实现多个业内首创工艺 包括24小时两班倒赶工完成主缆缠丝等关键节点 [4][6] 区域经济影响 - 大桥将打破交通瓶颈 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纽带 [6] - 项目所在地历史上为茶马古道必经之路 现串联起铁索桥 花江桥 北盘江大桥等交通节点 [4] 项目管理细节 - 施工采用粉笔标记钢板等现场协作方式解决工艺问题 [1] - 劳务班组节假日无休 悬吊625米高空作业以确保工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