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草方格沙障
icon
搜索文档
从“沙进人退”到“路进沙退”:内蒙古穿沙公路的治沙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9:03
项目概况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新建巴音—蒲圪卜穿沙公路全长16.81公里 将沙丘分割并形成治理新格局[1] - 穿沙公路通过"以路划区 路定沙阻 路进沙退 路通业兴"模式成为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的绿色动脉[1] 治理技术 - 采用"以路治沙"科学组合拳:先修路 再扎草方格固定流沙 随后种植耐旱耐盐碱植物锁定沙丘[3] - 草方格沙障技术源自包兰铁路防沙体系 曾获198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7] 经济效益 - 公路为光伏项目选址和设备运输提供通道 促进土地流转并创造光伏管护、治沙造林等本地就业机会[5] - 穿沙公路直接推动生态治沙面积达49万亩[5] 发展规划 - 达拉特旗计划2025年实施55公里"以路治沙"项目 目前已建成穿沙公路544公里[5] - 内蒙古计划2030年前新建改建穿沙公路超6300公里 带动1200万亩沙地治理[5] 模式推广 - 自1997年鄂尔多斯杭锦旗建成首条穿沙公路后 "以路划区 分块治理 锁住四周 渗透腹地"模式已在内蒙古全境推广[5] - 新时期将公路建设、防沙治沙与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同步推进 形成可复制的荒漠化治理中国方案[7]
防治荒漠化 让人类共享健康土地机遇
新华网· 2025-06-16 10:29
全球荒漠化现状与影响 - 荒漠化影响全球40%的土地和近一半人口,被称为"地球癌症" [2] - 荒漠化主要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农业扩张、城市化、矿产开发)导致 [2] - 荒漠化威胁粮食安全(农业减产)、水安全(水质恶化)、人类健康(传染病滋生) [2] - 荒漠化加剧气候变化(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破坏生物多样性 [2] - 荒漠化可能引发社会经济不稳定(如暴力冲突) [2] 荒漠化治理技术与全球共识 -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3] - 草方格沙障技术通过麦草/芦苇方格削减风力,固定流沙 [3] - 低覆盖度治沙技术基于仿生学原理,模拟自然植被覆盖度 [3] - 水资源管理技术包括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净化水再利用等 [3] -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接种蓝藻/地衣)成为前沿治沙策略 [3] 中国治沙成就与国际合作 - 中国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历史性扭转"沙进人退"局面 [1][4] - 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3046公里生态屏障 [4]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治理咸海生态危机(盐碱地治理、节水棉田示范区) [5] - 中国通过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支持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借鉴"三北"防护林经验 [5] - 中国开展国际培训(培训班、沙漠论坛)、成立跨国防沙治沙中心输出治沙技术 [5] 中国治沙模式全球认可 - 中国方案结合长远规划与有效措施、生态与经济效益、现代技术与传统知识 [6]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高度评价中国"让土地真正恢复健康"的行动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