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

搜索文档
智能监管终端保障草畜平衡
科技日报· 2025-09-01 08:27
核心观点 - 国内首套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在内蒙古兴安盟试运行 集成物联网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草原放牧智能化管理 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向智能化 精细化转型 [1][2][3] 技术研发 - 由兴安盟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 [2] - 集成低空巡航终端(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数据处理分析服务器 采用自研算法模块实现高清图像实时拼接 低信号智能回传 巡航路径自动校正及牛羊智能识别 [2] - 通过可视化监管平台呈现牧区基本信息 历史记录及现场监管效果 为执法人员提供直观操作界面 [2] 应用效果 - 监管效率显著提升 从过去骑摩托车每日仅能巡查少数牧点转变为快速精准监测牛羊数量与放牧面积 [1] - 使当地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 草地退化面积减少20% [3] - 降低生态修复成本 按每亩草地恢复成本50元计算 每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投入减少10万元 [3] 行业意义 - 实现草原植被实时监测与载畜量动态评估 助力草原资源科学利用 [2] - 为全国草原生态保护提供可借鉴模式 推动草原管理智能化转型 [2]
国内首套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在兴安盟上线
内蒙古日报· 2025-08-18 09:56
近年来,兴安盟依托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积极探索智能化监管新路径、新方法,率先在 科右前旗、扎赉特旗开展智能化监管试验,经过阶段性测试,两地草原草畜平衡指数下降10%。试验成 效显著,不仅验证了智能监管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更为该终端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 坚实基础。 "此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将有力推动我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兴安盟农牧科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玉泉 表示,下一步兴安盟将着力拓展智能监管技术的应用场景与覆盖范围,持续深化与各科研院所、企业的 战略合作,努力打造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兴安样板",引领草原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 方向迈进。 据悉,该监管终端由兴安盟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内蒙古农 牧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终端深度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草原植被实时监 测与载畜量动态评估,助力草原放牧智能化管理与草畜资源科学利用。 8月15日,在兴安盟举行的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现场观摩会上,新研发的国内首套草畜平衡智能 监管终端正式上线发布,标志着智慧监管技术在草原生态保护领域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