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颜宁团队,获奖
券商中国· 2025-11-10 07:38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公告》。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告显示,获奖编号为"2024-Z04-1-01"的项目"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 机理研究"获得了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项目的提名者和完成单位均为清华大学,主要完成人包括:颜宁、邓东、闫创业、袁亚飞、党尚宇、孙 林峰、吴建平、王佳伟。 | 序号 | 获奖编号 | 项目名称 | 提名者 | 完成单位 | | 主要完成人 | | | --- | --- | --- | --- | --- | --- | --- | --- | | l | 2024-Z01-1-01 | 材料基因技术揭示高温超导普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金 胜 | 胡江平 哀 浩 | | | | | 适物理规律 | | | 陈其宏 | 邮 庆 | | | | 2024-Z01-1-02 | 金属单晶基底上二维原子晶体 |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高鸿钧 | 王业亮 杜世营 | | | 2 | | 材料制备方法的发现和物性调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林 晓 ...
颜宁院士团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观察者网· 2025-11-09 21:57
奖项与项目信息 - 2024年11月7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公告》[1] -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项目获得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 - 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颜宁、邓东、闫创业、袁亚飞、党尚宇、孙林峰、吴建平、王佳伟[1] 核心研究人员背景 - 项目核心研究人员颜宁为1977年11月出生的基础生物学家,于2000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 - 颜宁长期从事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2] - 颜宁目前主要致力于针对疼痛的发病机理研究与药物研发[2] 科研成就与行业意义 - 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2] - 研究成果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2]
邓宏魁、董进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新京报· 2025-06-25 15:46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 - 授予邓宏魁、董进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个人 [1] - 邓宏魁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被誉为"干细胞领域的魔术师" 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方面做出开拓性工作 [1] - 董进是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主持研发了全栈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长安链" 推动其在国家重大数字工程中应用 [1] 人物奖 - 授予26位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2] - 授予10位外国科学家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2] 自然科学奖 - 授予15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包括"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等 [2] - 授予42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包括"复杂数据分析的最优模型平均理论与方法"等 [2] 技术发明奖 - 授予6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包括"氮化镓基发光器件关键衬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 [2] - 授予18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包括"高分定量遥感空间辐射基准传递技术及应用"等 [2] 科学技术进步奖 - 授予29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包括"人工心脏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推广"等 [2] - 授予83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包括"可控数据自驱的多样态AI训练数据高质效生产系统研发及应用"等 [2]
36位科学家、193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
仪器信息网· 2025-05-22 14:25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概况 - 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36位科学家和193项成果,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三大领域[1][3] - 奖项设置包括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和国际合作中关村奖三类人物奖,以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类项目奖[4] 人物奖获奖情况 - 邓宏魁、董进获得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4] - 常凯、陈天石等2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4] - 马蒂亚斯·谢弗勒、新井健生等10位外国科学家获得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奖[4] 项目奖获奖情况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15项,包括"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等项目[4] - 二等奖42项,包括"复杂数据分析的最优模型平均理论与方法"等项目[4] - 获奖项目涉及深度认知神经网络、大气氧化性、高温超导、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等前沿领域[8] 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6项,包括"氮化镓基发光器件关键衬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4] - 二等奖18项,包括"高分定量遥感空间辐射基准传递技术及应用"等项目[4] - 获奖技术涵盖固态锂离子电池、合成孔径雷达、飞机部件装配、直流电压变换等工程技术领域[10]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29项,包括"人工心脏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推广"等项目[4] - 二等奖83项,包括"可控数据自驱的多样态AI训练数据高质效生产系统研发及应用"等项目[4] - 获奖项目涉及智慧诊疗、病毒性肺炎治疗、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网络安全、风电叶片复材等应用领域[12][13] 获奖单位分布 - 主要获奖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8][10][12] - 企业获奖单位包括京东方、北方华创、中材科技等科技企业[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