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脯
搜索文档
甘薯串起致富链
经济日报· 2025-10-26 08:40
行业规模与产量 - 卢龙县甘薯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薯25万吨[1] - 任远家庭农场种植1500亩,亩均产量7000斤[1] - 高成食品公司年生产薯条、薯脯、薯干等薯制品约3500吨[1] - 卢龙甘薯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0.15亿元[2] 产业链与加工 - 卢龙县推动甘薯精深加工,产品涵盖粉条、方便粉丝、薯脯等10多个品种[1] - 高成食品公司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1] - 产业已形成集群效应,培育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深加工企业200余家[2] - 卢龙甘薯淀粉、粉条销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外贸出口额达8800多万元[2] 技术与研发 -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落户卢龙,是全国首个成果示范基地[2] - 在新品种示范栽种、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甘薯栽培新技术推广以及深加工方面展开合作[2] - 全县甘薯脱毒种苗供应能力已达到2亿株,脱毒甘薯种植面积5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约5000户[2] - 成立"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甘薯科技小院",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2]
豫见地标风物丨一条链串起红薯“七十二变”
河南日报· 2025-09-11 07:38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河南红薯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亩 居全国第3位 [5] - 许昌薯业种植面积逾40万亩 产业集群规模近50亿元 [5] - 拥有200多家日产淀粉和粉条1吨以上的企业 [5] 产业链发展模式 - 构建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薯业全产业链 [10] - 培育1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 - 辐射带动200多家中小型加工企业 [10] 产品创新与研发 - 开发冷冻烤蜜薯 芝士焗红薯 甘梅薯条等20多个品种 [11] - 成功攻克红薯鲜粉条保鲜技术 推出14个无明矾鲜粉品种 [14] - 创新研发59秒即食鲜粉 7个月销量突破3000吨 [14] 技术突破与科技投入 - 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培育10多个专用型红薯品种 [12] - 投入上百万元研发经费 历经4年近千次实验 [14] - 实现红薯与桑叶 山药等中药材结合开发新品 [15]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产品进入北京上海市场 年销售额近3亿元 [10] - 通过国际食品标准认证 打入欧洲和中亚市场 [16] - 襄城红薯获国家地理标志 禹州粉条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 [10] 产能与就业带动 - 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红薯淀粉3万吨 粉条粉丝1.5万吨 [10] - 带动500多位农民家门口就业 [10] - 全市逾11万户农户受益 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17] 产业融合与文旅拓展 - 建成国内首家粉条产业观光工场 年吸引5万名游客 [18] - 打造3000亩红薯公园 种植40余种有机红薯 [18] - 建立粉条文化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 [18]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将乡村富民产业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 [18] - 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9] - 构建标准引领加品质认证加品牌赋能三维质量提升体系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