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机器人
搜索文档
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技馆创新成果展带来前沿成果科普展品
新京报· 2025-09-19 21:29
展览概况 - 展览于9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举行,主题为“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 [1] - 展览设置“科技改变生活”和“创新赢得未来”两大展区,集中呈现25件前沿科研成果科普展品 [1] - 展览包含“空气动力与未来飞行”展示空间,旨在让公众近距离接触硬科技 [1] 展品内容 - 展品源自与中国科技馆合作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将学术论文成果转化为可互动的科普展品 [1] - 核心展品包括标志中国量子计算领先的“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剖面模型 [1] - 核心展品包括“中国天眼”信号解读、仿深海狮子鱼的耐压软体机械鱼以及受南洋杉启发的液体定向流动机制 [1] 展示技术 - 展览采用沉浸式高新展示技术,如机电互动、全息投影、AI交互和VR体验 [2] - 具体互动项目包括操作“波浪补偿自稳平台”模拟海上波浪、通过“表情机器人”体验AI模仿、使用VR设备体验舰载机起降流程和观察DNA转录过程 [2] 平台作用 - 展览通过挖掘科学家故事,发挥科技馆连接科研与科普的平台作用 [2] - 平台旨在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 [2]
上海教授创业10年,拿下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续航第一
创业邦· 2025-05-13 11:20
公司技术优势 - 采用肌腱仿生驱动方案,将电机安装在关节远端并通过绳索传导力量,使总功率密度需求降低50%,机器人更轻、续航更久、更安全[15] - "行者二号"身高1米7,体重仅28公斤,续航能力突出:连续跑4小时或走6小时[2] - 技术研发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等数百人团队支持,构筑技术壁垒[16] 行业地位与里程碑 - 创始人李清都2015年研发的"行者一号"以0.8度电行走134公里,打破康奈尔大学保持的吉尼斯纪录[8][9] - 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公司两台"行者二号"完赛,一台获季军,另一台连续奔跑15公里[5] - 2016年创业时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不足5家,目前行业已发展至近百家[8][10]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获得1亿元A轮融资,2025年完成A+轮融资(金额未披露)[18][19] - 规划三类商业化场景:科教(当前最大市场)、情绪价值(如医疗终端、商场迎宾)、重复劳动(如巡检、装配)[22] - 表情机器人产品线具备超写实视觉眼球和柔性皮肤传感器,已应用于舞台剧《巨物之城》[19][21] 产品迭代与成本控制 - 公司成立至今迭代不低于10款人形机器人[10] - BOM成本显著低于同行,因仿生驱动设计减轻重量,未来可能形成"论斤卖"的价格优势[16] 行业前景判断 - 预计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将出现在多种社会场景,5年内进入家庭[3] - 行业核心挑战在于平衡、能效、智能、安全、经济五要素的调和,电机功率密度和电池能量密度仍是瓶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