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从“抢救修补”到“智能预防” 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13 17:24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 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 [1] - 文物保护工作已从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 [1] 西安城墙数字化保护体系 - 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3] - 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预防性保护体系 建立"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3] - 平台覆盖3000多个监测点位 监测墙体裂缝 水平位移 沉降等关键指标 [3] - 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实时分析 24小时监测墙体结构变化 自动触发预警 [3] - 智能识别游客攀爬 长期逗留等异常行为 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3] 数字方舱系统功能 - 集文物保护 文旅运营 应急管理 防汛指挥等功能于一体 [5] - 实现城墙结构健康状态实时监控与损害预测 [5] - 推动保护模式从"修修补补"转向"预防性保护" [5] 隐患排查技术应用 - 完成13 74公里全段隐患排查 采用无人机摄影 激光扫描等技术 [7] - 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发现43处风险隐患 1302处空洞 836处疏松体 [7] - 实现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 [7]
【西安】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好文化遗产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28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 [1] - 西安城墙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活动等方式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秉持"最小干预"原则进行保护 [2]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遗址保护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呈现宫殿遗址格局,成为融合历史与休闲的公共空间 [3][4] 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 -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文物保护、文旅运营等4方面数据要素,运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测 [2] - 平台设置绿黄橙红4色分级预警机制,数字化呈现预防性保护标准 [2] - 通过物联网监测和AI智能体提升管理效率,实时显示13.74公里城墙全域数据模型 [2] 文化IP活化与创新利用 - 2025乙巳蛇年"长安灯会"在西安城墙等3地同步点亮万盏花灯,结合盛唐主题灯组、国潮集市等活动吸引游客 [2] - 西安探索"四个结合"保护理念,形成大唐西市博物馆"民营资本投资模式"和大明宫"集团运作模式"等创新路径 [4] - 西安市编制《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传承古都的空间发展形态 [4] 文旅融合与城市发展 - 西安城墙日均接待大量游客,城墙下市民活动形成古今交融的生活场景 [1] - 大明宫遗址公园被游客评价为兼具历史教育与亲子休闲功能的"遛娃好去处" [4] - 西安通过遗址合理利用实现"相融共生",如大唐芙蓉园等景点联动提升文旅吸引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