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论文检测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应“向善”而非“添堵”(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新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不当使用新技术造成的阻碍效应 - 盲人办理手机卡因刷脸验证的"睁眼"要求无法完成 最终只能以亲属名义开通 反映新技术使用不当给特定群体带来不便 [1] - 根据法律法规 刷脸需取得单独同意且不能作为服务前提 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违规将新技术作为强制门槛的现象 [1] - 人工智能客服被过度依赖 实际体验中常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成为新障碍 背离了提升用户体验的初衷 [1] 技术不完善导致的测不准现象 - 论文检测系统将《滕王阁序》等原创作品误判为AI生成 显示当前AI识别技术存在明显缺陷 [1] - 生成式大模型在不同指令下输出质量差异显著 说明技术效果高度依赖使用方式 [2] - 人工智能在行业落地需结合场景进行深度学习训练 未优化算法前难以保证可靠性 [2] 盲目崇拜技术的风险 - 部分用户全权委托生成式大模型创作内容 甚至用AI开药方或放任辅助驾驶 存在过度依赖倾向 [2] - 新技术本质仍是生产工具 需避免"神化"倾向 人类主导权不可替代 [2] - 服务行业若为省事滥用未成熟技术 可能损害群众利益 需坚持技术服务于人的原则 [2] 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 - 新技术普及效果取决于深度开发程度 同一产品在不同使用条件下表现差异显著 [2] - 行业应用中需针对具体场景优化算法 单纯技术堆砌无法保证实用性 [2] - 当前阶段仍需要人类主导技术应用边界 避免未成熟技术全盘接管关键环节 [2]
朱自清《荷塘月色》也是AI代写?网友质疑AI检测科学性 记者实测
扬子晚报网· 2025-05-10 15:41
AI检测工具的准确性争议 - 经典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被某论文检测系统判定AI生成疑似度高达62.88%,《三体》段落和《滕王阁序》分别被标注高AI概率和100%AI生成 [1] - 实测显示《背影》AIGC疑似度为18.21%,《球状闪电》片段达32.05%,但不同检测平台结果差异显著,后者AI率从0.23%至23%不等 [2] - 同一文本在不同语句检测中AI概率波动剧烈,例如《球状闪电》片段中单句AI概率从0%至86%不等,原创度评分区间为0-69 [3] AI检测技术原理与局限性 - AI检测本质是基于人工与AI生成文本语料库训练的分类模型,依赖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识别可预测的写作模式 [4] - 技术层面存在固有误判,因AI生成内容性质动态变化,需持续优化模型以匹配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 [4] - 行业专家指出AI检测模型与生成模型呈"矛与盾"关系,误判率虽可降低但无法完全消除 [4] 教育领域应用建议 - AI检测公司建议教育工作者避免将检测结果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应纳入综合评估体系作为参考指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