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电子烟

搜索文档
关于新型涉烟违法犯罪的演变特征与监管破局的思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6 14:55
新型涉烟违法犯罪形态演变 - 线上+物流模式成为主要渠道,网络平台涉烟案件占比突破40%,利用社交平台暗语交流、电商平台伪装上架、短视频引流等方式构建隐蔽交易网络,物流寄递环节成为非法流通"主动脉" [1][2] - 非法烟草产品多元化,包括非法加热不燃烧卷烟(HNB)、调味电子烟及无标识"白皮烟",部分产品以时尚无害为噱头吸引年轻群体并通过互联网社群传播 [2] - 犯罪组织呈现专业化链条化特征,涵盖技术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线上推广、物流分发等环节,部分团伙具备反侦查能力,采用加密通讯和频繁更换窝点等手段 [3] 传统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 - 现行《烟草专卖法》对网络空间、新型烟草制品及物流寄递等新业态存在监管滞后,例如社交软件销售、直播带货引流等行为的法律定性模糊 [4] - 跨部门协同存在壁垒,烟草专卖与公安、网安、邮政管理等部门间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不畅,难以形成对犯罪链条的全景监控 [4] - 基层执法面临数字鸿沟,传统检查方法效能下降,执法人员缺乏电子证据固定、网络溯源及新型产品鉴别能力,技术装备短板明显 [5] 新型监管路径构建 - 智慧监管方面,建设涉烟情报研判中心整合多源数据,应用AI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主动预警异常交易,配备便携式真伪鉴别仪提升现场效率 [6][7] - 协同共治方面,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压实物流企业"三项制度"责任,推广寄递实名备案系统,发动社区网格员和快递员构建基层信息网络 [8] - 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培养精通网络侦查和电子取证的专业队伍,加强区域协作共享情报应对跨区域流窜作案 [9]
电子烟监管进入深水区 “高压严打”调味电子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9:38
行业监管政策 - 国家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完善电子烟监管政策,推动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1] - 电子烟行业经历"野蛮生长"时期,当前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2] - 禁止新建电子烟项目、禁止新增产能,2024年阻止违规新建项目103个 [2] - 一年多来收回许可证6家,核准停业18家,取消或暂停33家企业未开展经营的许可范围80项 [2] - 拟于2024年6月起对电子烟生产企业开展产能核定,并在许可证上印制核定产能 [2] 产能与资本管控 - 电子烟产能已严重过剩,呼吁地方政府和企业严格执行限制类管理要求 [3] - 严把资本运作关口,严格审查电子烟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遏制融资扩张冲动 [2] - 全球电子烟监管趋严,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相继发布一次性电子烟禁售举措 [2] 调味电子烟打击 - 调味电子烟仍在市场流通,48%的电子烟使用者表示购买难度未变化 [4] - 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产品2328万个 [4] - 重点打击持证零售户销售调味电子烟、网络销售等违法行为,强化溯源打击 [4] 出口与贸易风险 - 电子烟产品出口回流现象抬头,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 [5] - 全球监管政策趋严,企业频繁遭遇贸易调查,出口贸易风险加大 [5][6] - 加强出口电子烟全流程监管,严格查处违规出口和虚假报关,遏制出口回流 [6] - 联合多部门应对国外行政执法和贸易制裁,推进进出口监管协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