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烟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嘉耀控股发盈警 预计中期除税后亏损净额约2000万元至2400万元
智通财经· 2025-08-05 20:21
公司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取得除税后亏损净额介于约人民币2000万元至2400万元 [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取得除税后溢利净额约人民币2720万元 [1] - 除税后亏损净额同比由盈转亏 [1]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调整多个国际市场的销售策略以应对全球电子烟监管波动及国际贸易动荡 [1] - 销售订单及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影响 [1]
思摩尔国际(06969):25H1雾化烟显著复苏,期待HNB订单弹性
浙商证券· 2025-07-16 2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雾化基本盘营收表现强劲、监管改善逻辑兑现,HNB 长坡厚雪,25H1 营收 60.13 亿(同比+18%),表现强于市场预期;期内利润 4.43 - 5.41 亿元,同比 -21% 至 -35%,均值为 4.92 亿(-28%) [1] - 激励费用、营销投入、法律服务费增加拖累盈利,但还原费用口径后公司实际盈利表现较优 [2] - 雾化烟显著受益监管落地,非法产品挤压乱象被遏制,25H1 收入彰显弹性 [3] - HNB 近期日本试销反馈优秀、期待放量,Glo Hilo 日本发售定价锚定 IQOS,用户满意度高,9 月 1 日将在日本全面推广 [4] - 预计公司 25 - 27 年实现营收 131.61 亿、155.90 亿、186.33 亿,同比增长 +11.55%、+18.45%、+19.52%,实现归母净利润 13.11 亿、20.40 亿、27.63 亿,同比增长 +0.57%、+55.68%、+35.40% [5] 各部分总结 盈利端 - 期内利润下滑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1.76 亿,经调整后净利润 25H1 为 6.88 - 7.87 亿,同比 -9%~+4% [2] - 加大自有品牌海外市场开拓、分销开支增长较大 [2] - 法律服务相关费用增长较大 [2] 收入端 - 公司所营雾化烟皆为合规产品,非法产品挤压乱象被遏制,25H1 收入彰显弹性 [3] - 英国、新西兰、瑞士等地实施一次性电子烟禁令,美国 FDA 扣押未经授权的电子烟产品 [3] 后续展望 - Glo Hilo 日本发售定价锚定 IQOS,烟弹涨价给到供应链价值分配空间 [4] - 用户对瞬间加热、烟香还原满意度较高,期待尽快全国发售,9 月 1 日将在日本全面推广,看好市占率显著提升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 25 - 27 年实现营收 131.61 亿、155.90 亿、186.33 亿,同比增长 +11.55%、+18.45%、+19.52% [5] - 预计公司 25 - 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11 亿、20.40 亿、27.63 亿,同比增长 +0.57%、+55.68%、+35.40% [5] - 当前市值对应 25 - 27 年 PE 为 90.72X、58.28X、43.04X [5]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799|13161|15590|18633| |(+/-) (%)|5.64%|11.55%|18.45%|19.5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03|1311|2040|2763| |(+/-) (%)|-20.78%|0.57%|55.68%|35.40%| |每股收益(元)|0.21|0.21|0.33|0.45| |P/E|89.79|90.72|58.28|43.04|[10]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公司 2024 - 2027E 年各项财务指标变化,如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及票据等 [11] - 各年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有所不同,如营业收入增长率、毛利率、资产负债率等 [11] - 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展示了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P/E、P/B、EV/EBITDA 等数据 [11][12]
调味电子烟禁令下藏“熟客生意” 监管漏洞与健康误导待破解
央广网· 2025-06-07 13:44
电子烟监管政策实施情况 -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2年5月1日实施《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除烟草口味)、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禁止自动售货机销售、实施产品追溯制度等[1] - 线下正规门店普遍展示合规标识,宣称仅销售烟草口味产品,但存在对熟客隐蔽销售水果味电子烟的现象[2][5] - 线上渠道成为水果味电子烟主要流通途径,包括社交平台、微商、二手交易平台等,商家通过关键词规避监管进行交易[5][7][13] 市场现状与消费者行为 - 复旦大学调查显示,90%以上门店提供二维码引导线上购买,三分之一门店仍可私下获取调味电子烟[14] - 消费者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坚持通过实体店购买合规产品,另一部分依赖微商渠道获取网红品牌,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流行[13][15] - 电子烟营销在社交媒体占比达85%,但危害警示信息仅占25%,营销手段包括情感绑定、明星同款、健康宣称等[23] 行业认知与健康影响 - 消费者普遍存在认知误区,如认为国标电子烟无害、无二手烟问题,这些错误理念与营销内容高度相关[23] - 尼古丁成瘾性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青少年发育问题,存在传统卷烟与电子烟双重使用风险[24] - 专家建议加强社交媒体监管,禁止二维码跳转销售,将电子烟广告纳入烟草广告同等监管范畴[24] 监管漏洞与改进方向 - 当前监管主要问题集中在线上隐蔽交易、调味烟灰色供应链及社交媒体营销漏洞[13][14][23] - 需强化《电子烟管理办法》执行力度,重点管控口味添加和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公众健康认知[24]
《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满三年 上海、成都热门商圈内电子烟门店数量大幅度减少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07:34
电子烟行业监管效果 - 《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三年后 上海和成都热门商圈电子烟门店数量大幅减少 [1] - 售卖调味电子烟的门店数量明显减少 监管效果初步显现 [1] - 研究团队调查2275名电子烟使用者 21%原使用者戒除电子烟 [1] - 持续使用者反映产品口味选择和购买渠道变少 对健康警示和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支持度较高 [1] 电子烟销售渠道现状 - 尽管《办法》禁止线上销售 消费者仍可通过微信号或闪送二维码直接线上购买 [1] - 对未成年人的销售限制和健康警示执行力度不足 [1] 专家建议与行业监管方向 - 需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管控调味电子烟灰色交易和线上违规交易 [2] - 坚决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2] - 加强对电子烟营销全链条监管 避免以"时尚""娱乐""减害"等标签渗透 [2] - 强化社交媒体和产品包装等多渠道可视化健康警示 [2] - 呼吁通过跨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筑牢电子烟监管防线 [3]
电子烟监管进入深水区 “高压严打”调味电子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9:38
行业监管政策 - 国家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完善电子烟监管政策,推动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1] - 电子烟行业经历"野蛮生长"时期,当前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2] - 禁止新建电子烟项目、禁止新增产能,2024年阻止违规新建项目103个 [2] - 一年多来收回许可证6家,核准停业18家,取消或暂停33家企业未开展经营的许可范围80项 [2] - 拟于2024年6月起对电子烟生产企业开展产能核定,并在许可证上印制核定产能 [2] 产能与资本管控 - 电子烟产能已严重过剩,呼吁地方政府和企业严格执行限制类管理要求 [3] - 严把资本运作关口,严格审查电子烟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遏制融资扩张冲动 [2] - 全球电子烟监管趋严,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相继发布一次性电子烟禁售举措 [2] 调味电子烟打击 - 调味电子烟仍在市场流通,48%的电子烟使用者表示购买难度未变化 [4] - 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产品2328万个 [4] - 重点打击持证零售户销售调味电子烟、网络销售等违法行为,强化溯源打击 [4] 出口与贸易风险 - 电子烟产品出口回流现象抬头,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 [5] - 全球监管政策趋严,企业频繁遭遇贸易调查,出口贸易风险加大 [5][6] - 加强出口电子烟全流程监管,严格查处违规出口和虚假报关,遏制出口回流 [6] - 联合多部门应对国外行政执法和贸易制裁,推进进出口监管协作 [6]
电子烟产能严重过剩,监管出手整治“内卷式”竞争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4:27
电子烟监管体系构建 - 电子烟自2021年11月纳入《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后,监管体系覆盖制度、组织、执法等多层面 [1] - 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产品2328万个,追责2263人 [1] - 深圳电子烟企业占全国72%,出口额占66%,2024年前4月查处案件69宗,查获产品64.96万个,涉案金额4364.67万元 [1] 调味电子烟违法治理 - 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署十项重点工作打击违法销售,2024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7万人次,检查零售户19.1万次,罚款480万元 [2] - 联合电商平台建立关键词屏蔽机制,二期全网涉烟信息监测平台2024年投入运行,提升互联网涉烟信息处置效率 [2] - 安徽宿州"11.16"案件查获电子烟11.19万个,涉案金额超4亿元,追责24人 [3] 产能与竞争管控 - 电子烟产能严重过剩,"内卷式"竞争扭曲市场机制,监管层阻止违规新建项目103个,收回许可证6家,停业18家 [4] - "产能+规模双控"政策6月实施,产能数据将印在许可证上作为监管依据 [5] - 专项整治发现持证企业违法代工、异地生产等问题,部分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5] 监管政策升级 - 草本雾化器等"不含烟碱"产品纳入监管,专项行动查获产品逾20万个,涉案金额1800万元 [3] - 监管逻辑由"市场调节"转向"安全优先",重点保护未成年人,加强行政许可审核及校园周边整治 [5] - 禁止互联网销售及广告发布,未来将通过更严格产业准入和联合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范 [5]
国家烟草专卖局多举措强化电子烟监管 规范产业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5-27 15:57
电子烟监管现状 - 2024年以来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电子烟产品2328万个,追究刑事责任2263人 [1] - 电子烟监管进入深水区,面临国内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和国际监管趋严的双重挑战 [1] - 国家烟草专卖局坚持完善监管体系,推进监管法治化、产业规范化、队伍专业化 [1] 市场准入与产能控制 - 阻止违规新建电子烟项目103个,防止产能无序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 - 实施许可证动态管理,收回6家违规企业许可证,取消或暂停33家企业80项未开展经营的许可范围 [1] - 深化与证券监管部门协作,严审电子烟企业上市融资,遏制资本炒作 [1] 执法检查与市场监管 - 完成对2.1万家电子烟经营主体全覆盖检查 [2] -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保障市场秩序稳定 [2] - 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和整治变异电子烟产品网络售卖等专项行动 [2] 技术监管与风险防范 - 二期全网涉烟信息监测平台投入运行,实现与国家网络交易监管平台无缝对接 [2] - 深圳中心累计采集互联网涉烟信息79.1万条,查处一批重大犯罪案件 [2] - 构建数据库发布风险预警,加强联合监管协作,防范出口贸易风险 [2] 未来监管方向 - 以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完善监管政策,规范产业运行 [2] - 优化管理服务,强化市场监管,防范风险隐患 [2] - 持续推动电子烟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2]
​晚点财经丨五家合资车企上半年少赚50亿元;暑期档票房降至2014年的水准
晚点LatePost· 2024-09-02 23:40
合资车企利润下滑 - 五家合资车企(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上半年利润合计减少56.4亿元,其中上汽通用亏损22.7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5.3亿元),东风合资公司净利润减少6.5亿元,广汽投资收益减少21.9亿元 [2] - 上汽集团扣非净利润下滑超80%至10.2亿元,主因上汽通用亏损幅度超过其他子公司利润总和 [2] - 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降至29.9%,上半年销量294万辆 [2] - 北京奔驰销量同比下滑9%至34.2万辆,拖累北京汽车净利润同比下降30.5%至19.8亿元 [3] - 广汽菲克2022年资产负债率达110%后退出中国,广汽三菱次年跟进,广汽菲克长沙工厂起拍价12.25亿元仍无买家 [3] 暑期档票房遇冷 - 暑期档票房116.43亿元,同比下滑43.5%,较2019年下滑65%,为2015年以来新低 [3] - 新片上映量144部创六年新高,场均观影人次7.5人低于2022年水平,进口片票房同比增6亿元但国产片同比减少近百亿元 [3] - 高收入或重度观众占比不足四分之一,消费趋于理性 [3] 企业动态 - 宗馥莉持股29.4%成为娃哈哈集团实际控制人,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杭州国资委通过文商旅投资持股 [4] - 字节跳动董事会新增法国电信商Iliad董事长Xavier Niel,替换Coatue创始人Philippe Laffont,后者或出售部分股份 [5] - 比亚迪收购德国经销商Hedin Electric Mobility以强化销售控制权,此前已收购泰国经销商20%股份 [12] - 字节跳动寻求95亿美元贷款,为亚洲(除日本)最大美元企业贷款,部分用于50亿美元旧贷再融资 [10] 行业政策与投资 - 国家烟草专卖局建立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要求持证企业通过平台交易和备案 [6] - 常州国资持有的易方达纳斯达克100 ETF联接基金四年涨幅99%,持有份额占比5.92% [7] 其他商业事件 - 广汇汽车上海多家4S店因车辆合格证抵押导致交车难,涉及宝马、广汽丰田等品牌 [8][9] - Meta AI周活跃用户1.85亿,接近ChatGPT的2亿,但未覆盖欧盟等地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