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烟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调味电子烟禁令下藏“熟客生意” 监管漏洞与健康误导待破解
央广网· 2025-06-07 13:44
电子烟监管政策实施情况 -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2年5月1日实施《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除烟草口味)、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禁止自动售货机销售、实施产品追溯制度等[1] - 线下正规门店普遍展示合规标识,宣称仅销售烟草口味产品,但存在对熟客隐蔽销售水果味电子烟的现象[2][5] - 线上渠道成为水果味电子烟主要流通途径,包括社交平台、微商、二手交易平台等,商家通过关键词规避监管进行交易[5][7][13] 市场现状与消费者行为 - 复旦大学调查显示,90%以上门店提供二维码引导线上购买,三分之一门店仍可私下获取调味电子烟[14] - 消费者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坚持通过实体店购买合规产品,另一部分依赖微商渠道获取网红品牌,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流行[13][15] - 电子烟营销在社交媒体占比达85%,但危害警示信息仅占25%,营销手段包括情感绑定、明星同款、健康宣称等[23] 行业认知与健康影响 - 消费者普遍存在认知误区,如认为国标电子烟无害、无二手烟问题,这些错误理念与营销内容高度相关[23] - 尼古丁成瘾性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青少年发育问题,存在传统卷烟与电子烟双重使用风险[24] - 专家建议加强社交媒体监管,禁止二维码跳转销售,将电子烟广告纳入烟草广告同等监管范畴[24] 监管漏洞与改进方向 - 当前监管主要问题集中在线上隐蔽交易、调味烟灰色供应链及社交媒体营销漏洞[13][14][23] - 需强化《电子烟管理办法》执行力度,重点管控口味添加和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公众健康认知[24]
《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满三年 上海、成都热门商圈内电子烟门店数量大幅度减少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07:34
《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满三年 上海、成都热门商圈内电子烟门店数量大幅度减少 专家们呼吁通过跨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切实筑牢电子烟监管防线,守护公众健康。(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上海6月4日电 (记者 陈静)2022年5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多项 监管措施落地实行。至2025年5月,该《办法》施行满3年。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负责人郑频频教授4日发布的《办法》实施效果评价报告显示, 上海、成都两大城市热门商圈内电子烟门店数量大幅度减少。售卖调味电子烟的门店数量明显减少, 《办法》对电子烟零售门店的监管效果已初步显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据悉,郑频频教授研究团队在《办法》实施前后,分别对上海、成都两大城市热门商圈内的电子烟门店 开展了观察研究。团队于2024年6月至8月对2275名电子烟使用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后发现, 《办法》实施后有21%的原使用者戒除电子烟;电子烟持续使用者反映《办法》实施后,产品口味选择 与购买渠道变少,对包装采用健康警示和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支持度较高。 评价报告称: ...
电子烟监管进入深水区 “高压严打”调味电子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9:38
行业监管政策 - 国家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完善电子烟监管政策,推动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1] - 电子烟行业经历"野蛮生长"时期,当前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2] - 禁止新建电子烟项目、禁止新增产能,2024年阻止违规新建项目103个 [2] - 一年多来收回许可证6家,核准停业18家,取消或暂停33家企业未开展经营的许可范围80项 [2] - 拟于2024年6月起对电子烟生产企业开展产能核定,并在许可证上印制核定产能 [2] 产能与资本管控 - 电子烟产能已严重过剩,呼吁地方政府和企业严格执行限制类管理要求 [3] - 严把资本运作关口,严格审查电子烟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遏制融资扩张冲动 [2] - 全球电子烟监管趋严,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相继发布一次性电子烟禁售举措 [2] 调味电子烟打击 - 调味电子烟仍在市场流通,48%的电子烟使用者表示购买难度未变化 [4] - 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产品2328万个 [4] - 重点打击持证零售户销售调味电子烟、网络销售等违法行为,强化溯源打击 [4] 出口与贸易风险 - 电子烟产品出口回流现象抬头,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 [5] - 全球监管政策趋严,企业频繁遭遇贸易调查,出口贸易风险加大 [5][6] - 加强出口电子烟全流程监管,严格查处违规出口和虚假报关,遏制出口回流 [6] - 联合多部门应对国外行政执法和贸易制裁,推进进出口监管协作 [6]
电子烟产能严重过剩,监管出手整治“内卷式”竞争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4:27
电子烟监管体系构建 - 电子烟自2021年11月纳入《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后,监管体系覆盖制度、组织、执法等多层面 [1] - 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产品2328万个,追责2263人 [1] - 深圳电子烟企业占全国72%,出口额占66%,2024年前4月查处案件69宗,查获产品64.96万个,涉案金额4364.67万元 [1] 调味电子烟违法治理 - 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署十项重点工作打击违法销售,2024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7万人次,检查零售户19.1万次,罚款480万元 [2] - 联合电商平台建立关键词屏蔽机制,二期全网涉烟信息监测平台2024年投入运行,提升互联网涉烟信息处置效率 [2] - 安徽宿州"11.16"案件查获电子烟11.19万个,涉案金额超4亿元,追责24人 [3] 产能与竞争管控 - 电子烟产能严重过剩,"内卷式"竞争扭曲市场机制,监管层阻止违规新建项目103个,收回许可证6家,停业18家 [4] - "产能+规模双控"政策6月实施,产能数据将印在许可证上作为监管依据 [5] - 专项整治发现持证企业违法代工、异地生产等问题,部分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5] 监管政策升级 - 草本雾化器等"不含烟碱"产品纳入监管,专项行动查获产品逾20万个,涉案金额1800万元 [3] - 监管逻辑由"市场调节"转向"安全优先",重点保护未成年人,加强行政许可审核及校园周边整治 [5] - 禁止互联网销售及广告发布,未来将通过更严格产业准入和联合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范 [5]
国家烟草专卖局多举措强化电子烟监管 规范产业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5-27 15:57
电子烟监管现状 - 2024年以来全国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电子烟产品2328万个,追究刑事责任2263人 [1] - 电子烟监管进入深水区,面临国内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和国际监管趋严的双重挑战 [1] - 国家烟草专卖局坚持完善监管体系,推进监管法治化、产业规范化、队伍专业化 [1] 市场准入与产能控制 - 阻止违规新建电子烟项目103个,防止产能无序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 - 实施许可证动态管理,收回6家违规企业许可证,取消或暂停33家企业80项未开展经营的许可范围 [1] - 深化与证券监管部门协作,严审电子烟企业上市融资,遏制资本炒作 [1] 执法检查与市场监管 - 完成对2.1万家电子烟经营主体全覆盖检查 [2] -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保障市场秩序稳定 [2] - 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和整治变异电子烟产品网络售卖等专项行动 [2] 技术监管与风险防范 - 二期全网涉烟信息监测平台投入运行,实现与国家网络交易监管平台无缝对接 [2] - 深圳中心累计采集互联网涉烟信息79.1万条,查处一批重大犯罪案件 [2] - 构建数据库发布风险预警,加强联合监管协作,防范出口贸易风险 [2] 未来监管方向 - 以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完善监管政策,规范产业运行 [2] - 优化管理服务,强化市场监管,防范风险隐患 [2] - 持续推动电子烟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2]
​晚点财经丨五家合资车企上半年少赚50亿元;暑期档票房降至2014年的水准
晚点LatePost· 2024-09-02 23:40
五家合资车企上半年少赚 50 亿元 暑期档票房降至 2014 年的水准 关注《晚点财经》并设为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每日商业精华。 五家合资车企上半年少赚 50 亿元 上半年销量减半的上汽通用亏损了 22.7 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 5.3 亿元,亏损幅度超过上汽大众、上 汽通用五菱等其他子公司贡献的利润总和。受此影响,上汽集团扣非净利润下滑超 80%、至 10.2 亿 元。 东风、广汽的处境与上汽相同。东风在财报中说,包括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的合资公司净利润 7.5 亿 元,利润贡献比去年少了 6.5 亿元。广汽上半年投资收益约 32.6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 21.9 亿 元,主因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销量下降带来的收益减少。 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以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五家合资公司上半年利润合计减少 56.4 亿元。据乘联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销量 294 万辆,市场份额降至 29.9%。 豪华品牌的合资公司也未能幸免。北京汽车上半年净利润 19.8 亿元,同比下降 30.5%。最主要的原 因是北京奔驰销量下滑——上半年共卖出 34.2 万辆,同比下滑 9%。此前花旗曾预测北京奔驰上半年 净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