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赣剧
icon
搜索文档
赣鄱潮涌青年志
人民网· 2025-06-20 15:10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 南昌大学举办"青春华章·'赣'劲十足"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通过光影技术串联红色基因、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2] - 赣剧传承人陈俐推动传统艺术与时代融合,教授经典手势如饮酒式、摆手式,水袖舞表演展现传统文化生命力 [4] -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运用AI技术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5] 科研与科技创新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带领团队从基础实验室建设起步,强调科研是"时代浪潮中科研人员的热血担当" [2] - "时代楷模"单杏花29年研发铁路客票系统,实现车票从实体到数字化的跨越,系统升级凝结团队创新智慧 [4] - 赣鄱青年在柔性光伏板、岩土灾变防控、光电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勾勒科技逐梦图景 [5] 青年创业与社会贡献 - 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堃源为3210名退役军人及军属提供就业平台,带动6200户农户增收 [5] - 留学归国的毛浩夫放弃海外前景,接棒爷爷成为井冈山精神双语宣讲员,推动红色文化国际传播 [3] - 瑞金华屋17名青年长征前种松树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激发新时代青年对革命信念的传承 [2][3] 教育与实践结合 - 南昌大学通过思政课形式,将院士科研故事、红色历史演绎与青年科技实践相结合 [2][4] - 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参演《红土魂丨十七棵松》,通过艺术再现强化青年对历史的共情 [3] - 活动以《致吾辈》合唱收尾,戏腔与戏服元素突显文化自信,呼应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主题 [5]
第九届江西艺术节开幕 梨园名家同台飙戏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9:50
此外,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涂玲慧、陈俐、杨俊"三朵梅花"同台竞艳,联袂邬成香、李维德、吴岚等实 力派名角倾情献艺。朱莹莹、朱英杰、徐帅文、吴婷、孙赫辰等梨园新蕊,老中青少四代同台,倾情演 绎《还魂记·游园惊梦》《二度梅·潼台别》《八仙飘海·牡丹对药》《春江月》《方卿戏姑·道情》《茶童 哥·朝奉出赣》《小华偏偏爱大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赣剧、采茶戏、京剧经典名段。 据了解,作为本届艺术节重头戏的"玉茗花优秀剧目展演"将在南昌压轴登场,精选30部新创、改编剧目 (大戏小戏各15部)及10部复排传统剧目,涵盖赣剧、弋阳腔、采茶戏、旴河戏、婺源徽剧等江西多个戏 曲剧种及话剧、歌舞剧、音乐剧、儿童剧、木偶剧等多种戏剧类型,充分展示江西近三年来戏剧创作和 人才培养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并通过这些剧目的上演彰显赣鄱 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记者 李韵涵) 活动期间,将呈现30部新创或改编剧目、10部经典复排传统剧目、数部外省受邀参演剧目,以及三大主 题美术展览和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涵盖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众多艺术门 类,堪称一场规模空前的艺术嘉年华。 当晚,首届江 ...
重新认识地方戏的灵魂(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新规要求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每外请1类主创人员降低1个排序档次 旨在鼓励培养本土主创力量并保持剧种特色 [2] - 行业需重新认识方言和声腔音乐作为地方戏灵魂的重要性 避免因过度创新导致剧种特色丧失 [2][6] 方言与剧种特色 - 福州话的"八音"调值塑造了闽剧念白韵律 广东话"九声六调"增强粤剧旋律性 莆仙方言15个声母和40多个韵母体现古老剧种厚重感 [2] - 方言词汇体系如福州话"平八"、巴蜀方言"巴适"、吴语"芥杀格"等能精准塑造角色语言形象 增强行当特色 [3] - 方言"文白异读"现象可差异化塑造丑角白话连珠、官生文读铿锵、花旦文白混读等人物形象 [3] - 外请主创难以短期掌握复杂方言体系 青年编剧方言驾驭能力下降 导致台词生硬并削弱剧种韵味 [4] 声腔音乐与艺术风格 - 闽剧声腔融合"逗腔""江湖""洋歌"三大体系 结合福州方言及逗管等特色乐器形成独特音乐风格 [5] - 湘剧通过长沙方言规范将高腔、昆腔等声腔与湖南地方音乐深度结合 形成"湘化"特色 [5] - 梨园戏"压脚鼓"、赣剧赣胡、晋剧"呼胡"等特色乐器及曲牌构成剧种高辨识度艺术风格 [5] - 当前存在外请作曲配器与剧种声腔"两张皮"现象 大建制乐队湮没特色乐器 削弱剧种辨识度 [5] 创新与传承平衡 - 行业需适应时代变化 在题材和表演程式(如闽剧"脱壳"程式、妆造改良)方面鼓励创新 [6] - 300多个剧种各美其美 革新传统需先深入理解方言和声腔音乐的核心价值 [6]
南方最高水平戏曲会演来了
长江日报· 2025-05-09 10:04
会演概况 - 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将于5月15日至6月26日在武汉举办,分为17台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和12个(2台)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两大板块 [1] - 会演是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1] 剧目内容 - 17台优秀保留剧目涵盖京剧、楚剧、汉剧、黄梅戏、沪剧、赣剧、云南花灯、川剧等多种类型,部分剧目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屡获国家级奖项 [1] - 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云集12位专业院团青年演员,演绎京剧、越剧、荆州花鼓戏、川剧、黔剧等经典折子戏 [1] - 越剧《五女拜寿》已演出1000多场,去年完成第五代演员接棒传承,体现戏曲传承路径 [2] 演出亮点 - 1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参与演出,京剧首次登上全国戏曲(南方片)舞台,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惠民票价占比超50%(40元、60元),19台剧目将在5处场馆上演,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延时录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