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剧
icon
搜索文档
艺术瑰宝跨越山海,大湾区打造万亿 “文化梦工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1:29
连续多日,广东佛山成为全球民间文化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原标题:艺术瑰宝跨越山海,大湾区打造万亿 "文化梦工厂") 南方财经记者赵晓晨、吴蓉 实习生陈乐怡 佛山报道 类似的画面在国外同样频繁上演,在今年春节的英国谢菲尔德街头、今年年初的乌干达洪门迎春联欢晚会、中乌旅游文化论坛开幕式的文化展示 环节,佛山醒狮都有登台亮相,醒狮文化成为很多国外友人认识佛山的一个符号,并因此催生了一批文创产品。 从英国街头到佛山祖庙,与佛山相关的这一系列文化故事表明,艺术不仅能打破国界壁垒深化文化交流,更能依托文化共鸣催生经贸合作契机, 推动旅游、文创、品牌合作等领域的联动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广东,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支撑下焕发 蓬勃的创造力,广东醒狮、粤剧、鱼灯等众多非遗瑰宝,正率先集体嵌入"文化资源—创意设计—先进制造—全球营销"的全产业链条。 文化IP成消费新引擎 当哥伦比亚的热情舞步邂逅岭南醒狮的刚劲腾跃,当古老非遗遇上现代美妆,600年佛山秋色有了更多内涵,一幅"传统民俗焕新+国际文化交融 +全域文旅赋能"的立体文旅消费图景跃然纸上。 这是日前在佛山开幕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在东京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0:42
推介会核心活动与形式 - 活动通过同业对话、文旅推介、文艺展演、沙龙分享、签约合作、特色展览、非遗体验等多维方式展示大湾区旅游魅力 [1] - 举办“粤动新次元——中日动漫大师的广东发现之旅”主题沙龙,汇聚中日动漫产业5位重要嘉宾探讨文化共鸣与产业共振 [5] - 同期在东京秋叶原举办“粤动新次元”动漫潮玩展,展览面积约500平方米,分为动漫展区、潮玩展区及互动体验区 [6] 大湾区旅游资源与特色推介 - 推介内容涵盖粤式早茶、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珠海大剧院海岛风情、港珠澳大桥工程奇迹以及粤剧古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重点向日本客源市场介绍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及“一程多站”等便利政策 [6] -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凸显区域经济活力 [2] 营销推广与产业合作 - 为延续活动热度,在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与福冈国际机场两大交通枢纽投放入境旅游主题广告,并可跳转入境游便捷指南,形成线下推介与机场广告的联动效应 [5] - 广东文旅数字推介官粤小文、粤小旅在推介会上亮相,通过云端方式邀请游客 [2] - 活动为中日文旅企业交流搭建桥梁,促成深入合作 [6]
国际网红“无语哥”打卡广州永庆坊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网红"无语哥"在广州永庆坊进行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咏春拳、粤剧和醒狮等,吸引了大量关注 [1][3][4] 网红影响力与活动 - "无语哥"在海外社交平台拥有超过2亿粉丝,凭借标志性"无语"表情包和"无声幽默"风格获得全球广泛关注 [1][4] - 该网红在永庆坊的活动引来众多路人围观拍照,提升了活动的现场热度 [1] 非遗文化体验内容 - "无语哥"在李小龙祖居学习咏春拳经典招式"摊手"并在木人桩上练习,表示此次体验难忘并希望回广州学习更多中国功夫 [3] - 该网红穿上戏服与粤剧演员练习武打动作,手拿双枪进行表演,同时有醒狮队伍展示绝活,其本人成功完成"采青"纳福 [3][4][5] - 活动还包括品尝广式凉茶、制作广州糖水、扮成"财神"派发利是以及接受市民赠送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公仔 [4] 永庆坊文化特色 - 永庆坊位于广州西关恩宁路,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骑楼文化街区,可欣赏粤剧粤曲藏品、重游名人足迹并体验妆造和"唱念做打"技艺 [3] - 李小龙祖居由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所建,是永庆坊的重要文化景点 [3]
梁素梅的“戏瘾”人生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33
粤剧行业传承现状 - 粤剧行业面临人才流失挑战 2016年南宁市戏剧院招收45名学生中仅30人坚持下来[4] - 行业通过进校园和下乡村方式扩大受众覆盖面 推动传统戏曲传播[4] 艺术家职业发展路径 - 从业者从基层剧团起步 通过年度排演1-2出大戏积累经验成为台柱子[3] - 职业发展存在地域壁垒 需要从地区剧团向市级剧团晋升[3] - 专业提升需要经历跑龙套阶段 通过每日背唱15-20首曲目强化唱功[3] 艺术成就评定体系 - 中国戏剧节设立优秀表演奖个人奖项 1996年11月第五届戏剧节已有该评选机制[4] - 中国戏剧梅花奖为行业最高荣誉 2001年第十九届奖项通过原创剧目《紫金锤》获得[4] 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 粤剧训练包含压腿/下腰/走台步/吊嗓/唱腔等基本功训练[2] - 发音训练需逐字纠正 身段需逐个动作练习 表情需逐段戏调整[3] - 角色演绎要求秒级切换能力 包括嗓音/眼神/走姿同步变化[4] 行业传承机制 - 建立名家工作室制度 通过奖状和照片记录艺术生涯[1] - 退休艺术家持续参与传承工作 带领年轻演员开展演出活动[4] - 传承理念强调"艺术长青" 注重通过年轻演员吸引年轻受众[4]
广东将把英歌舞、醒狮、人形机器人Walker C带到大阪世博会的舞台
环球网资讯· 2025-06-24 13:11
活动概述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将于2025年6月27日至29日举行,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绿美广东,智创未来",突出岭南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 [1] 主要活动安排 - 开幕式定于6月27日上午在中国馆举办 [1] - 6月28日将在神户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环境推介暨中日大健康产业对接会,预计300多名中日企业代表参会,聚焦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 [1] 科技展示内容 - 6月28日至29日将展示广东在智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果 [2] - 通过广州地铁沙盘模型展示"四网融合""无人接驳"等智慧交通技术 [2] - 人形机器人Walker C将提供智能导览服务,展示人工智能创新成果 [2] - 运用AI交互、动态捕捉等技术制作虚拟数智人、AI知识图谱等文化文博数智产品 [2] 绿色发展展示 - 广东阳江将展示海上风电场和零碳工厂的创新实践 [2] 文化交流活动 - 举办"南粤之窗"国际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展示英歌舞、粤剧、广东音乐、醒狮等非遗民俗精品 [2]
重新认识地方戏的灵魂(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新规要求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每外请1类主创人员降低1个排序档次 旨在鼓励培养本土主创力量并保持剧种特色 [2] - 行业需重新认识方言和声腔音乐作为地方戏灵魂的重要性 避免因过度创新导致剧种特色丧失 [2][6] 方言与剧种特色 - 福州话的"八音"调值塑造了闽剧念白韵律 广东话"九声六调"增强粤剧旋律性 莆仙方言15个声母和40多个韵母体现古老剧种厚重感 [2] - 方言词汇体系如福州话"平八"、巴蜀方言"巴适"、吴语"芥杀格"等能精准塑造角色语言形象 增强行当特色 [3] - 方言"文白异读"现象可差异化塑造丑角白话连珠、官生文读铿锵、花旦文白混读等人物形象 [3] - 外请主创难以短期掌握复杂方言体系 青年编剧方言驾驭能力下降 导致台词生硬并削弱剧种韵味 [4] 声腔音乐与艺术风格 - 闽剧声腔融合"逗腔""江湖""洋歌"三大体系 结合福州方言及逗管等特色乐器形成独特音乐风格 [5] - 湘剧通过长沙方言规范将高腔、昆腔等声腔与湖南地方音乐深度结合 形成"湘化"特色 [5] - 梨园戏"压脚鼓"、赣剧赣胡、晋剧"呼胡"等特色乐器及曲牌构成剧种高辨识度艺术风格 [5] - 当前存在外请作曲配器与剧种声腔"两张皮"现象 大建制乐队湮没特色乐器 削弱剧种辨识度 [5] 创新与传承平衡 - 行业需适应时代变化 在题材和表演程式(如闽剧"脱壳"程式、妆造改良)方面鼓励创新 [6] - 300多个剧种各美其美 革新传统需先深入理解方言和声腔音乐的核心价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