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话剧
icon
搜索文档
致敬青春少年的理想信念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原著《红色的起点》有46万字,作者叶永烈从1988年就开始收集材料,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才完成这部纪 实作品。20多年后,主创团队将其搬上话剧舞台,参考了大量珍贵史料,综合运用话剧、诗歌、影像等 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1919年到1921年发生在上海的革命历史,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激 情燃烧的岁月。 剧作选择了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作为整部作品的节奏点,以"大事记"的方式进行呈现。"北李南陈"骡车 上探讨建党,陈望道柴房中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些故事像一棵大树伸向四面八方的枝丫,如果按 照传统方式在同一个舞台上表现,需要调动大量资源,表现效果未必如愿,《红色的起点》巧妙通过第 一人称讲述,像一条项链将历史的珍珠连缀到一起。为了让剧目更贴近年轻人,话剧在舞美和音乐设计 上都加入了当代艺术元素。舞台视觉巧用几何切割效果,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凝练出历史空间,台上 除了十几把黑色椅子,几乎没有其他道具和布景。围绕舞台的10块多媒体屏幕,以投影形式呈现历史场 景,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 多媒体影像的巧妙运用让舞台时空得以延展,也丰富了整部剧的叙事方式。在表现五四运动时,屏幕上 播出相关纪录片中的真实片段:旗帜、人群 ...
找到属于青年自己的爱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 2025-07-09 10:42
话剧《觉醒的青春》剧照。 长春理工大学供图 这是一场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大赛。 日前,在长春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来自各学院的15部原创话剧接连登场。在现场观看的大学生 不时响起掌声、欢呼声,有人还悄悄抹起眼泪。 这个名为"戏剧之星"的大赛,已经在长春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了18届。此次大赛的主题聚焦"剧忆烽火岁 月,共筑和平华章"。一批批大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被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浸润,他们了解 剧中人物、演绎剧中人物、传承先辈精神。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二学生燕子非是一名话剧爱好者。他喜欢看话剧,更喜欢演话剧。这 次他参演了学院参赛剧目《觉醒的青春》,扮演青年时期的陈独秀。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以北大学生为先锋的青年学生们满 腔热血奋起抗争。话剧《觉醒的青春》让燕子非和他的戏剧小伙伴们重新回到了那段动荡的年月。 得知能饰演陈独秀,燕子非"激动了很久"。为了能充分理解角色,燕子非找到很多讲述这段历史的纪录 片和话剧,跟随影像中的画面,尝试进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体会爱国学生们的感受。 "大家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想只是去完成任务,而是想把人物演活演好。 ...
【榆林】在革命旧址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陕西日报· 2025-07-09 07:52
红色旅游行业发展 - 榆林红色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 [1] - 行业采用"红色+"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模式,整合红色文化、窑洞文化与民俗文化资源 [2] - 佳县推动红色旅游带建设,修缮14处毛泽东旧居并完善纪念馆基础设施 [4] - 靖边县小河会议旧址7月游客量显著提升,亲子家庭占比超60% [5] 榆林红色旅游项目 - 杨家沟革命旧址通过情景剧、VR影院等科技手段增强游客体验 [2] -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以四大主题展区展现党中央转战陕北历程 [4] - 小河会议旧址推出沉浸式研学项目,包括军装体验、战况模拟等互动环节 [5] 游客行为与市场反馈 - 西安游客王鹏表示杨家沟旅游帮助孩子了解革命历史 [2] - 研学团队学员李晓红通过拍照记录参观感受 [4] - 家长评价小河会议旧址的沉浸式体验"比教科书生动百倍" [5] 产业链延伸 - 杨家沟村结合红色旅游发展农家乐、种植园采摘等乡村产业 [2] - 小河会议旧址周边形成"红色集市",销售小米粽子、手工布鞋等特色商品 [5] - 旧址书店数据显示《转战陕北的故事》成为热门纪念品 [5]
《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京首映
新京报· 2025-07-08 14:30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首映,吸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代表及近900名海内外观众参与[1] - "超高清第二现场"产业是超高清视听电子与文化数字化产业科文融合、数实融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沉浸、高效、安全、普惠的舞台艺术传播[5] - 中国国家话剧院正推进"两个转变":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升级,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数字化制播机构转型[5] 技术创新 - 《受到召唤·敦煌》采用"AI+2D动画+3D+即时影像+真人表演"多媒介融合形式,全球首创音乐话剧在万人场馆演出,开票即售罄[2] - 2022年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铁流东进》首次采用5G+8K"第二现场"直播技术,2024年话剧《苏堤春晓》实现六城联动实时同步播放[5][7] - 京东方中联超清聚焦超高清在文化数字化领域应用,升级"ULive超现场"技术体系,与国话合作推进内容、技术、路径、生态创新[9] 市场拓展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上海演出收官之夜联动全国13个城市剧场同步演播,覆盖8000位异地观众,首次实现国有院团优质戏剧资源全国性数字化远程"供需对接"[7] - "超高清第二现场"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覆盖的示范剧院集群,引领中国戏剧舞台"第二现场"规模化发展[7] - 公司计划通过"超高清第二现场"推动"文化出海",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国家和地区[9] 文化影响力 - 《受到召唤·敦煌》通过中英文双语字幕和超高清影像技术,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生动案例[2] - 剧目成功将敦煌文化传播至青年群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2][5] - 项目践行数字经济"数字友好"价值观,体现科技向美、技术向善的跨界创新理念[5][9]
演出市场异彩纷呈 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22
电影院里座无虚席、演出市场人满为患、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户外音乐节人头攒动……文化消费成为当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 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达到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1月28日至2月4 日,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达95.10亿元,创造5年来的新高,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的纪录。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向前来采访的《经 济》杂志记者表示,2021年春节档的票房为78亿元,2022年为60.35亿元,2023年为67.58亿元,2024年为80.16亿元。她认为,2025年的"开门 红",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消费潜力。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改善,包括演出在内的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拉动着内需,释放出强劲活力,成为拉动国民经济 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在北京,在环京地区,不同的演出形式也在异彩纷呈,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着力量。 希肯:新三板挂牌演出企业精品剧目多 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希肯打造了话剧《上甘岭》。安庭告诉记者,这部大戏至今已演出了近百场,它集成了IP元素、科技元素、内容 ...
青年演员说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 艺术创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如舞剧《只此青绿》中"青绿腰"动作的打磨过程体现了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1] - 音乐剧表演需沉下心观察生活、打磨技艺,通过剧情与旋律搭建情感桥梁,如《在远方》通过欢快旋律展现快递员群体的乐观坚韧 [2][3] - 话剧表演需深入研读角色背景,如关晓彤为饰演秦怡反复揣摩传记内容,体现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4] 艺术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 文艺工作者需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如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时,为巡道战士进行专场表演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1] - 音乐剧创作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在远方》通过快递小哥的故事展现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2] - 青年演员肩负传承前辈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如吴磊通过《西北岁月》等作品学习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6] 行业标杆的示范效应 - 游本昌"戏无大小,心守平常"的原则成为行业精神标杆,其九旬高龄入党的行为诠释了艺术家的信仰追求 [1][4][6] - 秦怡"一生在追求中"的从业理念与游本昌"继续前进"的登山精神共同构成行业价值导向 [4] - 德艺双馨的前辈艺术家为青年从业者树立了"好好演戏,好好做人"的职业准则 [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艺创作日益强调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如音乐剧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增强作品感染力 [2][3] - 青年文艺工作者正积极将专业素养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体现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5] - 表演艺术领域呈现"艺术为人民"的鲜明导向,慰问演出等实践活动成为行业常态 [1]
“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南京日报· 2025-07-07 10:29
一束追光刺破黑暗,太和鼎的纹路在斑驳光影中浮动,80多年前故宫文物南迁的一段难忘往事在 舞台缓缓呈现。 7月5日晚,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制作、演出的 原创话剧《朝天宫下》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迎来2025年复排后的首场演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话剧 《朝天宫下》在此重要时刻上演。 "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的台词铿锵有力,在全场回响。舞台下,观众数次报以掌声,热泪 盈眶。 "'九一八'烽烟骤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风声鹤唳,故宫文物何去何从?"在故宫人的倡导和组 织下,1.3万余箱国宝级文物,从北京到南京,从故宫到朝天宫。 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南京城、风云涌动的明伦堂、暗淡的朝天宫地下库房,觊觎中华文物的侵略 者,手无寸铁的文物守护人…… 话剧《朝天宫下》截取了故宫文物南迁往事的重要一环: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城,南京沦 陷,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部分故宫文物危在旦夕!危急关头,以祝同礼为首的故宫人不惜以生命守 护文明之火。 舞台上,翠玉白菜、东坡肉石、西周颂壶、宋代黑釉盏,无数文物映射古今,串 ...
大麦“当然有戏”自制话剧东京首演,中国原创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人民网· 2025-07-05 09:10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演出情况 -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版于2024年7月2日-3日在日本东京江户川综合文化中心上演,吸引超2000位观众 [1] - 该剧由张慧编剧并执导,马卓君、张懿曼、蒋奇明、伍蓝莹主演,为2024年大麦"当然有戏"厂牌首部自制话剧首演三周年特别纪念版本 [1] - 2024年10月-2025年2月在中国5城巡演16场,场场售罄,共吸引超1.7万观众 [1] 市场表现与国际化进程 - 东京公演融入日本元素,增配日文字幕,多媒体设计中嵌入日文以吸引当地观众 [1] - 2023年该剧成功出海韩国,以韩国剧团读剧演出形式展示中国原创戏剧 [2] - 日本观众反响热烈,留学生表示文化自豪,海外观众称赞表演与影像融合绝妙 [2]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大麦"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表示期待将该剧巡演版图延伸至更广阔国际舞台 [3] - 公司计划与日本内容创作者和文艺团体合作,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3] - 公司还与日本知名IP合作,包括改编三谷幸喜电影《魔幻时刻》和浅仓秋成小说《六个说谎的大学生》 [3] 行业影响 - 该剧2021年首演后成为年度爆款话剧,推动主创团队进入大众视野 [2] - 纪念版日本公演标志着公司原创内容IP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2] - 公司通过改编日本IP推出全球首个线下演出版本,如《魔幻时刻》和《六个说谎的大学生》 [3]
经典话剧《四世同堂》阔别13年后再度亮相香港
新华网· 2025-07-04 07:07
演出活动概况 - 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属于"国风国韵飘香江"品牌重磅力作 [1] - 该话剧阔别13年后再度来港演出 公演场次几近售罄 [1] - 国家话剧院将于4日和5日为香港观众带来两场《四世同堂》公演 [3] 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 - 话剧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 以20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区小羊圈胡同为视角 [1] -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 将小说场景立体化复原至舞台 [1] - 演出通过段奕宏饰演的说书人串联剧情 三户人家故事以老北京风情版画形式呈现 [1] 社会反响与教育意义 - 约600位香港师生受邀参加中华文化艺术专场活动 观看演出片段并接受导赏 [1] - 香港市民评价该剧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 家国情怀引发强烈共鸣 [2] - 演员陶虹表示希望通过作品传递不同时代下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1] 演出支持与背景 - 当晚演出为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的慈善专场 [1] - 该话剧2012年首次来港演出时已受到香港观众热烈追捧 [1]
隔不断的乡愁与眷念(新作速评)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话剧《过海》剧情分析 - 核心剧情围绕1949年两岸封闭背景下福建船老大吴天桂与台湾乡亲林阿伟因偷渡事件导致两家命运交错30余年[1] - 吴天桂流落台湾后照顾林阿伟妻儿且终身未娶 林阿伟则在大陆与吴天桂妻子阿莲组建家庭[1] - 30多年后吴天桂随妈祖信众回乡祭祖 两家情感纠葛在重逢时爆发[1][3] 艺术表现手法 - 舞美设计以一堵巨型海坝构建立体表演空间 结合灯光投影展现惊涛骇浪的渡海场景[2] - 通过妈祖敬拜仪式和十番民俗强化两岸文化同源主题[2] - 道具运用如千缝万补的斗笠深化阿莲与吴天桂的情感联结[2] 关键表演细节 - 林阿伟演员通过无台词肢体语言精准表现角色愧疚与矛盾心理[2] - 阿莲夹菜给林阿伟的举动打破重逢僵局 体现人物在身份约束下的复杂抉择[3] - 吴天桂仰天长笑的场景将凄惶悲痛情绪推向高潮[3] 主题升华 - 结尾通过古老歌谣引发观众对两岸团圆议题的情感共鸣[4][5] - 全剧以"过海"象征两岸隔阂终将被打破的历史必然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