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话剧
icon
搜索文档
当演出成为十一的“流量磁石”
36氪· 2025-10-11 07:45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八天长假期间,国内演出项目总数超3100个,近1.5万场次,同比上涨约4.4% [3] - 总观演人次达194万,同比增长39.5%,显示线下演出市场达到历史级水平 [3] - 演出市场被证明是文娱行业最强劲的经济引擎之一 [3] 市场下沉化趋势 - 三线及以下城市演出活动总场次同比增长34.1%,总票房同比上升86.6% [3] - 宝鸡、马鞍山、泸州、日照、郴州等城市演出数量增速显著 [3] - 体育赛事和音乐节最受当地观众青睐 [3] 音乐节的经济辐射效应 - 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四天累计吸引近14万乐迷,撬动周边产业效益约40亿元 [5][7] - 泸州、海拉尔等小众目的地的机票搜索热度在9月同比增长超过60% [7] - 音乐节带动交通、酒店、餐饮、景区与文创等多元消费链条,形成“一张票撬动一座城”的效应 [5][7] 音乐节下沉的驱动因素 - 一线城市场地费用高、排期饱和、审批难度大,倒逼主办方转向成本更低的下沉城市 [12] - 地方政府将音乐节视为文旅招商抓手,提供报批便利、财政或宣传资源,甚至设立专项资金或补贴 [12] - 短视频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快手)能迅速捕捉和放大音乐节现场体验,将“小城观演”推成全国性流量点 [12] 演出品类多元化发展 - 话剧和脱口秀为代表的剧场类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8%,Livehouse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以上 [16] -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成为增长最快三大品类,观演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264%、66.6%和39.7% [16] - 头部艺人演唱会(如刀郎、林俊杰、刘若英)票房刚性依旧,多站门票售罄或二次加场 [16] 行业挑战与结构性变化 - 音乐节行业存在演出阵容同质化、活动延期或取消、安全配套设施隐患及一次性快钱型项目等问题 [14] - 尽管假期长达8天,今年十一整体音乐节数量相比今年五一及往年同期出现下滑 [14] - 文化消费正从“门票经济”升级为涵盖出行、住宿、餐饮、文创等的“全域消费引擎” [17]
国庆假期演出市场加速“下沉”,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
北京商报· 2025-10-08 11:01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10月1日至6日国内演出项目总数超3100个,场次近1.5万场,同比上涨约4.4% [7] - 总观演人次达194万,同比增长39.5% [7] -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为增长最快三大品类,观演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64%、66.6%和39.7% [7] 线下演出市场下沉趋势 - 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同比增长34.1%,总票房同比上升86.6% [1][7] - 宝鸡、马鞍山、泸州、日照、郴州为演出数量增速最快的下沉城市 [5][7] - 体育赛事和音乐节最受下沉市场观众青睐 [7] 线下演出品类偏好变化 - 脱口秀、Livehouse等小众演出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 [1] - 以话剧和脱口秀为代表的剧场类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8% [7] - Livehouse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以上 [7] 线上文娱消费趋势 - 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3% [1] - 动漫观看时长激增76%,成为国庆阖家欢新纽带 [1]
文化演出市场热力十足 感受醇厚家国情怀 共享国庆佳节喜悦与荣光
央视网· 2025-10-02 15:16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文化演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从经典重现的音乐会、话剧到青春动感的舞蹈、充满创意的动漫展 演等多元业态同台绽放,让观众在艺术里感受节日氛围。 AI光影、裸眼3D、舞台激光与LED大屏等多元科技齐上阵,在由中国视协等单位主办第三届中国(吉林)动漫大会"炫动动漫之 夜"中,数字技术与动漫艺术深度融合,为传统元素赋予现代视觉表达。大会共征集到410余部动画、漫画、论文类作品,通过展 映、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终评活动近期在呼和浩特举行,15个当代舞 作品与18个现代舞作品,既呈现近期国内创作成果,以多元题材与创新表达,展现舞蹈工作者的创作活力与艺术创新。 "十一"当晚,《祖国,我为你歌唱——国家大剧院 2025 国庆音乐会》精彩唱响。演出汇聚《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洪湖水,浪 打浪》等经典旋律,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醇厚家国情怀,共享国庆佳节的喜悦与荣光。 沉浸式感受戏韵独特魅力,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汇集近10年戏剧创作精品,越剧、婺剧等剧种的25部大戏与7个小戏轮番上演。 半月有余的密集演出 ...
双节期间全省着力丰富优质演出
新华日报· 2025-09-29 07:32
双节假期演出市场概况 - 国庆中秋双节形成8天超长假期,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1] - 全省举办营业性演出464场次,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25场次,预计观众总人数超60万人次 [1] - 演出品类丰富,包括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舞剧、音乐剧、脱口秀等多种形态 [1] 优质演出产品供给 - 重点演出项目包括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第十四届咪豆音乐节、第十一届太湖湾音乐节、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南京站、潘玮柏"狂爱2.0"巡回演唱会—苏州站等 [1] - 推出独创木偶剧《铁道小飞虎》、儿童剧《草房子》等剧目,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打造亲子游乐消费热点 [1] 演出活动区域布局优化 - 依托"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优化大型营业性演出城市布局 [2] - 形成沿江音乐节群(如南京DNA音乐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等)、沿大运河戏剧专场(如宿迁《崇祯十七年》、淮安《女驸马》等)、沿海"烟花+无人机秀"系列活动(如南通启唐城"信乐团演出+烟花秀"等) [2] 票根+政策扩容 - 南京升级"跟着演出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凭观演票据享受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三重优惠 [2] - 徐州市凭演出票根对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等50家景区免门票,多家文旅企业推出半价或折扣票 [2] - 苏州推出歌迷凭演出票免费游锦溪古镇、黎里古镇、甪直古镇等景区活动 [2] - 镇江乐迷通过"宜游镇江"平台购买8大类120个商家500余款产品,在商家让利基础上可享受20%政府补贴 [2] 宠粉服务升级 - 各地开通免费接驳交通、行李免费寄存、机关事业单位开放食堂停车位等措施方便乐迷 [3] - 苏州开通周边城市直达演唱会现场的"演出直通车",联合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推出"行李直送"服务,设置行李寄存点 [3] - 南通、镇江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设置旅游换乘停车场和行李寄存点 [3] 赛事+文旅融合产品 - 双节期间适逢"苏超"1/4决赛,省文旅厅联动各地推出"赛事+文旅"融合产品 [3] - 徐州推出800万元线上消费补贴,镇江发放20万元文旅消费券 [3] - 苏州面向教师群体和2025级高校新生发放观演礼包 [3] - 常州开通4条"常享游"免费旅游直通车,对外地游客实行公共交通免费乘坐政策 [3] - 连云港开通高铁站至花果山、连岛接驳专线,扬州免费开放主城区约50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 [3] - 盐城新增1800个临时停车位,新增2条免费旅游公交专线和2条免费景区直通车旅游专线 [3] - 南京、无锡、南通、淮安、泰州、宿迁等地多家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 [3]
2025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剧本推介会举办,66部作品入选
新京报· 2025-09-25 12:05
本届作品在艺术探索上兼具广度与深度。话剧创作以当代都市为画布,用先锋笔触勾勒都市生活百态, 同时依托经典文学创新改编,传递对现实与人性的深度关怀;戏曲创作坚持守正创新,既尝试新编西方 经典童话,也深情回望过往岁月,在传统程式中融入当代审美;音乐剧创作聚焦家国情怀,借历史人物 命运起伏引发观众共鸣;儿童剧创作想象力丰富,既呈现童趣寓言故事,也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 儿童成长的影响;杂技、舞剧等则大胆跨界,将经典传说与科技元素、肢体语汇巧妙融合,拓展了舞台 表现边界。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9月24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 的"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剧本推介会在垡头地区文化中心黑钻剧场成功举办。本次推介会上,7位 专家对66部入选储备孵化库的优秀剧本进行了专业推介。来自市属院团、民营院团、高校、演艺集团、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及出品机构的百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优秀原创剧本从文本走向舞台。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刘元霞介绍,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实施多年来,始终聚焦三方面: 在选题源头帮创作者找思路、定方向、接地气;在剧本打磨中助作品抓主题、优结构、升质感;在人才 培 ...
成都9月超百场演出来袭,“演艺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07 05:13
演唱会带动消费增长 - 易烊千玺演唱会结束后粉丝前往电影取景面馆打卡 店内营业额翻倍 长队排到门外[1][4] - 面馆顾客增加两三百人 营业额增加一倍以上 未到营业时间就已售罄[6] - 周边杂货铺和打印店生意受带动 买水人数增加 雨伞售光 粉丝带动力大[8] 跨城追星拉动多行业消费 - 粉丝跨城追星直接拉动酒店住宿需求 场馆周边酒店多房型售罄 房客来自全国各地[1][12] - 李宇春演唱会周边2公里内舒适型酒店标准大床房、高级大床房和智能豪华大床房被抢空[12] - 张韶涵演唱会周边1.2公里酒店园景双床房、豪华湖景双床房和湖景大床套房等10余款房型被订完[12] 演出市场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 2024年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成都演出活动密集 - 成都9月有超百场演出 包括演唱会、钢琴音乐会、京剧、音乐剧等[3][9] - 具体演出包括张韶涵、李宇春、陈小春等明星演唱会 部分票已售罄[8][11] - 演出场所覆盖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城市音乐厅、四川大剧院等多个场地[11]
上半年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票房收入超23亿元
新京报· 2025-09-04 15:24
北京演艺市场整体表现 - 2023年北京演艺之都建设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1] - 2024年上半年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超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 10.5% 17.8% [1] - 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约5.7万场 观众超1280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3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6% 12.5% 73.6% [7] - 2024年1-6月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102场 观众约224.8万人次 票房收入约1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3% 45.8% 35.7% [7] 天桥艺术中心运营数据 - 总占地面积1.65公顷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拥有4个不同规模剧场及1万平方米配套空间 [2] - 2015年开幕至2024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 演出6601场 国外剧目占比40% 观众突破340万人次 [2] - 2024年共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2] - 每年近1000场演出中40%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话剧舞剧等多种类型 [2] - 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地标 入选北京市100家文旅体验基地 [2] 天桥艺术中心发展战略 - 推进天桥一号项目吸引创作人员演员和行业资源集聚 推动区域演艺产业孵化发展 [3] - 通过改造创新空间推出新空间剧目 探索演艺与科技商业等多业态融合创新模式 [3] - 从单一演出场地发展为全产业链平台 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 [3] 福浪LIVEHOUSE运营特色 - 由大小两个场馆构成 大场地容纳1200人 小场地容纳450人 [4] - 2023年3月试营业以来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 公益及商业活动4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近50万人次 [4] - 每年约60%场次为国外乐队演出 [4] - 2023年12月入选朝阳区首批演艺新空间挂牌单位 一年后认定为北京市首批市级演艺新空间 [4] 福浪LIVEHOUSE行业影响 - 国际艺人主动成为推荐官 使福浪在海外音乐圈成为北京巡演选项 [5] - 突破传统演出场地单一模式 深度融合音乐社交娱乐多元业态 [4] - 接手运营奥森公园南门大草坪 打造沿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的演出经济带 [6] 北京市政策支持与规划 - 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支持大型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演出演艺企业四类项目 [8] - 已完成大型演出活动和精品演出第一批次申报 计划9月中旬开展第二批次申报 [8] - 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2025年底达到100家 [8] 2025年演出计划 - 市属14家院团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8] - 10月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26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 多部作品为首演 [8] - 2025年将举办张杰凤凰传奇刀郎孙燕姿等大型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大型活动 [7]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演艺新空间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3 13:55
演艺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1-6月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 10.5% 17.8% [2] - 2025年预计举办张杰 凤凰传奇 刀郎 孙燕姿等大型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 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多元演出活动 [2] - 天桥艺术中心十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 演出6601场 其中国外剧目占比40% 观众总数突破340万人次 [3] 演艺新空间发展 - 北京市已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2025年底达到100家 [1][5] - 福浪Livehouse作为市级演艺新空间 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50万人次 [4] - 开心麻花·花花世界 繁星戏剧村等推出《偷心晚宴》《朱莉小姐》等沉浸式戏剧作品 [5] 国际化与科技融合 - 天桥艺术中心每年40%演出项目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 话剧 舞剧等多种类型 [8] - 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于2025年10月举办 来自26个国家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参演 [8] - 福浪Livehouse每年合作国内外艺人近200家 包括老狼 周迅及Cory Wong等国际艺术家 [8] 机构运营与创作 - 天桥艺术中心2024年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3] - 北京市属14家院团2025年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8] - 天桥艺术中心推进"天桥一号"项目 推动演艺产业孵化与多业态融合 [4]
抗战中的文艺 方寸之间的精神战场
央视网· 2025-08-30 13:34
抗日战争时期戏剧艺术发展 - 戏剧艺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重要宣传阵地 从延安窑洞延伸至城市街头 田间地头和国际舞台等多元场景 [1] - 艺术形式包含歌剧 话剧和秧歌剧等贴近人民的表达方式 通过时代怒吼凝聚民族不屈力量 [1] - 戏剧艺术在当时承担民族觉醒精神火炬的功能 以艺术化形式作为刺向侵略者的利剑 [1]
文化执法护航演出市场繁荣
搜狐财经· 2025-08-18 22:06
演出市场繁荣 - 大连市通过海来阿木演唱会、开心麻花剧场演出及《老酒馆》沉浸式戏剧等活动推动夏季演出市场繁荣,形成"文化味"与"烟火气"交织的消费生态 [4] - 刀郎、时代少年团、孙楠等艺人演唱会密集举办,朗朗钢琴演奏会、话剧、马戏及脱口秀等多样化演出为市民提供视听盛宴 [9] - 啤酒节演出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强化文旅消费新生态的构建 [9] 监管与服务措施 - 文化执法队通过召开旅游旺季部署会议提前研判演出活动安全与秩序,实施"事前指导、事中监管、事后总结"全链条监管模式 [6][9] - 对大型演出场次派遣执法人员全程护航,对小型剧场演出加强抽查力度,重点检查违规内容及演出报批一致性 [9] - 开展网络巡查491次,出动执法人员348人次,累计监管91场演出活动,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12] 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 以大型演唱会带动中小型演出活动,打造"跟着演唱会游大连"城市IP,通过"票根福利"促进游客留驻体验 [6] - 执法队协助演出举办单位对接行政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并通过现场政策讲解与风险提示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2] - 通过监管服务吸引更多演艺项目落地,推动"以演带游、以游促消"的文旅消费生态持续发展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