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在百千倍重力加速度下做实验是什么体验?这个“大国重器”告诉你
央视新闻· 2025-10-12 14:31
项目核心信息 - 全世界最大容量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于9月29日正式启用 [1] - 该装置由浙江大学打造,位于杭州余杭,能模拟地球百千倍的重力加速度 [1] 技术优势与创新 - 该超重力离心机通过增加顶部导轴承支撑,相比此前世界第一的美国设备站得更稳、转得更快、载重量最大,从而实现容量世界第一 [4] 应用领域与价值 - 利用超重力实验的"缩尺"和"缩时"效应,可将1米高模型再现一百米深地基和边坡的响应,或用一天实验模拟高铁30万次运行对地基的响应 [6] - 该技术应用于超级工程建设、高铁地基安全、高楼安全以及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等前沿研究,旨在提升未来生活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6][8]
我国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项目核心信息 - 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1] - 该装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超重力大科学装置 [1] - 装置能够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 [1] 技术能力与规格 - 装置可在实验室中以很小尺寸、极短时间再现真实世界变迁,为推演验证千米尺度灾变、万年历时污染迁移等提供关键支撑 [1] - 本次启用的首台离心机容量为1300g·t(重力加速度·吨),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离心机 [1] - 容量为1500g·t和1900g·t的两台离心机正在加紧安装建设中 [1] - 所有设备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建设 [1] 应用前景 - 未来该装置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强大助推器 [1] - 应用领域涵盖从深海能源开发到抗震建筑设计,从核废料处理到新材料研发 [1]
中国电建承建的世界容量最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核心设备启动
环球网· 2025-09-30 19:28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项目名称为“杭州超重力场”,是由浙江大学牵头、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该项目是“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十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项目核心设备已启动,将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机的空白,并引领相关科学研究水平步入国际前列 [2] 设施规模与技术能力 - 设施总占地89亩,总建筑面积约34,560平方米,包含三台离心机主机和六座实验舱的18台机载装置 [2][4] - 首台启动的离心机“CHIEF1300”容量为1300g·t,是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的离心机,其超重力场可实现常重力的10倍至300倍 [4][5] - 另外两台容量更大的离心机“CHIEF1500”(1500g·t)和“CHIEF1900”(1900g·t)正在安装建设中 [5] -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超重力离心机容量最大、实验舱功能最强的多学科科学实验设施 [2] 技术挑战与创新 - 项目建设面临“超经验”难题,团队攻克了实验装置振动控制、舱室温度控制、深厚软基等重大技术难题 [7] - 针对项目专业多、布置复杂、设计周期短的特点,团队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数字化平台开展三维数字化设计,有效解决多专业接口问题 [7] - 数字化设计为工程实现设计、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7]
全球最大 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8:42
项目概况 - 项目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世界容量最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1] - 项目核心设备已启动,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 [1] - 装置能够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 [1] 设施构成 - 设施包括三台离心机主机 [1] - 设施包括六座实验舱,分别为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实验舱 [1] - 六座实验舱共配备18台机载装置 [1]
我国自主研制载人飞艇“祥云”完成首次高原地区低空飞行;中国成功发射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30 11:49
半导体制造竞争 - 三星2纳米制程晶圆报价为每片2万美元,比台积电的3万美元报价低33%,意图通过降价争取台积电主要客户投片以放大经济规模 [2] - 三星正积极与英伟达和高通等大厂接触,进行2纳米制程的性能评估与量产准备工作 [2] 中国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进展 - 我国自主研制载人飞艇"祥云"AS700在贵州关岭地区完成首次海拔1200米的高原低空飞行,验证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拓展应急救援、空中监测等应用场景奠定基础 [2] -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主要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 [2] - 全球容量最大的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核心设备在杭州正式启用,其首台离心机容量为1300g·t,能营造超地球重力千百倍的环境以模拟千米尺度灾变等过程,另有两台容量分别为1500g·t和1900g·t的离心机在建设中,全部设备预计2026年底建成 [2]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1:46
项目启动 -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于9月29日在浙江杭州启动首台离心机主机 [2] - 该设施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技术能力 - 设施将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 [2] - 设施可实现"时空压缩"效应 [2] 建设与构成 -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 [2] - 设施包括三台离心机主机 [2] - 设施包括六座实验舱的18台机载装置 [2] - 六座实验舱分别为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 [2] 应用领域 - 该设施为一系列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2]
世界容量最大超重力离心机启用
央视新闻· 2025-09-30 00:18
项目启用与规模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于9月29日正式启用部分核心设备 [1] - 该装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包括3台超重力离心机、18台机载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大楼等配套设施 [1] 技术成就与创新 - 此次启用的是目前全世界容量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机 [1] - 团队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也同步亮相 [1]
全球最大!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启用
中国能源报· 2025-09-29 18:48
项目核心信息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于9月29日在浙江杭州正式启用 [1] - 该装置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能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效应 [1] - 装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是集超重力场与极端环境于一体的大型复杂科学实验设施 [3] 技术规格与建设进展 - 已启用的首台离心机容量为1300g·t(重力加速度·吨),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离心机 [3] - 设施包括三台离心机主机以及六座实验舱的18台机载装置 [3] - 容量为1500g·t和1900g·t的两台离心机正在加紧安装建设中 [5] - 所有设备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建设 [5] 应用领域与功能 - 装置能在实验室中以小尺寸、短时间再现真实世界变迁,为推演验证千米尺度灾变、万年历时污染迁移等提供关键支撑 [1] - 六座实验舱涵盖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等领域 [3] - 未来应用将覆盖从深海能源开发、抗震建筑设计到核废料处理、新材料研发等多学科研究 [5]
世界最大!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新华社· 2025-09-29 11:52
项目启动与核心能力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于9月29日在浙江杭州启动首台离心机主机 [1] - 该设施将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效应,为一系列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1] - 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包括三台离心机主机和六座实验舱的18台机载装置 [1] 设施规模与技术参数 - 本次启动的首台离心机型号为CHIEF1300,容量为1300g·t(重力加速度·吨),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离心机 [1] - 另外两台容量更大的离心机CHIEF1500(1500g·t)和CHIEF1900(1900g·t)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建设中 [1] - 六座实验舱涵盖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等领域 [1]
全球容量最大!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央视新闻· 2025-09-29 11:45
项目核心观点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于9月29日正式启用 [1] - 该装置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能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效应 [1] - 装置将成为从深海能源开发到抗震建筑设计等多学科研究的强大助推器 [5] 项目建设与规模 - 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是集超重力场与极端环境于一体的大型复杂科学实验设施 [3] - 设施包括三台离心机主机以及六座实验舱的18台机载装置 [3] - 已启用的首台离心机容量为1300g·t,为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的离心机 [3] - 容量为1500g·t和1900g·t的两台离心机正在加紧安装建设中 [5] - 所有设备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建设 [5] 技术能力与应用领域 - 装置能在实验室中以很小尺寸、极短时间再现真实世界变迁 [1] - 技术可为推演验证千米尺度灾变、万年历时污染迁移等提供关键支撑 [1] - 应用领域涵盖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