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搜索文档
3000万重奖撬动万亿蓝海 广州黄埔冲刺“天空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9:53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推出"低空与航天11条"政策,计划投入约2亿元资金支持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单条最高奖励达3000万元[1][2] - 政策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落户最高补贴1000万元、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最高补贴600万元、示范项目运营补贴最高300万元等[2] - 政策支持整机制造企业提升本地核心零部件配套率,推动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高域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发展[2] 基础设施与航线规划 - 黄埔区首创"3+9+N"低空起降点布局体系,包括3个枢纽、9个场站和N个起降点,构建"知识城—生物岛"和"知识城—海丝城"主航道[3] - 截至7月已建成22个小型起降点,规划高端商务、物流、医疗物资、政务巡检等多条"空中通道"[3] - 低空装备智造园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配套建设实验室、标准机库、测试跑道等设施,跑道已初具规模[4]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全区开展飞行活动1923次,总飞行时间243小时,飞行里程3760.57公里,获批空域408.4平方公里[6] - 推出16项应用场景和55项机会清单,开通5条观光航线、10条物流航线、102条城市治理航线[6] - 极飞科技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超500万亩,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20%;低空物流海关监管累计飞行近100架次,运送货物超1000公斤[7] 产业链与集群效应 - 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整合产、学、研、用、金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8][9] - 全区汇聚5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值规模达148亿元,签约低空项目26个,总投资额183亿元[9][10] - 目标到2025年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100家,形成"新基建+场景+园区+基金"四位一体布局[10]
低空经济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卡点有哪些?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 低空经济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与前景** - 2024 年是中国低空经济元年,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形成约 9 万亿美元市场,中国和亚太地区占 55%,中国占比约 77%,国内市场规模超万亿[1][4] 2. **发展差距** - 美国拥有约 20.3 万架飞机,中国大型无人机仅 3000 - 4000 架,通用航空机场及飞行员数量也落后美国,中国航空市场发展处于初步阶段[5] 3. **发展体系构建** - 坚持全国统筹,平衡安全与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培育应用场景,如云南旅游、深圳制造,完善立法、环境及运行体系[1][6] 4. **基础设施问题与解决** - 城市低空气域基础设施不完善,需依托地方政府提升通信、气象及机载设备能力,建立完整管理系统,解决高吞吐量等需求[1][6] 5. **智慧城市建设** - 构建大临近、大数据、大协同模式,提升监视范围、通信网络覆盖率及信息整合水平,实现空域资源协同管理和高效利用[1][8] 6. **低空运营核心** - 保障起降场安全及运营管理平台与职能单位有效协作,关键环节有航空器载体、监管系统、航路规划和无人机反制系统等[1][9] 7. **商业模式发展** - 分阶段进行,先区域基础设施支撑应用需求、细化法规,再支撑更多应用场景实现批量生产,最后与现有运营同步交互,实现市场化运营[11] 8. **地方政府作用** - 起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合作企业和高校,打造创新示范基地,制定行动方案推动产业落地[1][12] 9. **eVTOL 技术影响** - 目前续航 20 分钟至 30 公里、速度约 130 公里每小时,未来续航增至 300 - 500 公里,拓展商业应用场景,提高补充保障接驳效率[2][13] 10. **政策与系统接口问题** - 标准化认证要求,参照民航标准统一接口与标准,如合肥与南京联动[14] 11. **引领部门** - 交通部门应引领低空气运建设,因其具备统筹能力,可从国家层面规划[15] 12. **通航机场问题与解决** - 存在飞不起来、落不了地、飞不远问题,根源是缺乏空域航线和完善报备机制,建设标准参照民航致成本高、效益低;可推广远程塔台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6][17] 13. **低空飞行安全** - 主要依赖目视飞行,地面指挥能力有限,雷达在 900 米以下是盲区;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装 5G 等设备[18] 14. **空域管理** - 现阶段军方最终审批,部分地区已开放 120 米以下低空域,未来需进一步开放政策,实现军民地三方协同管理[19] 15.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参差不齐,按民航要求需形成主用、备用加应急三套系统,多厂家合作竞争有助于市场发展[20] 16. **起降场建设** - 涉及基础设施和房屋安全,需配备导航灯等设备,航路建设与空域监管重要,未来无人机入网需加载多频段设备[21] 17. **反无人机技术** - 主要应用于民航机场,现有技术单一有缺陷,三者结合形成 MSDF 数据融合技术可实现合理化监管,民航尚未制定标准[23] 18. **民航标准影响** - 低空领域发展将参照民航标准建设基础设施,2025 年 eVTOL 领域进展大,预计 2026 - 2027 年取得认证[24] 19. **eVTOL 发展前景** - 前景广阔,将成为低空交通重要载体,预计 2027 年中国低空经济进入核心发展阶段[25] 20. **发展阶段预期** - 2025 - 2027 年中国低空领域处于井喷期,各行业与低空经济结合潜力大[27] 21. **军方与地方合作及特种行业应用** - 军方希望地方提升反制能力,协同模式有助于提升反制设备能力和运营场景监管;无人机及其反制设备在军事需求大,EVTO 在军事有广阔应用场景[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低空经济主要分为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低空服务四大板块,深圳低空制造有特色,各地大力发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如快递、外卖等[3] 2. 安徽省建设 33 个通航机场,以通航加无人机方向发展低空经济;湖南定位于通航飞行、低空旅游及应急救援试点方向[8] 3. 美团和顺丰在深圳基于航线进行人员标定,南京长江流域 98 公里长条形空域配备 5G 基站及 S - B 应答机制[21] 4. 2024 年天津无人机事件导致机场停航两天,引发对反制技术关注[23] 5. 合肥计划建设 30 个通航机场,南京鼓楼区基于应急救援打造全省低空应急中心[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