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驭

搜索文档
出行进化论:从哈啰两轮到无人驾驶的战略跃迁
经济观察报· 2025-10-03 15:03
公司战略与品牌活动 - 公司通过“哈啰号”游船沿长江巡游进行品牌宣传,活动途经重庆、宜昌、岳阳等城市并最终抵达上海,船上设有顺风车、租车、单车巨型装置及“对话气泡”互动云屏,实现用户线上寄语线下展示 [2] - 公司在上海外滩全球首发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标志着其Robotaxi业务从技术研发迈向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实质性一步 [2][6] - 公司展现出从共享单车出行平台向智能驾驶技术引领者的战略跃迁,其创新节奏与国家出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4][6] 技术路径与架构 - 公司采用与传统分模块架构不同的“端到端L4技术体系”,该架构直接将多传感器输入映射为车辆控制指令,以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与决策一致性 [6] - 端到端体系以扩散模型为核心基干,结合专家知识先验,支持多传感器输入和动态策略调整,实现对复杂交通场景的高精度理解与动态响应 [6] - 公司构建“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三位一体技术底座,通过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将建成万卡级别算力集群,用于训练和迭代自动驾驶模型 [6] 核心技术与模型 - 公司与阿里云Qwen团队合作研发“道驭”百亿参数大模型,构建了数据挖掘、World Model仿真与VLA云司机基座三大云端能力 [7] - VLA云司机基座大模型具备500亿级以上参数规模,可为车端模型提供蒸馏训练支持,并能通过云舱系统在必要时替代安全员发出脱困指令 [7] - 公司强调安全是商业化基石,通过多重硬件冗余与端到端软件系统结合保障安全 [7] 车辆硬件与安全设计 - 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采用“全冗余”系统设计,从感知、计算、定位、底盘、电源、通信六大维度构建多重安全保障体系 [7] - HR1配备4个中长距雷达、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及多个相机,实现360度多重多模态全覆盖,并集成弹性波传感器阵列与舱内OMS相机以监测车体状态与乘客行为 [7][8] - 公司在整车工程层面与启辰汽车深度协同,共同打造Robotaxi“大平层”出行空间,提升美观性、空气动力学性能及乘坐舒适度 [8] 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进程 - 公司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禾赛等产业链核心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Robotaxi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协同 [10] - 公司与地平线签署协议,计划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联合打造低成本、高安全的智能驾驶技术,合作覆盖软件算法、车规级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技术 [10]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SOP量产,覆盖超10个城市并达到万辆规模;2027年部署超5万辆正向定义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 [10] 市场布局与用户基础 - 公司已在湖南株洲启动商业化试点运营,并于9月28日宣布Robotaxi落户江苏省溧阳市启动运营,这是其全国布局的第二个项目 [11] - 公司拥有超8亿注册用户及丰富的出行生活服务矩阵,包括共享两轮、顺风车、打车等,海量用户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提供数据基础 [11][13] - 公司战略路径清晰,从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逐步拓展至租电动车、顺风车和打车服务,未来Robotaxi将无缝嵌入现有生态 [13]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初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通知,政策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并预示自动驾驶产业将迎快速发展期 [4][5] - 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超过15000公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推出了更开放的商业化试点政策 [14] - 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118.5亿元,瑞银报告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Robotaxi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1830亿美元,届时将有约4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