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搜索文档
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冲击四连阳,宁德时代入局Robotaxi
新浪财经· 2025-07-15 10:52
智能网联汽车ETF紧密跟踪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 商、硬件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相关上市公司纳入车联网主题,以反映车联网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截至2025年7月15日 10:15,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930725)下跌0.12%。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远望谷 (002161)领涨10.03%,中远海科(002401)上涨2.75%,上汽集团(600104)上涨2.42%;长江通信(600345)领 跌。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上涨0.22%, 冲击4连涨。最新价报0.9元。 消息面上,宁德时代子公司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 合作协议,基于宁德时代磐石滑板底盘平台,共同推进Robotaxi发展。磐石底盘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 标准化的硬件平台和适配接口,将大幅简化Robotaxi设计研发到量产制造的全流程。此次战略合作, CATL时代智能将基于磐石底盘技术架构,为T3出行适配换电、全线控等电动智能化技术方案。双方还 将围绕磐石底盘与Robotaxi运营场景,展开技术整合、联合研发测试、数据共享与智能化升级等合作。 西南证券指 ...
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创新型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13
本报呼和浩特7月12日讯(记者吴浩)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牵 引,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和西部创新发展高地。 在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科研人员围绕绿色氢能、零碳装备、智慧能源三大产业方向开展 关键技术研究。"不久前,我们对外发布了两项原创性科研成果。"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总经理蔺冀川 说,接下来,将在新能源材料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加快产业化应用落地。 当前,鄂尔多斯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自治区级以上研发机构已增加到273家,实现研发平台 重点产业全覆盖;同时,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研发中心57家,组建羊绒产业院士研究院、 煤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科技创新多点开花、多点发力。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张秀玲表示,将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 兴产业聚势突破、未来产业布局抢滩,打造一批标志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 市。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道路上,时常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售卖车、清扫车、物流配送车。鄂 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事业部项目经理 ...
阿维塔董志华:小而微的人机交互应用场景借大算力被智能重构
贝壳财经· 2025-07-11 23:18
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的2025贝壳财经年会开幕。7月10日下午"智能网联汽车如何重构新生态"分论坛聚焦中国汽车如何巩固和扩大智能 网联汽车优势,加速构建产业新生态。 阿维塔科技自动驾驶及座舱总监董志华在"车圈圆桌派"环节表示,当前智能辅助驾驶处于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具有很高安全性,但从智能辅助驾 驶发展来看,其与L3级及以上仍有一定差距。此外,人工智能大模型依赖大算力发展,会带来算力溢出,走向舱驾融合,将出现小而微的人机交互应用场 景借由大算力被智能重构。 阿维塔科技自动驾驶及座舱总监董志华。 端到端技术正深刻影响汽车智能化 董志华认为,目前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处于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与十年前相比,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包括高速场景等在内的很多 场景下足够安全。但对于很多用户来讲,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安全不一致。一方面与此前用户的驾驶习惯不同,另一方面还未达到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程 度,这会导致用户尤其是新手用户处于纠结阶段。 没有这种机制时,大算力多用于智能驾驶等场景,而汽车上很多与用户交互的功能需人工智能支撑,却难以配备强算力;有了弹性分配机制后,这些都成为 可能。 ...
车圈圆桌派④|车路云一体化破局需以标准统一为基础
新京报· 2025-07-11 22:2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 2025贝壳财经年会聚焦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汽车优势,加速构建产业新生态 [1] - 车路云一体化被视为万亿级增量市场与中国"规则制定"的关键领域 [4]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瓶颈 - 标准不统一是主要瓶颈之一,导致生态割裂和跨区域、跨厂商互操作性难题 [6] - 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可持续的盈利路径和成本分摊机制 [5][6] - 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压力并存,路侧设备面临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 [6] 突破路径 - 推动数据标准统一,需政府引导、学会专家及企业同行共同努力 [4] - 探索商业化路径,建立可持续、可闭环的商业运行模式 [5] - 通过政策强制标准互认、试点场景商业化验证打开短期局面 [6] - 长期需建立"政府-企业-用户"价值共享机制,将车路协同转化为"利润中心" [6] 技术价值 - 路端智能可弥补单车智能在超视距感知方面的局限 [4] - 云端智能能解决车与车之间的协同问题,优化用户体验 [4] - 车路云一体化对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和交通效率至关重要 [4]
“在鄂投资发展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1 06:45
不只是人工智能,本届台湾周结合湖北诸多优势产业,邀请两岸嘉宾开展前沿科技方面的研讨交 流。在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知名企 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及配套系统等汽车产业领域,开展产品、技术、人才 等方面交流合作;在海峡两岸(襄阳)新一代光芯屏技术产业合作交流会上,两岸专业人士围绕车载显 示、半导体制造、光电技术研究及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 本届台湾周以"融合发展 共建支点"为主题,涵盖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三 大板块共14项活动,在武汉设主会场,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 聚焦前沿科技 人工智能是此次台湾周的热门话题。在海峡两岸(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交流会上,武汉市副市 长孟晖介绍,截至2024年,武汉全市的人工智能企业有1300多家,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700亿元,累计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业29家。希望通过活动能够让两岸进一步加深对人工智能发 展趋势的认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这是我第一次因台湾周活动来到武汉,重点考察这里的人工智能项目。"台企富思人工智能 ...
【政策综述】关于国家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成效分析
乘联分会· 2025-07-10 16:37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框架 - 2020年以来国务院及部委密集出台超10项政策法规,涵盖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六大体系[4]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强调巩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5] - 核心政策包括《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0)设定2025年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目标,要求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商业化[6] 基础设施建设与试点进展 - 全国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超3.2万公里,累计测试里程1.2亿公里[19] - 试点城市完成3000+路口智能化改造,部署1万+路侧设施+50万5G基站,实现实时感知网络覆盖[19] - 分两批确定16个试点城市(首批6个含北京/上海,第二批10个含深圳/重庆),重点推进车城网平台和标准制定[7] 技术标准与准入管理 - 2023版《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设定2025年制修订100+标准、2030年140+标准的目标,构建单车智能与网联协同体系[11][12] - 产品准入试点要求车企与使用主体联合申报,分五阶段推进商业化落地,明确L3+车辆需通过安全评估[13] - OTA升级管理强化安全评估流程,要求企业建立升级影响评估、测试验证、信息记录等全流程能力[10][17] 商业化应用与市场规模 - 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从2021年23.5%跃升至2024年57.3%,L2级车型2025年渗透率预计突破70%[20] - 2023年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995.3万辆(渗透率47.3%),10-20万元价格区间渗透率达51%[20] - 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具备自动驾驶公交、出租车商业化条件,无人配送/零售等场景实现规模化示范[19][20]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 2024年启动20个城市"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要求2026年前建成统一标准的城市级项目,重点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15] - 试点内容涵盖路侧设施智能化、高精度地图应用、跨域身份认证等9大领域,推动形成新型商业模式[15] - 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运输安全指南,明确有条件/高度/完全自动驾驶车辆运营需在指定区域通过安全评估[14]
2025贝壳财经年会“智能网联汽车论坛”即将举办
贝壳财经· 2025-07-09 19:39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0.65万亿元 同比增长4% [5]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双超3100万辆 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 [5]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285万辆 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5]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6] - 上半年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加速普及 AI大模型深度融入汽车产业 [7] -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凸显 无人驾驶出租车等场景加速规模化落地 [7] - 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强监管" 工信部对安全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7] 行业论坛与专家观点 - 贝壳财经年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如何重构新生态" 探讨巩固产业优势 [8] - 科技部原秘书长张景安等专家将分享智能网联汽车愿景 [9]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等企业高管参与圆桌讨论 共谋产业转型 [9] 行业活动影响力 - 贝壳财经年会已举办5届 累计邀请355位国内外专家 [9] - 举办60场主题论坛 微博话题阅读量10亿+ [9] - 直播全平台观看量过亿 成为重要行业交流平台 [9]
乘联分会: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111万辆,同比增长29.7%;深圳实现无人车全市域覆盖运营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08 17:12
乘用车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 同比增长181% 环比增长76% [1] - 1-6月累计零售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1] - 6月零售较2022年同期194万辆增长7% 呈现超强增长态势 [1] - 新能源乘用车6月零售1111万辆 同比增长297% 环比增长82% [1] - 1-6月新能源累计零售5468万辆 增长333% [1] 深圳无人车发展 - 深圳实现无人车全市域覆盖运营 运营车辆超300辆 [1] - 服务覆盖100多个社区商圈 日均配送量突破10万单 [1] - 服务场景从民生配送扩展至制造业供应链等12类场景 [1] Faraday Future动态 - FX系列B端付费预订总量达4100台 覆盖四大核心领域 [1] - 产品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美国首辆车下线 [1] 帕卡召回事件 - 帕卡在美召回56575辆汽车 因车灯系统故障问题 [1]
“闯将南沙”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高地
科技日报· 2025-07-08 14:54
行业发展现状 - 南沙自贸片区无人驾驶车随处可见,用户可随时呼叫自动驾驶车辆前往广州机场、深圳机场等地 [1] - 小马智行已积累超过4500万公里路测里程,全新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在广州、深圳开启路测 [1] - 南沙自贸片区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叠加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自动驾驶创新高地 [1] - 2024年南沙自贸片区自动驾驶重点企业总营收达44.21亿元,累计测试里程近900万公里,测试车辆规模占全市20%,应用示范运营里程超500万公里 [3] 政策支持与突破 - 南沙自贸片区2017年成为国内首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地区之一,2022年获批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同年全域开放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域 [2] - 2024年南沙自贸片区率先打造国内首例集载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联动联运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体验场景 [2] - 2023年9月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无人商业化试点,允许主驾驶位无安全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商业化运营 [4] - 2024年12月推动形成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互认机制 [5] - 2024年一季度修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政策文件,创新发布无人驾驶装备道路测试与创新应用工作指引 [5] 产业链生态 - 南沙自贸片区已形成超千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覆盖"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车集成、下游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2][3] - 以广汽丰田为基础,以小马智行为牵引,吸引祺迹汽车科技、星河智联汽车科技、大圣科技等一批自动驾驶上下游企业落地 [3] - 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接近900公里(单向),批复4个联合体开展应用示范运营,累计投放应用示范运营车辆近90辆 [5] 企业动态与商业化进展 - 小马智行打通微信等应用的无人驾驶车入口,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打造"自动驾驶+大旅游"跨界合作模式 [2] - 小马智行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无人驾驶车将于今年接入优步平台,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合作推进无人驾驶车部署 [2] - 小马智行在深圳市宝安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布局自动驾驶车队,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5] - 2家无人驾驶装备企业将场景落地南沙自贸片区 [5] 未来规划与场景拓展 - 南沙自贸片区将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场景,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深化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互联互通 [6] - 4月30日南沙"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智慧交通示范区"正式揭牌,2家企业获颁首批"南沙区无人驾驶装备道路测试牌照" [6] - 未来以政策为牵引、场景为驱动,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创新生态,吸引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落地,巩固自动驾驶出租车、卡车、公交小巴、环卫车、物流车等示范场景优势,冲刺千亿级产业集群 [7]
人民网: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落户武汉
人民网· 2025-07-07 09:22
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 - 中部地区首个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武汉经开区揭牌[1][2] - 该基地是大陆地区第二个同类示范基地[2] - 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将作为核心载体[2] 发展规划与目标 - 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2] - 推动两岸汽车产业从"产业链条互补"升级为"创新链条共生"和"生态体系共建"[2] - 到2027年培育三至五家台资合作的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5] - 推动10项两岸联合技术攻关项目[5] 产业生态建设 - 打造台商集聚核心区[5] - 深化台湾优势企业技术人才合作[5] - 推动在汉台企转型升级[5] - 强化产业链深度融合[5] - 构建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5] 区域发展愿景 - 武汉经开区力争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2] - 目标跻身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