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都江堰水利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6天5晚跟团游,本地团带您玩转网红+经典,价位惊喜
搜狐财经· 2025-07-09 08:28
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四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这里既有九寨沟、峨眉山等闻名遐迩的经 典景点,让人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春熙路、太古里等时尚潮流的网红打卡地,展现出都市的繁华与活力。对于许多游客来 说,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度体验四川的多元魅力,6天5晚的跟团游无疑是个绝佳选择。然而,市场上跟团游产品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在众 多选择中找到既能玩转网红与经典景点,又价格实惠的本地团呢?别担心,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一番。 我之前参加了一次四川6天5晚的跟团游,全程由当地金牌导游琳琳带队。琳琳真的超级专业又贴心,她就像一本行走的四川旅游百科全书,对每个景点的 历史典故、文化特色都了如指掌,讲解生动有趣,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收获满满。而且,她特别注重游客的体验,会根据大家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灵 活调整行程,确保每个人都能玩得开心尽兴。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次旅行的人均价格才在600 - 1200元之间,性价比超高!这个价格包含了舒适的住宿、 美味的餐饮、便捷的交通以及各个景点的门票,真正做到了让游客省心又省钱。如果你也想 ...
曾经跃然纸上 此刻映入眼帘(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课本游兴起 - "课本游"悄然兴起 许多人打卡课本里的古迹 体验从纸上到眼前的奇妙变化 [8] - 暑假来临前 人们走进熟悉的古迹 实地寻溯中华文化 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8] 良渚古城遗址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南城墙遗址用120万立方米夯土堆出 充满先人智慧 [9] - 莫角山演出再现5000多年前先民生活片段 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9] - 公众考古活动吸引数千名志愿者 通过考古体验和研学课程与5000多年文明史相逢 [12] -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范例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 - 浙江上山遗址的炭化"万年米"见证世界稻作文化起源 桥头遗址发现9000年前的米酒 [12] 都江堰水利工程 - 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火烧水浇法开凿玉垒山 形成宝瓶口引水通道 历时8年 [13] - 工程解决岷江水患 实现江水自动分流、排沙和控制流量 至今灌溉1000多万亩农田 [13][16] - "深淘滩 低作堰"等治水理念传承至今 具有现实价值和启发意义 [13] - 是活态文化遗产 惠及上千万人 展现历史文脉延续 [16] 玉门关遗址 - 玉门关是汉代边郡关隘和防御体系代表 文明交流互鉴的地理标志 [17] - 遗址出土1200余枚汉简 涵盖诏书、律令、书信等 展现当时经济社会发展 [18]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吸引中外游客 讲述中国故事 展示丝路文明 [18] - 历史上丝路商旅不绝 中原与西域物资在此交汇 佛教等文化经此传播 [18]
全国第一大灌区 如何应对持续扩容带来的挑战
四川日报· 2025-04-27 15:05
都江堰灌区发展现状 - 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2025年将达1164.7万亩,覆盖8市41县(市、区),首次实现向川南经济区供水[1][2] - 灌区以占全省5%的土地贡献25%的粮食产量和48%的GDP,惠及3000万人口[3][4] - 灌区面积历史变化:汉代70万亩→宋代150万亩→清代300万亩→1949年280万亩→上世纪50-70年代600万亩→2021年1130.6万亩→2025年1164.7万亩[1][3][4] 用水供需矛盾 - 2024年都江堰渠首引水105亿立方米,全灌区供水76亿立方米(农业51%/39亿立方米,生活29%/22亿立方米,生态18%/14亿立方米,工业0.9%/6900万立方米)[5][8] - 岷江上游年均来水量从上世纪30年代174亿立方米降至90年代132.6亿立方米,70%水量已被引入灌区[5][6] - 预计2035年灌区年供水缺口达25亿立方米[8] 解决方案 - 节流措施:通过节水改造年增节水能力5.34亿立方米,2023年获"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10] - 开源措施:引大济岷工程2035年计划引水15.39亿立方米,2050年达18.09亿立方米,2024年开工建设[11] - 灌区内水库补充水源(如黑龙滩、鲁班、三岔水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