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载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听,“十四五”答卷丨创新活力加速迸发
新华社· 2025-10-04 16:02
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 [2]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2]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7] 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 - 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超过5000千克的重载工业机器人亮相 [3] -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在北京亦庄亮相,进驻全国40余家机器人企业的100余款产品 [5] - 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推动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落地 [23] -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为继美国后全球第二个进入该阶段的国家 [18] - 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已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20] 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8] - 三环集团拥有近1900名以博士、硕士为主要力量的技术研发团队,聘请7位两院院士及多位学科专家 [13] -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比例为43.3% [1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80%的项目由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承担,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已成为骨干力量 [15]
工博会近300项全球首发,“五极”展品藏着哪些智造力
第一财经· 2025-09-24 21:58
工博会概况与行业地位 -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3日开幕,展览面积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工业类综合展会第一 [1][3] - 本届展会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企业,近300项全球首发、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亮相 [3] - 展会首次梳理出392项"五极"(极大、极小、极轻、极精、极智)展品,展示创新应用成果 [3] 政策导向与产业支持 - 工信部部长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3]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 [3] - 工博会开幕式上发布了首批上海市中试平台示范名单,包括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牵头的上海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平台 [10] 制造业规模与自动化水平 -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33.6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4] - 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4]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470台,全球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预计2025年将超过500台 [5] - 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2024年),居世界领先水平 [7] AI与机器人技术前沿 - "AI+机器人"成为本届工博会最热领域之一,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及上海机器人"四小龙"均展示最新技术 [4] - ABB全球首发OmniCoreTM EyeMotion视觉系统与在线自动路径规划技术,并在中国首发IRB 6750S架式机器人 [4] - ABB机器人业务国产化率约80%,计划独立上市后进一步提升本土化布局并加强AI研发 [5] - 柴孚机器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千克的重载工业机器人可托举轿车 [6] - 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上升59% [9]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成果 - 展会展示C919大型客机、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国之重器 [11] - 首次设立"AI+工业母机展示专区",上海交大智邦的"μAI智能体机床"具备自主探索与自进化能力,可提升40%〜60%的生产效率 [11] - 交大智邦牵头建设航发领域高端机床装备中试平台,旨在将首台套国产高端数控机床从实验室带入真实工况环境 [12] 产业生态与区域发展 - 上海具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表示,上海提供了重要的上下游对接机会,公司与张江多家机器人公司及平台开展合作 [7] - 节卡机器人产品已应用于丰田汽车、施耐德电气等全球知名企业产线,在日本名古屋建有制造基地 [9]
“智造无界”引领工业新未来 抢抓新风口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提供中国方案
央视网· 2025-09-24 14:54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期5天,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展商参展 [1] - 参展商包括近30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7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1] - 展会设置3大特展与九大行业主题展,现场有数千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发布,规模达历史之最 [4][5] 展会主题与定位 - 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线 [1][4] - 展会旨在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2][4] - 展会是中国工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缩影,成为全球工业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1] 前沿技术与产品展示 - 现场有成千上万的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7] - 展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超过5吨的重载工业机器人以及可以演奏编钟的协作机器人 [11] - 展示配备自研高速精密电主轴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实现铣、磨、钻多功能一体化加工 [15] - 全球首创“一条产线多品类柔性智造”模式,呈现未来智能生产的全新图景 [8][15] 创新系统与行业影响 - 参展商以“具身工业”为核心能力,建立融合机械臂、人形、轮式、多足机器人的协同智能系统 [16][18] - 工博会在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方面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相关企业抢抓人工智能等风口 [19][21] - 新技术集中亮相可快速传导到产业端,形成经济增长动能 [7]
工博会观察:上海智能工厂赋能制造业跃迁
新浪财经· 2025-09-24 13:12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盛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展商,包括近30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和7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观众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 [5] - 展会呈现近300项全球首发和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核电机组、AI工业母机、绿色甲醇等领域 [5] 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上海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19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29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254家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国内城市榜首 [1] - 上海实施《推进上海智能工厂建设领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新建200家智能工厂和20家标杆工厂,实现三个全覆盖和五个核心指标倍增 [5] - 上海已建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13] 企业创新技术展示 - 上海电气展示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零碳燃料应用 [1][3] - 柴孚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kg的重载工业机器人,突破负载极限 [1] - 西门子展出钻耀之心2.0,集中展示132款自动化、运动控制及数字化产品 [1][5] - 中广核数科推出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应用于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覆盖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 [1][8] 智能制造应用案例 - JAKA节卡机器人创新园区展示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实现1分钟内完成咖啡研磨到拉花全流程,其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可实现5分钟开箱部署 [6][8] - 上海汽轮机厂叶片柔性自动化加工产线投产后产能提升12%-15%,每万片报废率降至0,预计年均创造经济价值300余万元 [11] 技术自主化与全球化 - 上海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创新,过去8年55%技改项目支持智能化升级,国产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覆盖率达30% [13] - 节卡机器人全球部署近3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21.9%,服务近百个国家 [14] - 中国核电技术从国产化走向出口,覆盖英国、南非等国 [14] 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 - 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注重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并提升效率 [13] - 智能工厂采用5T融合技术体系(IT、OT、CT、DT、ST),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4][15]
87个需求场景覆盖多领域,济南发布机器人产业“三张清单”
齐鲁晚报网· 2025-08-01 20:35
济南机器人产业政策宣贯活动 - 活动主题为"智领泉城景赋未来" 旨在宣贯机器人产业政策并发布首批场景生态 [1] - 活动由济南市政府主办 现场发布了应用场景"三张清单"并揭牌"山东(济南)具身智能港" [4] - 济南市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将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 [5] 济南机器人产业地位 - 济南是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域之一 [3] - 主要发展领域包括重载工业机器人 特种作业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等 [3] - 2024年济南机器人相关企业达102家 核心产业规模约150亿元 占全省50%份额 [3] 产业生态现状 - 已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涵盖核心零部件 本体制造 系统集成 [3] - 集聚多家行业知名企业 获得多项国家级 省级资质认证 [3] - 正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 [3] 应用场景清单 - "需求"场景清单包含87个场景需求 覆盖制造业 教育 建筑等9大领域 [4] - "供给"场景清单收集28个方案 涉及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制造等7个领域 [4] - "匹配"场景清单初步有56个场景 覆盖11个领域 [4] 具身智能港项目 - 是"产学研用"综合体 覆盖机器人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 [4] - 功能包括人才培养 技术研发 产业孵化 中试测试等 [4] - 已迎来首批优质项目入驻 [5] 产业联盟作用 -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 [5] - 挖掘培育产业链标杆企业 [5] - 推动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链 [5]
山东印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大众日报· 2025-06-30 09:06
行业发展规划 - 山东省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领军企业3家以上 [2] - 计划布局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创新平台,覆盖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智慧农业、医疗康养等九大应用场景 [2] - 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升级版,对重大技术突破给予政策支持,新升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可获1000万元经费 [2] 技术创新支持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先进伺服系统等核心技术,探索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 [2] - 鼓励协作、巡检和水下机器人领域标准制定,主导国际/国家/地方标准最高奖补40万/20万/10万元 [2] - 对人形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分别给予最高800万/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3] 区域产业布局 - 济南市聚焦重载工业机器人、高温特种作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控制器芯片,建设测试验证平台 [3] - 青岛市发展海洋工程机器人、新能源特种机器人、康养服务机器人,推进工业与海洋领域集成应用 [3] - 淄博市主攻弧焊协作机器人、矿用侦测机器人及行星减速机,建设智能协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3] - 济宁市重点发展机器视觉、智能控制器,加速人形机器人布局形成高端制造集聚地 [3] 特色产业补充 - 其他城市差异化发展:枣庄(谐波减速器)、烟台(多关节/警务机器人)、潍坊(汽车/农业物流机器人)、泰安(脑机接口医疗设备)、威海(微创医疗/海洋采矿机器人)、日照(协作/教育机器人)、临沂(重载工业/商务机器人)、滨州(喷砂喷涂机器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