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鼓
icon
搜索文档
滇黔桂共奏铜鼓声 山歌架起“文化桥”
中国新闻网· 2025-11-16 14:55
中新网河池11月16日电 (俞靖)"壮族山歌文化独具魅力,其独有的民族音调极富标志性。相信随着 年轻人的参与,山歌将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成为世界喜爱的文化符号。"澳大利亚《塔州华人报》编辑 柯荣焕15日在广西河池受访时表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铜鼓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罗明金介绍,以交流活动 搭台,铜鼓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乐器。其通过创办东兰传承民间铜鼓厂助力铜鼓文化传承,所产铜鼓远 销云南以及贵州等民族地区。 谈及如何传承好铜鼓文化和山歌,万辅彬称,当地通过将铜鼓文化引入校园、打造研学基地等方式 实现"活态传承"。在艺术节期间,铜鼓纹饰文创产品展、铜鼓乐器现代演奏会等活动接连亮相,便是生 动实践。 连日来,河池市依托广西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 验区所在地的优势,掀起文化艺术浪潮,第二十三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以及山歌会等活动接连举办, 城市的街头巷尾歌声不断。 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柏源介绍,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已从地方性活动,成长 为连接中外的文化交流平台。艺术节期间,设中国—东盟铜鼓习俗保护学术交流活动、非遗集市等"国 际范儿"环 ...
【第四集】多元一体的神奇魔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新京报· 2025-10-31 13:54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本质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民族交融、宗教多元并存和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5] - 包容性并非照单全收,而是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融会贯通与创新 [5] - 从字义看,“包”体现胸怀天下的宽广胸襟,“容”体现海纳百川、和谐共处的容纳智慧 [15] 文化融合的具体例证 - 胡椒、洋芋、番瓜等外来食材通过煎炒烹炸的琢磨,成为地道“中国味” [1][2] - 西域乐器琵琶通过改造音箱、增设品柱、创造新技法,融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 [7][8] - 各民族共同传承了格萨尔王等伟大史诗,建设了都江堰、布达拉宫等伟大工程 [10] 民族交融与共同体形成 - 历朝历代的文物,如签约文书、少数民族铜鼓、黎族织机、桃花石可汗铜币,展现了民族融合与经济文化交流 [12] - 各民族在相互认同借鉴中,将独特传统与中华文化主干深度融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13] - 中华民族共同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彰显兼容并包、和合共生的特性 [13] 现代包容性的体现 - 北京中轴线与长安街象征古老与现代交织,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 [18][19] - 亮马河以极强包容性汇聚人气,融合古老漕运商业与国际新潮流,展现一千种生活方式 [19] - 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流,是开放包容世界的关键 [19]
展现独特夜郎文化
人民网· 2025-05-06 08:32
夜郎文化特展概述 - 长沙博物馆举办"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展出180件(套)贵州珍贵文物,呈现夜郎文化 [1] - 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古国,活跃范围主要在贵州,都邑遗址尚未发现 [1] - 展览持续至6月29日 [3] 展览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先夜郎时期青铜文明 - 展示贵州早期青铜文化萌芽,包括毕节青场遗址的青铜器石范、威宁鸡公山遗址的碳化稻谷与祭祀遗存 [1] 第二单元:夜郎考古发现 - 解读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群等代表性遗存,还原夜郎社会图景 [1] - 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分别入选2001年度、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 第三单元:夜郎文化特色 - 展示青铜饰品、兵器等,体现"套头而葬""魋结爱美""崇兵尚武"等文化特征 [1] 第四单元:夜郎融入汉王朝 - 讲述夜郎被纳入汉王朝郡县体系的历史进程,汉文化与夜郎文化深度融合 [2] - 中原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工具,促进文化融合 [2] 特色文物展示 - 铜鼓、羊角钮钟等青铜乐器,造型独特的铜钺、铜扣饰、铜带钩 [2] - 石寨山型铜鼓反映夜郎与滇族群的文化交流 [2] - 羊角钮钟为百越族群常用乐器,可能用于祭祀、舞蹈 [2] - "套头葬"铜釜体现独特丧葬习俗,人面型铜扣饰镶嵌孔雀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