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壮锦
icon
搜索文档
“土司贡礼”香飘湾区!广西忻城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在穗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15:31
"土司贡礼"香飘 湾区!广西忻城 特色农文旅推介 活动在穗举办_ 南方+_南方plus 金秋十月,广州 1906科技园内糯 香四溢,壮歌悠 扬。一颗颗饱满 的忻城糯玉米, 从桂中石山跨越 千里,亮相粤港 澳大湾区核心地 带,讲述着粤桂 协作的丰收故 事。 10月10日上 午,"土司贡礼 香飘湾区"2025 年粤桂消费帮扶 忻城糯玉米节暨 忻城土司特色农 文旅推介活动在 广州1906科技园 扬韬广场隆重举 行。来自粤桂两 省区的领导嘉 宾、粤港澳大湾 区采购商、文旅 机构代表齐聚一 堂,共同见证忻 城特色农产品与 土司文化的魅力 绽放。 "土司贡礼 香飘湾区"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现场。 从"土司贡 礼"到"湾区新 宠" "土司贡礼 香飘湾区"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启动仪式。 产业勃发 忻城糯玉米,这 颗生长于桂中石 山缝地、拥有五 百余年种植历史 的"黄金粒",如 今正以"土司贡 礼"区域公用品 牌的新形象,走 进粤港澳大湾区 的千家万户。活 动现场,忻城糯 玉米无处不在 ——闻到的是忻 城糯玉米浓郁的 香气,看到的是 各种糯玉米 ...
“双十”好去处!来邂逅忻城土司贡礼+土司文旅,快乐加倍
南方农村报· 2025-10-08 10:03
活动概览 - 以“土司贡礼香飘湾区”为主题的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将于10月10日在广州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举行 [6][7] - 活动旨在通过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及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4][5] - 活动不仅是一次特色农产品集中展销,更是一场土司文化与芝州风情的全景体验 [8] 忻城糯玉米产业规模与地位 - 忻城糯玉米年种植面积达10.75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惠及约8万户种植农户 [15] - 产业年产量为4.55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是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16] - 产业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格局,并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以提升品质和保障产量稳定 [14][16][17] 品牌建设与认证荣誉 - 忻城糯玉米斩获“中国品牌神农奖”、“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并入选广西农业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3][24] - 产品拥有10个绿色食品认证和1个“圳品”认证,产区被评为全国“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24][25] - 忻城县糯玉米种植系统在2016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26] 产业链与销售渠道 - 目前忻城县有糯玉米加工企业28家,其中包括1家市级龙头企业 [27] - 拥有“林管家”、“力丰源康”等4家品牌辨识度高的企业 [28][29] - 电商渠道同步发力,6家电商龙头企业通过平台销售、主播带货等模式,2024年产业网络交易额超2000万元 [32][34] 活动具体内容与亮点 - 活动分为启动仪式和全天候展销两大板块,上午启动仪式将有莫府山歌、宣传片、权威推介及签约仪式 [44][45][48][49] - 户外展销将设立多个展位,集中展销糯玉米、壮锦、古法红糖等产品,并设专属粥铺供市民免费品鉴 [51][52] - 现场特设壮锦文化展示区、主题展板“云游览”土司古迹,并设有欢乐套玉米、夹玉米等趣味竞技游戏和特色打卡点 [53][54][56][57] 品牌推广与标准发布 - 本次活动将重磅推介以忻城糯玉米为核心的“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 [18] - 活动现场将正式发布忻城糯玉米的全新品牌包装和《糯玉米糁》团体标准,以更高标准、更新形象确保产品品质 [36][37][38]
加强品牌建设 “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人民网· 2025-09-19 11:02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河池市形成世界桑蚕看中国 中国桑蚕看广西 广西桑蚕看河池的发展格局[4] - 2024年桑园面积96.32万亩 蚕茧产量21.85万吨 占广西45% 全国28% 全球25%[7] - 蚕茧优质品率稳定在90%以上[4] 产业链建设 - 打通种桑 养蚕 收茧 缫丝 织造 贸易全产业链数据壁垒[4] - 开发丝绸面料 丝巾 家纺 蚕蛹食品等多元化产品[4] - 建设可信数据空间 中国—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 数字产业创新中心[4] 品牌与文化融合 - 融合千年壮锦 南丹瑶蚕等非遗文化推动产业转型[4] - 打造桂字号真丝壮锦品牌推动河池茧丝走向国际[8] - 运用京绣工艺呈现壮锦题材故事促进创新融合[8] 发展目标与支持 - 培育桑蚕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7] - 中国丝绸协会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助力产销对接[7] - 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4]
指尖上的美丽山河(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0
非遗文化传承 - 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图案包含几何纹 凤凰花纹 万寿纹等传统元素 蕴含壮族文化故事 [1] - 传统工艺保留完整制作流程 包括手工织造 图案设计等环节 匠人无需图样即可完成复杂纹样编织 [1] - 创新性体现在融合地域特色元素 如桂林山水 铜鼓纹路等新设计 显示非遗技艺的持续发展潜力 [1] 工艺技术特征 - 采用传统织机工具 通过脚踏板控制经线 手工操作竹筘完成纬线编织 形成流动式丝线处理工艺 [1] - 匠人需长期积累经验 手指灵活度与记忆图案能力是关键 50岁从业者仍保持高效生产状态 [1] 文化价值体现 - 壮锦纹样具有符号化叙事功能 通过山川 凤凰等图案传递民族历史与祈福文化内涵 [1] - 作品被描述为"指尖上的美丽山河" 突显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 [2]
诚信之星彰显时代文明坐标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乡村振兴产业 -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远泰食药用菌研究所所长谢远泰深耕食用菌领域40余年,帮助乡亲实现香菇大规模生产[1] - 谢远泰历经4000余次失败成功研发人工培育茶树菇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 - 将茶树菇全套生产技术教授给乡亲,带动数十万农民脱贫致富[1] 边疆守护产业 - 内蒙古牧民阿迪雅37年巡边累计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带动儿子及周边牧民共同守护边境线[2] 农产品加工行业 - 山西刘平贵夫妇创办面粉厂,洪灾后坚持6年用打工收入偿还村民80万元存粮损失[3] - 2016年获得中央文明办8万元帮扶资金后,仍坚持偿还剩余7万元债务并捐出一半资金[3] 非遗文化产业 - 广西壮宏文化董事长兰培文创新壮锦工艺,将传统纹样与现代服饰结合使产品畅销国内外[3] - 坚守"工艺不可减、纹样不可乱"原则,推动壮族节日服饰成为现象级爆款[3] 政策导向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强调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基础[4]
民族手工业品牌集群闪耀“世界小商品之都”
民族手工业发展现状 - 民族手工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载体 [1] - 国家民委组织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1] - 2024年内蒙古"金石交"品牌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带动450余人就业 [3] - 山东"齐鲁有礼"品牌已纳入240余个企业及合作社涵盖196项非遗项目 [5] - 广西"百香百色"品牌涵盖12个县区400多款产品 [6] 品牌创新案例 - 湖北恩施创新"茶旅融合"模式串联博物馆等场景构建文化生态圈 [2] - 内蒙古"金石交"获93件国宝文物数字版权授权开发9大类500余种产品 [3] - 山东形成技艺传承、产品设计、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5] - 贵州打造"贵系列"品牌突出生态资源和文化沃土优势 [5] - 海南黎锦元素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推动产业化发展 [7][8] 产业融合趋势 - 民族手工业从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转型路径明确 [3] - 义乌作为首发平台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 四川组织专业团队摸清手工业发展现状探索融创品牌培育 [6] - 北京"深山集市"在欧美商场举办30多场展示民族手工艺品 [7] - 建立"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实现数据化市场化发展 [7] 文化价值提升 - 民族手工艺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 [3] - 产品从文化展品转变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深层支撑 [3] - 广西将非遗元素应用于背包、围巾等日常文创产品 [6] - 民族手工艺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9] - 现代科技与手工技艺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产品 [9]
壮锦国潮 传统非遗的当代对话
广西日报· 2025-06-13 17:04
壮锦国家标准实施 - 5月1日我国首个少数民族非遗纺织类国家标准——壮锦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壮锦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2] - 标准由南宁海关技术中心主导制定,明确壮锦术语定义、试验方法及安全性能要求,首次统一质量与安全标准[2][3] - 标准将云雷纹、蛙纹等代表性纹样列入附录,同时允许棉麻蚕丝等新材料应用,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3][5] 产业化升级 - 2024年12月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投产,标志产业迈向规模化生产[3] - 国标实施后企业定制订单激增,部分面料供不应求,生产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显著提升[5] - 靖西、忻城等地壮锦产业成为女性就业创业重要载体,预计创造更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5] 市场表现与消费趋势 - 陆仙人戛纳红毯壮锦礼服获全球关注,相关短视频网络点赞量高涨,明星效应带动壮锦话题热度[1][7] - 壮锦文创产品消费主力转向90后00后,领带冰箱贴等时尚化产品占比提升,电商直播销量显著增长[7][8] - 跨界联名成效显著,奶茶品牌推出壮锦编织手环等周边产品,潮玩Labubu壮锦"娃衣"成旅游打卡新选择[7]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80%设计师为35岁以下青年,采用AI辅助设计融入现代美学元素[6][10] - 高校与传承人共建实训基地,改良织机保留"通经断纬"核心技艺的同时引入现代设计思维[10] - 产品附带二维码故事卡,扫码可了解纹样寓意及工艺历史,数字化传播提升文化渗透率[9][11] 行业挑战 - 原创壮锦纹样面临抄袭模仿问题,盗版低价产品冲击市场,影响文化传播与产业健康发展[8]
2025大阪世博会广西活动周启幕
广西日报· 2025-06-12 10:36
广西活动周概况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西活动周以"壮美广西 绿动未来"为主题 展示广西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及绿色发展成果 [1] - 活动周通过展览展示、非遗展演、经贸洽谈等形式 推动六堡茶、壮锦、坭兴陶等"桂字号"产品国际化 [1] - 35家广西企业与60余名日本商协会代表进行商贸洽谈 重点推介200余种名特优产品 [1][3] 文化展示与科技融合 - 开幕式文艺演出融合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 包含歌舞《山歌敬亲人》、人偶剧《楼台会》等特色节目 [2] - 创新采用"传统非遗+现代科技"模式 VR元宇宙技术与数字人导览打造"云游漓江"体验 [2] - 非遗展区每日开展刺绣、陶艺等互动项目 馆外常态化上演民族歌舞 [2] 产业合作方向 - 广西计划在世博会期间推出生态环境与大健康产业推介会、文化旅游推介会等系列活动 [3] - 重点推动中日环保、绿能、康养、文旅等领域项目落地 发布"壮美广西"入境旅游精品线路 [3] - 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表示期待与广西在多领域深化合作 特别提及广西"长寿之乡"优势 [2][3]
“小屏幕”释放大能量 直播助力小店突围
中国青年报· 2025-05-27 14:22
直播电商行业趋势 - 2024年1-11月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达4.3万亿元,其中店播贡献占比52% [1] - 店播从"达人带货"向专业化演变,成为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的关键战略 [2] -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超1000个商家店播销售额过亿元,2.1万个商家超千万元,新商家首年破百万数量超3万个 [4] 中小商家店播实践案例 - 郑州"狗富贵"茶馆通过店播实现月营收超半年总和,裂变出3家门店 [1] - 南昌"浪仔家"烤肉店直播后单日营收增3000元,非营业时段营收占比35%,粉丝复购率达普通顾客3倍 [3][4] - 浙江绍兴伞业工厂通过直播弹幕反馈改进产品,如开发防滑专利手柄 [6] 店播运营模式创新 - 餐饮商家日均直播超6000场,内容涵盖后厨解密、厨艺展示等增强消费者连接 [4] - 东黎羊绒根据直播反馈调整设计,3年抖音电商销售额增长5倍,累计销售30万件 [6] - 商家采用差异化策略如海景直播、数字人技术、专属套餐设计实现体验升级 [7] 消费者行为与信任构建 - 消费者偏好店播"慢直播"模式,认为讲解更细致专业,抵触达人直播的催单氛围 [5] - 店播通过实时问答增强信任,如北京消费者通过店播以120元购得原价150元商品 [5] - 00后消费者因直播试色服务连续购买6支口红,认可店播的透明度和专属福利 [5] 行业挑战与规范发展 - 小微企业易陷入同质化竞争,需优化内容、主播素养及数据复盘习惯 [7] - 隐私权保护问题凸显,部分商家未经授权使用顾客肖像或过度收集数据 [8][9] - 市场监管总局正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平台已更新分级管理等规则 [9]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西活动周将于6月举行
广西日报· 2025-05-17 09:54
活动概述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西活动周将于6月11日至13日举行,主题为"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1] - 活动采用"4+3+N"模式,包括4个主题活动、3场专题活动及N场配套交流活动 [1] - 中国馆占地3500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已于4月13日开馆 [2] 主题活动内容 邂逅特色广西 - 在中国馆举办"绿色·共生·向未来"主题展览,展示广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 [1] - 展出壮锦、坭兴陶、六堡茶等特色产品,并设置刘三姐数字人、文旅元宇宙VR空间等科技互动项目 [1] - 配套举办非遗展演、文艺演出和快闪活动 [1] 了解机遇广西 - 举办"桂品丝路行——世博站"活动,集中推介广西名特优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 [2] - 召开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产业推介会,推动与日本在生态、环保、大健康等领域的合作 [2] - 举办广西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广山水康养资源和入境旅游精品线路 [2] 传播壮美广西 - 运用VR、HCI、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展示场景,结合数字人导览和VR体验 [2] - 通过中外媒体联动传播广西高质量发展故事 [2] 活动目标 - 全面展示广西在多领域的成就,促进全球经贸交流合作 [1] - 通过三大板块向全球传播广西形象,包括特色展示、产业机遇和文化魅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