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锡剧《英雄儿女》
icon
搜索文档
6天13部首演作品 汇聚海内外名家名团 艺术节迎“最忙首演周”
解放日报· 2025-11-04 09:35
艺术节核心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最忙首演周”,在6天内集中呈现13部首演作品 [1] - 主板演出共55台,其中境外项目占比约60%,在沪首演率超过90% [3] - 艺术节吸引大量外地及海外观众专程赴沪,开启“看艺术+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消费体验 [1][4] 国内传统剧目与创作 -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作为艺术节重要剧目,历经20年完成剧本,并首次恢复使用上党铜器等传统乐器实现武场音乐的本真回归 [1][2] - 多部传统戏曲作品集中上演,包括秦腔剧院《攒劲女人》、上海评弹团《菜肉馄饨》、锡剧团《英雄儿女》等,以不同声腔书写中国故事 [2] - 舞剧《龟兹》及天津人艺《大饭店》等扎根传统文化、映照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首演周亮点 [2] 国际演出与名家名团 - 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完成亚洲首演,上海是中国唯一一站,开票后迅速售罄 [3][4] - 德国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和柏林剧团《三分钱歌剧》同期在上海进行中国首演及亚洲首演 [3] - 乐坛名家新秀接力登台,包括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钢琴家尼古拉·卢甘斯基、范·克莱本大赛金奖得主沈靖韬等 [3] 观众构成与市场反响 - 艺术节观众构成多元,有大量来自外省市的观众,以及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奔赴上海 [4] - 《交际场:回响1978》成为大热门,吸引大批长三角地区观众,票务售罄 [4] - 众多剧目为“首演剧目”和“唯一一站”,凸显上海作为国际演艺中心的吸引力 [1][3]
江苏7部力作冲刺文华奖
新华日报· 2025-10-05 07:18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 [1] - 江苏共有7部作品入围本届文华奖终评 [1] 入围剧目详情 - 入围的5部大型剧目包括扬剧《郑板桥》、锡剧《英雄儿女》、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民族舞剧《红楼梦》、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1] - 入围的2部淮剧小戏包括《赶脚》和《我的亲家管得宽》 [1] - 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试演以来演出超300场仍一票难求 [2] -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演出超200场 [4] - 文华奖首次针对时长不超过40分钟的节目增设15个文华节目奖 [5] 剧目艺术特色与创作理念 - 锡剧《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及经典同名电影,融合江南戏曲温情与战争题材磅礴 [2] - 民族舞剧《红楼梦》要求演员“百场如一”,对动作精准度要求极高 [2] - 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包含《春暖江花》等8个乐章,融合昆曲唱诵、多声筝演奏等多元表现形式 [4] - 淮剧小戏《我的亲家管得宽》节目时长20分钟,讲述两亲家为养鸡引发误会的喜剧故事 [5] - 淮剧《赶脚》源自经典剧目《孝灯记》,由平均年龄24岁的演员主演,将40多分钟戏份浓缩至25分钟 [6] 团队筹备与投入 - 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文艺工作者放弃休假对剧目进行最后打磨冲刺 [1] - 扬剧《郑板桥》剧组实行“半天排练、半天研讨”工作方式,1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修改打磨 [3] -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演出7年来演员无一人更换,坚持原班人马保留原始风貌 [4] - 涟水县淮剧团为建团70年来首次登上文华奖舞台,对剧目进行多轮修改并重写结尾 [5] - 盐城市淮剧团00后演员主动延长排练时间,反复打磨唱词和念白节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