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面单

搜索文档
隐私面单应为快递标配
新华网· 2025-08-12 13:54
行业治理行动成果 - 专项行动累计侦破窃取贩卖寄递信息案件189起并查处寄递企业违法违规行为377件 [1] - 隐私面单已在行业内全面铺开且日均使用量达1亿单左右 [1] - 治理行动有力震慑邮政快递领域违法犯罪并提高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1] 隐私面单技术应用 - 隐私面单通过技术处理隐藏消费者信息并在后台加密 快递员仅能通过APP联系收件人 [1] - 部分快递企业自有渠道寄递服务已基本实现隐私面单功能全覆盖 [2] - 行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3亿件 日均数据传输总量超过5TB [1][2] 推广挑战与难点 - 隐私面单推广面临信息安全管控难度大问题 因行业点多面广且数据量庞大 [2] - 使用隐私面单对末端投递效率和准确率产生负面影响 [2] - 用户对隐私面单知晓程度低导致主动选择率不高 驿站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且部分快递员不重视信息安全 [2] 未来治理方向 - 需推动标准修订明确寄递企业面单信息去标识化责任 督促企业加快推广隐私面单和虚拟号码技术 [3] - 加强邮政公安网信跨部门协调联动 持续严查严惩涉个人信息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3] -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隐私面单认知度 确保年底实现隐私面单基本覆盖目标 [3]
从发展痛点中找治理突破点(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18
新业态治理创新 - 工业和信息化部试点号码保护服务 以700号段作为外卖配送和网约车服务的"中间号" 替代真实手机号码以解决隐私安全问题 [1] - 上海推出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 采用三色安全等级标识 新骑手需获得"绿码"方可从业 旨在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并优化配送算法 [1] 行业痛点与治理突破 - 快递物流行业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隐私面单技术成为新标配 但手机号码作为中间号仍存在营销/诈骗电话识别难题 700专用号段试点将针对性解决该问题 [1] - 共享单车行业通过"总量动态调控+网格化智慧化调度"框架解决乱停乱放问题 促使共享单车在通勤接驳场景渗透率持续提升 [2] 治理创新方法论 - 新业态治理需把握稳与进的关系 互联网企业虽尝试号码保护技术 但缺乏统一标准 需通过试点先行实现精准治理 [2] - 即时配送和网约车等领域监管无先例 需"有形之手"通过优化服务、建立标准、强化监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 治理与发展的协同效应 - 解决发展痛点能促进行业进化 如交通安全码既规范骑手行为 又倒逼企业优化算法 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2] - 治理创新需持续探索 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新业态释放动能 实现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双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