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贷款业务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东盟金融
摩根· 2025-07-29 10:10
行业投资评级 - 东南亚银行信贷渗透率差异显著 印尼和菲律宾增长潜力较高 泰国和马来西亚面临挑战 [1] - 亚洲银行业资本充足 印尼和新加坡资本状况最佳 [4] - 印尼和新加坡银行的ROE最高 支持其增长 菲律宾ROE创新高 泰国面临ROE挑战 [4][5] 核心观点 - 印尼贷款与GDP之比东南亚最低 贷款维持个位数高增长 泰国面临家庭债务高企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经济放缓 资产质量显现问题 [1][6] - 菲律宾主要服务企业消费者 贷款增速放缓至11%到12% 马来西亚贷款增速放缓至约5%或6% 抵押贷款是主要动力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6] - 新加坡银行利用技术优势和区域中心地位 在财富管理和企业银行方面获得优势 印度尼西亚疫情后表现优异 得益于结构性增长前景和高回报 [1][7] - 亚洲银行业转向零售贷款业务 提升回报 泰国银行面临资产增长乏力 费用压力和贷款组合问题 业绩下滑 新加坡银行表现平稳 增长稳定 [1][9] 各国银行业表现 印尼 - 贷款与GDP之比约35% 东南亚最低 贷款维持个位数高增长 系统流动性趋紧 行业并购趋势将在中期内继续 [6] - 过去10年表现优异 尤其疫情后展现抗压能力 良好的结构性增长前景及高回报 [7] 泰国 - 家庭债务占GDP比例较高 人口老龄化 自2014年以来经济显著放缓 资产质量问题逐步显现 [6] - 低利率和费用影响银行业绩 自2015年以来应对资产增长乏力 费用压力 大量投资需求以及难以清理的贷款组合 导致业绩下滑 [9] 菲律宾 - 主要服务企业消费者 贷款增速从2009年到2021年暂时恢复 现在增速降至11%到12% 金融包容性是中央议程之一 推动无现金交易及数字银行发展 [6] - 近期表现出色 没有遭受其他新兴市场严重信贷周期 通过成本控制和收益质量改善获得收益 并将债券投资转向零售贷款业务 [8] 马来西亚 - 贷款增速放缓至约5%或6% 抵押贷款是主要动力 一些银行有区域性业务布局 但规模不及新加坡 近年来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6] - 表现较为平稳 增长缓慢但稳定 [9] 新加坡 - 贷款增速约3%到5% 区域性业务寻求更多机会 例如DBS和OCBC在大中华地区布局 UOB则专注于东南亚市场 以出色财富管理业务闻名 并在数字领域领先 [7] - 利用技术优势及作为区域中心的重要地位 在财富管理和企业银行方面获得优势 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丰厚的资本回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9] 市场结构与市值 - 亚洲银行业市值主要由新加坡的DBS主导 其次是其他新加坡银行及印尼的大型银行 如BCA 这些机构占据超过50%的市值 BRI Mandiri以及大型马来西亚银行占据接下来的25% [2][10] - 东盟市场中一般有3到4家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新加坡市场最为集中 前三大银行各自拥有15%到33%的市场份额 [11] 贷款结构与ROE -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以零售贷款为主 新加坡主要是房贷 马来西亚更注重非房贷零售贷款 泰国 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中小企业贷款更为普遍 [12] - 印度尼西亚以其较高资产收益率而突出 推动更高ROE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具有最低净利差 但成本控制优越 整体ROE仍具竞争力 [12] 成本控制 - 新加坡在资产成本与成本收入比方面最低 印尼与菲律宾因快速扩张及维护分支网络所需高昂费用 资产成本相对较高 [13] - 过去五年各国普遍通过控制成本应对增长放缓 马来西亚表现尤佳 泰国因技术投资加速导致成本增加 [13] 信贷质量 - 新加坡拥有最佳信贷质量 不良贷款率及信贷成本均处低位 马来西亚紧随其后 印度尼西亚与泰国信贷质量波动性大且相对较差 [14] 非利息收入与财富管理 - 新加坡与泰国在非利息收入领域表现优异 印尼与菲律宾仍需改进 财富管理与保险业务成为未来拓展重点领域之一 [15] - 新加坡银行约4%到10%的收入来自财富管理业务 算上存款则20%到35%的收入来自大众富裕客户群 财富管理业务为星展银行贡献约3%的资本回报率 [17] 绿色金融 - 亚洲绿色投资需求预计从2016年至2030年达到约3万亿美元 东盟地区绿色金融需求主要来自基础设施 可再生能源 能源效率以及农业和土地利用 [18] - 印度尼西亚需要最大量的绿色金融 其次是泰国和越南 马来西亚占90%的投资机会 银行越来越多寻求将贷款资产部署到这一领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