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妆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中国速度”重塑韩国美妆“第二增长曲线”
环球时报· 2025-10-11 06:55
韩国美妆产业在华战略调整 - 韩国美妆产业正重新将中国视为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阵地,核心出路在于“彻底的本土化”[1] - 韩国政府从9月29日至明年6月30日面向中国团队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零售及旅游业界高度期待并积极筹划营销活动[1] - 2025年上半年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占比首次跌破20%[2] 韩国品牌在华表现与市场进入 - 天猫国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有1700多家海外品牌在天猫国际开出首店,其中二季度新入驻韩国品牌数量同比增长110%,三季度韩国新品牌数量增速最快[2] - 韩国品牌入驻天猫国际平台需经过三步筛选机制:评估品牌调性设计是否符合中国消费者、考察品牌在韩国的整体表现、考察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规划和投入计划[8] - 时尚类品牌市场更新换代节奏快,若对中国市场无充分准备,平台会谨慎考虑引入[9] 韩国美妆在华发展历程与挑战 - 2017年前韩国化妆品主要通过海外代购进入中国市场,2017年至2022年期间品牌开始重视本土化运营,但受疫情、中国国货崛起等因素影响增长放缓[3] - 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掉队”的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因素导致需求低迷,以及中国消费趋势变化构成新挑战[3] - 中国自韩国进口化妆品金额经历连续3年下跌后,2025年上半年实现4.9%的增长[7] 中国美妆市场崛起与竞争格局 - 中国品牌快速崛起的核心要素是“中国速度”,产品从研发到售出最多半年,得益于强大供应链和快速迭代能力[4] - 2024年国货美妆市场份额达55.2%,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4] - 中国美妆市场已从早期国际品牌主导,发展为国货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并以线上为中心高速进化[6] 韩国企业的复苏举措与本土化实践 - 韩国美妆头部企业如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通过整顿分销渠道、大规模投资、强化全球平台合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蓄力[7] - 爱茉莉太平洋决定全力提升上海工厂开工率,其第二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3%[7] - 巴黎贝甜在中国市场初期超过80%原料需进口,现在八成以上原料已实现本地化供应[8] 中韩产业合作与未来趋势 - 在社交媒体影响下,中韩Z世代年轻人消费趋同,追求体现个性、原创且具情绪价值的产品[11] - 未来3至5年,韩国基础护肤和彩妆将继续是向中国市场输出的主流品类,韩国品牌正完善供应链布局并提升研发能力[11] - 科丝美诗中国区销售额约占集团总销售的30%,年产量达16亿件,占集团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公司希望助力C-Beauty成为世界主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