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品
icon
搜索文档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河南大遗址公园走廊上的“汉服经济”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07:26
行业宏观趋势 - 文旅产业在深度复苏中加速迭代,“国潮”消费从圈层走向大众,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1] - 汉服热尤为亮眼,2024年全国汉服消费者规模已突破1000万,市场规模达150亿元[1] - “汉服+文旅”的融合模式成为文化遗产活态化利用与民生增收的重要结合点[1]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模 - 河南依托“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的深厚文明底蕴,以汉服为纽带串联千年文脉[1] - 洛阳汉服热由社交媒体引爆,“为爱奔赴洛阳”话题播放量达5.5亿次,“总要去洛阳看看牡丹”播放4.3亿次[2] - 2023年9月,河南再次发文强调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支持大遗址公园走廊建设[2] - 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9.1亿元,汉服体验与文化研学成为最热门消费项目之一[10] 各城市差异化发展模式 - 洛阳打造“国风穿越节”等沉浸式场景,VR设备还原宫城布局,洛邑古城夜场活动全网播放量破亿[4] - 开封紧扣宋文化,推出“我在宋朝的一天”活动,2024年有336位新娘在半亩园举办宋式婚礼,单场带动消费超2万元[5] - 安阳赋予汉服殷商底色,在魁星阁城墙下举办商朝服饰展演,300余米的县前街成为汉服打卡地[3] - 三门峡发展雅致路线,甘棠书院周日雅集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茶开展活动,按二十四节气研制出24种香品[5] - 郑州主打年轻活力与大众化,星河里街区形成一站式消费场景,电商平台推出改良版“日常中国风”服饰[7] 产业链发展与就业带动 - 洛阳形成设计-生产-体验-服务-衍生全链条产业链,汉服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18家增长至2025年9月的1360家,三年增长75倍[6] - 洛阳汉服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2023年以来1252万人次体验汉服,带动消费17.16亿元[6] - 开封半亩园“宋服妆造一条街”带动2186人就业,其中80%为本地居民[7] - 2024年开封全市旅游接待量1.05亿人次,综合收入779.6亿元,文化体验消费占比较高[7] - 郑州成为河南汉服走向全国的“输出港”,不少外地商家来郑州采购汉服、学习运营模式[7] 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 - 洛阳对跟拍摄影师进行统一登记、培训、编号、发证,实行“先试拍、后付费”“不满意、先赔付”机制[8] - 开封出台《宋式服饰体验服务规范》,细化服务要求,在清明上河园实行15分钟投诉响应,2024年投诉满意度达98.5%[9] - 开封在全国率先推出“放心消费险”,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配套建立快速维权处置机制[9] - 安阳在县前街实行“统一运营+商户自治”模式,古城公司帮助汉服馆规划布局并培训商户[9] - 洛阳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开放事业单位停车场,挤出2000多个车位方便游客[8]
直播助力非遗新传承,抖音电商携手传承人亮相非遗嘉年华
财富在线· 2025-05-29 14:23
非遗节活动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开幕,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1] - "抖音非遗嘉年华"活动设立五大板块,包括"非遗新表达"和"非遗有好物",通过表演、走秀等形式展示非遗风采 [1] - 抖音电商在"非遗有好物"板块组织全天候直播带货,集中展示地方特色非遗产品,促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融合 [1] 非遗技艺展示 - 沈广隆剑铺展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体现千年传承智慧 [1] - 梁兴春展示28道古法工序的泥模铸造技艺 [1] - 郑春成分享古法盘香、线香、倒流香制作技艺 [1] - 林小雨创作年轻化非遗木雕作品,融合传统题材与流行元素 [1] 非遗美食展示 - 余庆展示老母水古法发酵技术制作的泡菜 [2] - 李泽西用黄豆与沙地西瓜制作西瓜酱 [2] - 戴康迪现场制作蕲春手工石臼艾绒艾条,增添端午节日氛围 [2] 非遗之夜活动 - "抖音非遗之夜"上演《蜀地风华》、非遗新潮走秀等节目 [4] - 抖音电商达人展示蜀锦、京绣、香云纱等非遗技艺 [4] - 手艺人穿着结合非遗技艺的服装鞋品,如三寸盛京、ZHUCHONGYUN等品牌 [4] 抖音电商数据 - 平台销售非遗商品超65亿单 [4] - 非遗商家直播成交额中63%来自店播模式 [4] - 超过10个非遗商家店播破千万元 [4] 直播活动 - 梁氏父子官方旗舰店进行直播 [3] - 奶奶的酱(西瓜酱豆)准备直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