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产业
搜索文档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河南大遗址公园走廊上的“汉服经济”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07:26
行业宏观趋势 - 文旅产业在深度复苏中加速迭代,“国潮”消费从圈层走向大众,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1] - 汉服热尤为亮眼,2024年全国汉服消费者规模已突破1000万,市场规模达150亿元[1] - “汉服+文旅”的融合模式成为文化遗产活态化利用与民生增收的重要结合点[1]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模 - 河南依托“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的深厚文明底蕴,以汉服为纽带串联千年文脉[1] - 洛阳汉服热由社交媒体引爆,“为爱奔赴洛阳”话题播放量达5.5亿次,“总要去洛阳看看牡丹”播放4.3亿次[2] - 2023年9月,河南再次发文强调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支持大遗址公园走廊建设[2] - 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9.1亿元,汉服体验与文化研学成为最热门消费项目之一[10] 各城市差异化发展模式 - 洛阳打造“国风穿越节”等沉浸式场景,VR设备还原宫城布局,洛邑古城夜场活动全网播放量破亿[4] - 开封紧扣宋文化,推出“我在宋朝的一天”活动,2024年有336位新娘在半亩园举办宋式婚礼,单场带动消费超2万元[5] - 安阳赋予汉服殷商底色,在魁星阁城墙下举办商朝服饰展演,300余米的县前街成为汉服打卡地[3] - 三门峡发展雅致路线,甘棠书院周日雅集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茶开展活动,按二十四节气研制出24种香品[5] - 郑州主打年轻活力与大众化,星河里街区形成一站式消费场景,电商平台推出改良版“日常中国风”服饰[7] 产业链发展与就业带动 - 洛阳形成设计-生产-体验-服务-衍生全链条产业链,汉服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18家增长至2025年9月的1360家,三年增长75倍[6] - 洛阳汉服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2023年以来1252万人次体验汉服,带动消费17.16亿元[6] - 开封半亩园“宋服妆造一条街”带动2186人就业,其中80%为本地居民[7] - 2024年开封全市旅游接待量1.05亿人次,综合收入779.6亿元,文化体验消费占比较高[7] - 郑州成为河南汉服走向全国的“输出港”,不少外地商家来郑州采购汉服、学习运营模式[7] 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 - 洛阳对跟拍摄影师进行统一登记、培训、编号、发证,实行“先试拍、后付费”“不满意、先赔付”机制[8] - 开封出台《宋式服饰体验服务规范》,细化服务要求,在清明上河园实行15分钟投诉响应,2024年投诉满意度达98.5%[9] - 开封在全国率先推出“放心消费险”,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配套建立快速维权处置机制[9] - 安阳在县前街实行“统一运营+商户自治”模式,古城公司帮助汉服馆规划布局并培训商户[9] - 洛阳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开放事业单位停车场,挤出2000多个车位方便游客[8]
“黄金周”里的经济故事:火爆的汉服,从景区“设进”高校
新华网· 2025-10-08 19:55
曹县汉服产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1至6月,曹县汉服销售额达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 [1] - 曹县拥有汉服生产企业2700多家、网店1.5万余个,汉服产业从业者近10万人 [1] - 全国90%的5A景区引入曹县汉服租赁与体验服务,每天有超2万名主播在曹县身穿汉服直播带货 [1] 产业生态与运营动态 - 节假日期间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车间持续加单,儿童款汉服特别受欢迎 [1] -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上下游企业紧密布局,可实现设计灵感在一天内从印花、刺绣到成衣制作 [3] - 产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3] 产品创新与设计发展 - 企业尝试将导电丝织入汉服面料以防静电,并在传统形制基础上增加口袋以提升实用性 [3] - 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与1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设计高校联名款汉服,将校徽、校花等元素融入设计 [6] 行业人才挑战与培育 -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多以西方设计体系为核心,中式服装设计课程基础存在断层 [5] - 企业通过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深入接触汉服生产全环节,突破“只懂画图”的局限,旨在培育行业人才 [8] - 企业致力于跳出“流量依赖”,通过深耕汉服文化、培育人才来推动产业从“一时爆火”走向“长久繁荣” [8]
找准路子 干出样子(前沿观察·挑大梁 看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产业发展与转型 - 临颍县再生铜产业产值达190亿元 通过定制化厂房建设、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研究院解决技术难题[4] - 洛阳市轴承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综合运营成本降低45.9%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降低25.7%[9] - 老城区汉服店数量从18家增长至1360家 带动3万余人就业 从业者月均增收超3000元[12]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遂平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1万亩 通过土壤改良方案提升蓄水保墒能力[5] - 中原粮仓数字平台提供精细化农业管理 通过遥感与无人机数据实现科学种植指导[6] - 思念食品在遂平建设570亩生产基地 依托当地优质粮食资源与政府配套服务[6][7]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升级 - 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发减糖不减甜技术 通过江南大学合作建成新生产线[10] - 漯河市推动食品科技赋能 开发食药同源山药雪花片等创新产品[10] - 洛阳市成立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协会 聚合文创企业与非遗传承人开发爆款产品[11] 文旅经济与消费环境 - 龙门古街2025年上半年营收4500万元 同比增长36% 通过VR体验和非遗手工增强游客体验感[11] - 开封市推出"放心消费险"机制 解决旅游消费纠纷赔付问题[13] - 洛阳牡丹文化节带动汉服产业爆发 推动餐饮酒店等配套产业发展[12]
山东曹县:一条裙子带动的百亿产业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8:3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1至4月曹县汉服销售额达39.31亿元 同比增长16.2% [1] - 2024年曹县汉服产业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突破120亿元 占全国市场近50% [6] - 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 从业者近10万人 [6] 产品与供应链 - 产品涵盖4000余款汉服 包括古典马面裙及新中式服装 [1] - 仿妆花工艺马面裙提花布料产能受限 单台机器日产量仅70-100米(约30条裙) [2] - 2024年春节布料价格从每米23元飙升至35.6元 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2]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为近1000家汉服企业解决供应链问题 [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专利审批时间缩短至10天 [3] -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原创设计 促成小单快返和私人定制模式 [3] - 企业引入智能化手段 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建共享工作室 [3] 市场推广与渠道拓展 - 在近10家景区建立汉服展示中心 覆盖展示销售租赁妆造全体系 [4] - 曹州牡丹园景区1个月实现税收4万余元 完成线下销售从无税到有税转变 [5] - 与希音TEMU等跨境平台合作 拓展至韩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 [6] 消费体验与文化活动 - 打造曹城夜街沉浸式消费地标 客流量显著增长 [4] - 举办三届汉服文化节 包含走秀讲座等主题活动 [5] - 开发仿螺钿仿点翠等传统工艺 强化文化属性 [5] 企业案例 - 织云华服公司面临订单爆仓 5家工厂仍无法满足面料需求 [2] - 再创汉服基地公司与景区妆造店合作 结合地域文化定制产品 [5] - 极智有爱汉服基地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精美面料融合 [5]
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在菏泽初长成
大众日报· 2025-08-13 10:08
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采用世界领先的600MPa超高压灭菌设备和HPP超高压冷灭菌技术生产生鲜饮料,产品供应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知名企业[1] - 公司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实现牡丹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1] - 公司进驻菏泽30年来完成22次增资,累计投入超2亿美元,亩均投入突破1000万元,亩均产出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1] - 2025年1至5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61.15%,税收2963万元,同比增长53.28%[1] - 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签约20万亩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带动10余万户增收,每年为农民创造4000万元以上收入[2] 菏泽特色农业产业 - 菏泽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牡丹省级农高区通过验收,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园区[2] - 成武、单县、巨野大蒜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跻身全省农产品公共品牌前列[2] - 芍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2] - 牡丹产业形成从种植到全产业链融合的成熟生态,拥有30余处标准化种植基地,对全国牡丹苗木供给率超85%,出口量占全国90%[3] - 120余家牡丹相关企业开发出11大类260余种产品,涵盖牡丹籽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远销海内外[3] 曹县汉服产业 - 曹县是全国最大原创汉服生产基地,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90%,从业者近10万人[4] - 汉服产业已形成方圆5公里的完整产业链条,涵盖面料供应、设计打版、生产制作、电商销售、品牌孵化等环节[4] - 全县汉服上下游企业达2753家,网店数量突破1.5万个[4] - 2025年上半年汉服销售额达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4] - 当地职业院校开设美学、服装设计、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培养1100余名在校生作为产业升级"生力军"[4]
来这里,买汉服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汉服产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山东菏泽市曹县是我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全县共有汉服企业2700多家,网店超1.5万个 [4] - 汉服从业者近10万人,2024年汉服产业年销售额约120亿元 [4] - 曹县汉服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更远销海外,向世界展现中国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产业链与产业升级 - 曹县以汉服、电商为依托,形成涵盖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展演展示及网络营销等的完整产业链条 [4] - 曹县汉服产业正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跃升 [4]
宝藏之城丨这座小城织就百亿汉服产业
新华网· 2025-06-25 10:01
汉服产业规模与结构 - 曹县汉服产业年销售额达120亿元,拥有2750多家汉服企业和1.5万个网店,从业者近10万人 [1] - 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展演展示及网络营销等环节 [1] - 产品以马面裙为主,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1] 生产与设计能力 - 生产基地配备激光裁切设备,实现高效布料加工 [17] - 设计团队专注于花样开发,如马面裙等特色产品 [14] - 企业设有专门面料检测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15] 营销与渠道建设 - 采用直播电商模式,负责人和专职主播每日进行多场直播推介 [5][6][7][8][10] - 建有专业直播基地,配备化妆团队支持主播形象打造 [8] - 通过国际研修班等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向非洲法语国家学员展示产品 [3][4] 产业配套与服务 - 拥有专业绣花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如昌顺绣花公司负责布料绣制 [18] - 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日均处理大量快递分拣,支撑线上销售 [19] - 举办汉服新品发布会等专业活动,如2025春夏新品发布会 [21][23] 人才培养与展示 - 培养专业汉服模特团队,负责产品展示和面料讲解 [12] - 与国际院校合作开展文化交流,如中华女子学院研修班学员实地体验 [3][4]
山东曹县:古邑新姿绽华彩 汉服经济领风潮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8:03
文旅融合发展 - 曹县构建"一核引领、三带联动"的文旅发展格局,以商汤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红色教育研学带和汉服非遗体验带 [1] - 目前拥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特色旅游村11个,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 [1] - 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招引"商汤、伊尹"文化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旅游片区和故道生态文旅项目,推动产业融合 [2] - 深入实施景区焕新工程,提升景区品位,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游乐项目 [2] - 积极开拓研学旅行市场,培育研学基地,融入特色研学课程 [2] 汉服产业生态 - 曹县汉服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县汉服企业达2753家,形成覆盖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3] - 2024年汉服销售额达87.5亿元,古风类景区汉服供应市场占有率达90% [3] - 下一步计划借助高校专家、汉服设计大师、古装剧情场景等六大资源体系,打造联席大师工作室、联名款高端品牌等五大功能板块 [3] - 强力建设"一院一馆三中心",支撑汉服文旅体验,带动标准化生产 [3] 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 - 曹县锚定"走出去""引进来"思路,实地走访全国398家4A级及以上古风类景区,开展"曹县汉服下江南"项目 [4] - 与曹州牡丹园、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邑古城等知名古风景区建立长期合作,在全国72个5A级古风景区内市场占有率达90% [4] - 举办"着我华裳游齐鲁"洽谈交流会、"曹风汉韵·盛世霓裳"游园会等活动,受到央视新闻关注 [5] - 自制《曹县:一条马面裙里的千年风华》宣传视频被新华社采用,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5]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曹县通过"汉服+"战略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用创新诠释文化自信 [1][5] - 从马面裙爆款到数字汉服,从遗址活化到场景革命,展现文旅产业蓬勃生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