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汉服
icon
搜索文档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河南大遗址公园走廊上的“汉服经济”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07:26
五城联动:让文化遗产"走"到地上 2022年12月,洛邑古城里,一位只有3000粉丝的游客,拍了条"日常装变汉服"的短视频——镜头里,普 通T恤、牛仔裤,转身换上绣着缠枝莲的襦裙,再绾个盛唐发髻,背景是青灰瓦檐下的宫灯。这条视频 火了,点赞量16.8万。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在深度复苏中加速迭代,"国潮"消费从圈层走向大 众,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其中,汉服热尤为亮眼。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汉服消费者 规模已突破1000万,市场规模达150亿元,"汉服+文旅"的融合模式,正成为文化遗产活态化利用与民生 增收的重要结合点。 在这股全国性浪潮中,河南依托"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的深厚文明底 蕴,以汉服为纽带,串联起仰韶文化、二里头遗址、殷墟甲骨等千年文脉,实现了"文化体验-产业延 伸-民生改善"的闭环,更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了兼具历史厚度与实践温度的样本。 开封则对"沉浸感"进行了纵深挖掘,为其注入了独特的"宋韵"灵魂。清明上河园推出"我在宋朝的一 天"活动,提供复原妆造和美景跟拍服务;游客在开封府可以跟着"包拯"断案、在中国翰园碑林能够 与" ...
从“护身符”到“发动机”版权如何撬动产业创新?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20:45
版权不仅能保护作品,还能赋能行业发展。 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 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共1100余家单位参展,为历届最多。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9.3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到7.44%, 2024年著作权登记总量超过1000万件,同比增长了19.13%。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 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第一次跃升到了第10位。 可见,版权创新加速推动原创IP生态培育开发与转化,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极大增强 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版权+产业 万物生长都有规律,版权保护是保障内容生态生生不息的第一法则。 走进版博会的山东展厅,菏泽市巨野县的工笔牡丹花格外引人瞩目。巨野县是"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 国工笔画之乡"。目前,巨野县已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56家基层画院,书画产业从业 人员2万多人,其中,众多绘画零基础的老百姓在培训下成为职业画工,走上绘画致富路。 巨野县书画院业务科科长林玥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过 ...
“从all buy到一件不买”,这届年轻人退出双十一
钛媒体APP· 2025-10-19 19:19
消费行为变迁 - Z世代消费者拒绝双十一复杂促销套路,追求简单直接的降价方式 [1][3] - 年轻消费者擅长平台比价、二手租用和虚拟消费,追求心理满足而非单纯物欲 [2] - 消费者对购物体验要求提高,一旦体验不佳可能直接放弃参与 [3] 行业促销策略失效 - 双十一促销周期从单日狂欢延长至一个月,消费者感到疲惫 [3] - 商家采用先涨价后降价策略,例如小家电从280元涨至400多元,吹风机标价600元但实际成交价与平时相近 [3] - 潮玩等行业在双十一期间出现缺货现象,优惠力度减小且主要产品供应不足 [8] 理性消费趋势 - 消费者通过闲置交易平台如闲鱼购买全新商品,价格比双十一最终价便宜近200元 [3] - 租用方式兴起,例如运动相机两百元可租用半年 [3] - 消费者对个性化商品需求增加,但当心仪商品缺货时选择放弃购买 [8] 购物决策因素 - 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实用性,如迪士尼酒店999元房券因可提前入园而售罄,带早餐的1399元房券则滞销 [9] - 兴趣转换快的消费者采用先租后买或购买二手方式避免浪费 [10] - 消费者通过DIY改造旧物满足需求,如10元珠子改造旧鞋替代购买新鞋 [10]
两岸300余名汉服爱好者共同演绎中华文化之美
新华网· 2025-10-18 23:46
活动概况 - 2025海峡两岸(厦门)汉服嘉年华文艺展演暨闭幕式于10月18日在厦门举办 [1] - 活动主题为“华夏衣冠,同袍共韵” [2] - 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开展 [2] 参与规模与形式 - 来自海峡两岸的300多名汉服爱好者参与活动 [1] - 活动包含两岸汉服短视频大赛、古风雅集、非遗体验等系列项目 [2] 活动内容与亮点 - 文艺展演包含小胖合唱团诵读合唱、《轻舞诗经》长袖盘鼓表演等节目 [1] - “华夏霓裳”汉服大秀由数十位两岸爱好者演绎“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四个主题篇章 [1] - 台湾青年女歌手孟庆而身着战国袍演唱歌曲《孟子》 [1] 文化意义与行业影响 - 汉服被视为代表中华文化演进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文化内涵 [1] - 近年来台湾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了解并爱上汉服 [1] - 活动促进了两岸年轻人在汉服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承 [1]
12年的汉服老店,倒在双11前夕
36氪· 2025-10-16 20:48
尽管双11已经拉开帷幕,但一家12年的汉服老店,却选择了在此期间清仓闭店。 10月9日,经营12年的汉服老店"子衣明堂"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10月15日清仓闭店。 根据公告,"子衣明堂"表示,由于遭受市场大环境行业系统性挑战,无力继续经营,经考虑决定正式闭店,并启动清仓计划,回馈市场。 对于"子衣明堂"的闭店,诸多粉丝表示遗憾,在社交平台,不少粉丝留言,透露了对该店的不舍。 图:"子衣明堂"的闭店公告及粉丝留言 来源: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实际上,并非一家"子衣明堂"选择闭店。此前,素有"汉服代言人"的演员徐娇,汉服品牌"织羽集"也进行了闭店处理。十步汉飏、无界whatever闭店,六 仙书阁也在今年选择转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行业已经迎来几波汉服闭店潮。 这背后的原因是,年轻人或许开始对汉服祛魅。而汉服市场,即便做了多年,也仍难以走进大众消费圈。 在以黎黎为代表的诸多消费者看来,事实上,汉服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呈现一定的乱象,"不管是马面裙,还是其他汉服,在市场的热炒 下,实际上已经乱象丛生,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现象比比皆是。" 更重要的是,在黎黎看来,真正的"华流",应该是文化的 ...
这群大学生用传统文化“圈粉”外国友人
中国青年报· 2025-10-13 08:04
学院国际培训与文化融合 - 学院每年承担大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航培训任务 为参与短期技术培训的学员在学技能的同时知中国 [1] - 学院子衿汉韵汉文化协会承担海外学院培训的传统文化模块 目前社团大约每两周组织一次面向国际学员的交流活动 [1] - 社团开设中国武术 剪纸 刻纸 书法 茶艺等体验活动 学生兴趣社团扮演起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1] 社团成员的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 - 社团成员从文化爱好者蜕变成文化研究者 外国友人的提问促使同学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与细节 [2] - 社团搭建国际交流舞台 成员找到民族与世界的连结点 例如在书法活动中引入历史人物郑和以连接中外友好交流 [2] - 社团活动提升成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视野 学院党委书记表示活动是跨越山海 连通人心的桥梁 [4] 社团活动对成员职业发展的影响 - 以兴趣爱好为主导的社团让成员找到未来发展方向 例如前任社长因社团经历入职汉服设计公司 [3] - 社团期间积累的汉服相关知识和经历成为求职时的独特优势 [3] 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与反馈 - 社团活动是多向交流而非单向知识传递 国际学员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 例如钟爱武术和中国象棋 [3] - 在与不同国家学员交流过程中 社团成员也能感受了解异域文化 例如坦桑尼亚学员分享传统音乐和舞蹈 [3]
“双节”消费新浪潮,释放破局新活力
人民网· 2025-10-10 15:29
消费模式转变 - 消费模式从传统物理空间向数字-物理融合转变,突破时空限制,重构节庆经济价值链[1] - 消费场景从单一商品交易向多元化、智能化转变,特征为跨界融合、社交裂变、情感增值[1] - 多维场景通过文化体验、科技互动和情感联结发挥协同效应,激发消费者从被动购买转向主动参与[2] 新场景与新业态表现 - 河南郑州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假期单日客流量超6.5万人次[1] - 西安大唐不夜城运用全息投影与AR技术将中秋元素转化为互动游戏,带动周边汉服租赁、文创销售增长[2] - 河北燕赵与陕西美术博物馆通过AI、3D打印等技术推出创新月饼及公教活动[2]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3] - 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银发消费等空间广阔,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3] - 各地通过文旅融合、优化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激活假日消费市场,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行[3]
“黄金周”里的经济故事:火爆的汉服,从景区“设进”高校
新华网· 2025-10-08 19:55
"今年双节期间,我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顾客,生产车间在持续加单,主要是儿童款汉服特别受欢迎。"曹县有爱云仓汉服基地负责人姚驰行 告诉记者,双节期间曹县汉服销量可观,"这段时间忙完,我们还要'备战'春节市场,推出更多款式的汉服,让更多顾客穿着汉服拍照打卡。" 2023年,曹县汉服火爆全网,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时至今日,曹县依旧用"硬核数据"证明汉服产业热度不减:2025年1至6月,曹县汉服销售 额达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目前,曹县拥有汉服生产企业2700多家、网店1.5万余个,汉服产业从业者近10万人。 新华社济南10月8日电(记者丛佳鑫)节假日里,身着汉服,衣袂飘飘,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游客,成为不少人流如织的景区里独特的一道风 景。提起汉服,就少不了要讲山东曹县的故事。在这里,每天有超2万名主播身穿汉服直播带货;全国90%的5A景区引入曹县汉服租赁与体验服 务;每到大型节假日,曹县汉服工厂几乎要把缝纫机"踩到冒烟"…… 带着这样的思考,陈龙开始着力聚焦校企合作,尝试为曹县汉服产业打开发展新路径。 "我们将校徽与牡丹花结合作为服装的底纹,挑选校花等学校的代表性元素作为主体图案。云肩设计为上、中、下三层, ...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秋文化雅集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11:01
原标题: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秋文化雅集活动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团队近日在伍斯特镇雨果·诺德艺术中心(The Hugo Naudé Art Centre) 教学点举办"月满中秋·文化雅集"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伍斯特中学、艺术中心的师生家长以及中华文 化爱好者等约60名嘉宾参与。 活动以国画创作、传统乐器演奏、茶点品赏、汉服体验和手工教学等多种形式,为当地民众呈现了 一场沉浸式的中华文化盛宴,让中南文化在明月之下共鸣共美。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团队近日在当地一处艺术中心举办"月满中秋·文化雅集"系列活动。图为 与会者展示绘画作品。(斯大孔院供图) 随后,张怡以古筝名曲《水调歌头》寄情明月,琴声清雅悠远,传递团圆祝福;陈婕以葫芦丝演奏 《萱草花》,以悠扬旋律表达对母亲与亲人的思念。 活动在学员们身着汉服展示作品、互致中秋祝福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雨果·诺德艺术中心校长汉里· 汉密尔顿(Hanri Hamilton)表示:"这场活动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优雅与深邃,也让文化交流 的桥梁更加稳固。"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团队近日在当地一处艺术中心举办"月满中秋·文化雅集"系列活动。图为 ...
年轻人的国风审美,救了这个贫困县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8:29
曹县经济转型背景 - 曹县从依赖劳务输出的传统农业县转型为以农村电商为引擎的新型县域,转型时间仅十几年 [1][4] - 2005年曹县输出农村劳动力20万人,人均月务工收入仅700元至800元,全年劳务收入17亿元,占当年GDP总值56.5亿元的30% [3] - 2005年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41元,在菏泽9个县区中排名垫底 [3] 电商产业发展历程 - 曹县电商起点始于大集镇,该镇与安蔡楼镇的行政村几乎全民从事电商,成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全覆盖的"双子星" [3] - 2008年安蔡楼镇青年费敬开设全县首家摄影服饰淘宝店,开创"电商跑单"模式 [6] - 2009年大集镇丁楼村任庆生夫妇开设网店,首笔订单为40套影楼服饰,每套成本不足20元,售价60元,带来千元收入,相当于夫妻俩之前一年收入 [7] - 2010年底丁楼村演出服装网店发展至14家,2011年突破100家,并带动周边村庄加入 [8] - 丁楼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电商前的千元左右提升至6万元 [9] 汉服产业崛起 - 曹县演出服市场竞争加剧后,部分商家转向汉服赛道错位竞争 [13] - 2021年5月"山东菏泽曹县666"网络梗走红,为汉服产业带来大量关注 [18] - 2020年疫情导致演出活动减少,当地演出服企业被迫转型汉服市场 [18] - 2024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87.5亿元,同比增长21.28% [20] - 全国每卖出两件汉服就有一件来自曹县,全县拥有汉服相关企业2753家、网店15405个、从业人数近10万人 [20] 直播电商模式创新 - 2019年商家李字雷在抖音发布汉服主题短视频,一度进入全国涨粉榜前十 [18] - 2021年建立曹县首个汉服直播基地"有爱云仓",采用"线上直播+线下批发"模式,半年内盘活当地汉服市场 [18] - 直播基地提出"只要会说话就能直播"口号,主播中80%-90%为当地村民,每日工作至少4小时,日收入达500元-600元 [19] - 基地免费提供直播培训,而市场费用通常需5000元-6000元 [19] 产业链与就业带动 - 曹县汉服电商产业直接带动约35万人创业就业 [20] - 当地形成5公里内完备产业链,涵盖制版、布料、染色、剪裁到成衣等环节 [9] - 不同年龄段村民均可在产业链中找到岗位,年轻人从事设计运营,六七十岁老人参与剪裁布条等工序 [20] - 丁楼村长期务工的外来人员达三四千人,约九成年轻家庭在县城拥有住房 [21] 基础设施与消费升级 - 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道路拓宽、路灯绿化、宽带入户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1] - 多数村民建起新房并购置汽车,宝马、奥迪、奔驰等豪车品牌多次进村举办展销会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