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汉服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池卫国: 深圳致力于打造电商枢纽城市,持续助力中国商品和服务走向全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14:10
新电商行业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创新推动新电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业格局并引领消费升级 [1] - 深圳将跨境电商作为培育外贸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部门联动强化制度建设、产业协作完善生态、惠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1] 深圳跨境电商市场地位 - 深圳集聚全国超一半跨境电商卖家、1/4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吸引全球80%跨境电商头部平台布局 [1] - 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连续数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初步建成跨境电商枢纽城市 [1] 深圳跨境电商政策体系 - 深圳构建"1+2+6+N"政策体系,聚焦主体提质、产业提档、物流提速、监管提效、服务提级目标 [1] - 全国率先探索跨境电商阳光化试点,建立"商关汇税贷保"六位一体监管服务模式及"1平台+4产品"公共服务体系 [2] 深圳跨境电商产业生态 - 深圳打造"产品出海+园区建设+品牌运营"三张牌,建成5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孵化全国超一半跨电配套服务商 [2] - 支持51个国家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每年举办400余场产业对接活动,形成卖家、平台、服务商协同效应 [2] - 推动跨境直播新赛道,服务超3万卖家,54个品牌入围全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2] 深圳跨境电商基础设施 - 深圳开通11条跨境电商空运专线、30条海运快线,中欧班列通达境外41座城市,构建"陆海空铁"立体物流联运通道 [3] - 建设11个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上线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系统,首创"银行+外综服企业"代办出口收汇模式 [3] - 落地全国首单跨境电商境内采购应付账款保险"跨境电商保"试点 [3]
商务部:从实际购买力看,中国社零总额已超美国
中国基金报· 2025-07-19 00:11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 - 社零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4年将突破50万亿元 [1] - 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社零总额已达美国的1.6倍 [1]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位居世界第一 [1] 品质消费升级 - 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增速 [2] 新型消费发展 - 零售业创新推动"旧中出新",如商场引入博物馆、海洋馆等体验业态 [3] - 汉服、马面裙等新中式服装及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 [3] - 数字消费、品质电商、"人工智能+消费"等新增长点快速涌现 [3] 国内外市场联动 - 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3]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4]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离境退税政策优化促进消费国际化 [3][4]
商务部详解“十四五”发展成就 消费活力、外贸韧性共促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20:03
国内消费市场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4年全年突破50万亿元 [4]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惠及4亿人次 [5]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家政、健身、旅游等服务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5] - 新型消费亮点包括老字号创新、新中式服装、数字消费、智能家居等,国内外市场联动通过进博会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6] 外贸发展 - 中国货物贸易总额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 [9]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38% [10] - 东盟连续5年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增长9.6%,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50% [11] -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2020年56%提升至64.8%,外贸经营主体近70万家 [9] 贸易结构优化 - 货物进口占全球份额13.3%,与美国13.6%基本相当,为近8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目的地 [9] - 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数字贸易服务进出口额较2020年增长近40% [10] - 对美出口占比从2020年17.4%降至2024年14.7%,但整体出口增长7.2%,展现市场多元化韧性 [11]
“中国造”引爆全球购物潮:从免签政策到退税红利,外国游客为何疯狂“扫货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12 09:00
入境旅游与消费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达26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79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58 5% [1] - 2025年端午节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达23 1万人次 同比增长59 4% [4] - 美国游客在华购物退税金额达1 2亿美元 同比增长300% [8]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国对47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5年新增沙特 阿曼 科威特 巴林四国 [4] -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全国退税商店从2024年3700家增至2025年5196家 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11] - 北京一季度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 上海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 6亿元 同比增长85% 四川退税额同比增长211 64% [4] 国货与科技产品消费 - 杭州离境退税商店中国货品牌销售额占比达65% 较2024年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韩国代购反映中国品牌扫地机器人价格比韩国低15% 售价约2000元人民币 [6] - 无人机 智能扫地机器人 5G手机成为退税柜台热门商品 [6] 传统市场与供应链优势 - 成都荷花池 广州十三行等传统市场因价格亲民和文化氛围成为外国游客打卡地 [6] - 中国T恤生产成本5美元 仅为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的1/3 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 [7] - 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深圳华强北出现跨国代购批量采购现象 [6] 文化输出与消费场景 - 蜀绣 竹编 川剧脸谱等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必购清单 300元蜀绣摆件受青睐 [5] - 李宁 波司登等国潮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5] - 商务部指出离境退税是商品和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 [9]
免签潮引发中国瘾!老外归国集体戒断,世界表示:回不去了!
搜狐财经· 2025-07-12 08:13
免签政策的经济效益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接待198.8万外国游客,同比增长260% [2] - 外国游客消费总额达943亿美元,相当于小型国家GDP [13] - 外资餐饮企业在华投资增长45%,多家连锁品牌计划复制中国"夜经济"模式 [13] 旅游业与消费升级 - 云南丽江民宿外国游客占比达50% [13] - 上海国金中心奢侈品消费出现"即买即退10%"现象刺激二次消费 [13] - 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咨询量暴增120%,"学中餐烹饪"成热门专业 [13] 移动支付与科技体验 - 加拿大游客回国后因移动支付习惯差异遭遇结账尴尬 [7] - 英国游客在江西武功山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通话,对比英国山区信号差异显著 [7] 餐饮与文化输出 - 美国博主"筷子兄弟"重庆小面吃播获400万点赞 [12] - 韩国网红直播上海外滩夜景带动赴华咨询量增长300% [12] - 意大利大妈将中国广场舞引入罗马社区引发模仿热潮 [12] 安全与城市管理 - 德国父亲在重庆深夜放心让女儿独自买夜宵,对比慕尼黑公园安全性 [6] - 英国博主在西安兵马俑故意遗留iPhone两小时后完好取回 [4] 商品与零售业 - 亚马逊平台成都熊猫玩偶售罄 [12] - 外国游客离境时大量采购火锅底料、调料等中国特色食品 [9] 社交媒体与形象重塑 - 德国博主新疆旅行视频有效反驳西方媒体不实报道 [12] - 荷兰女孩凌晨遛弯照片百万播放量改变对中国安全认知 [12]
“十四五”冲刺!国家发改委在首场发布会为何提到荔枝和早茶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22:09
中国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四连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经济增速平均5.5%,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1]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 [3][4] 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覆盖80%的县,服务90%经济人口 [7] - 2024年农村公路总里程464万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7]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冷链物流体系完善 [7]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46万亿千瓦时,为"十三五"末1.6倍,高速公路充电桩覆盖98.4%服务区 [8] 创新驱动与科技突破 - 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2.68% [9]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运,C919商业飞行 [9]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多领域实现从追赶到领跑转变 [10]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十四五"规划民生指标占比超1/3,为历次五年规划最高 [13] - 城镇年新增就业稳定1200万人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比48.8% [15] - 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95%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15]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覆盖300多地级市 [16] 治理效能与改革 - 民营企业达5800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9项 [1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11] - 组织动员能力显著提升,如西藏地震后30分钟启动救援 [12] 五年规划机制 - 五年规划通过"四个注重"机制实施:制度优势、守正创新、社会合力、战略定力 [17][18] - 坚持"开门编规划",结合顶层设计与群众意见,形成社会共识 [18]
“十四五”交出亮眼经济成绩单:5年GDP增量将超35万亿元,内需成为增长稳定锚|“十四五”成绩单
华夏时报· 2025-07-09 19:42
中国经济总量与增长 -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 [2] - 中国经济增速平均为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 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 [2] 内需与消费 -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3] -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表现突出,如人工智能产品、国风国潮商品销量成倍增长 [3] 投资与基础设施 - 过去四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快于整体投资增速 [4] - 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解决20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 [4]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2025年预计再节约3000亿元 [4] 创新与高科技产业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 [5]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达3.6万亿元,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5]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结构 -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7%-30%,若提升至35%将使产业结构更合理 [6] - 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设计、技术咨询等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手机硬件价值3000元,整机售价6000元主要来自软件和专利技术 [6]
万事都来蹭国学?国学文化商业化热潮下的冷思考
36氪· 2025-07-01 17:50
国学文化商业化现状 - 国学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商业领域,涵盖教育培训、房地产营销、互联网企业管理课程和快消品包装设计等多个行业 [2] - 国学教育市场规模在2025年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到2040年将进一步扩大 [2] - 国学商业化热潮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基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 - 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国学教育培训,将国学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体系,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学教育项目建设 [3] - 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和家庭教育观念转变推动国学教育需求增长,子女教育支出占城市家庭总支出的28.6%,其中国学类培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国学商业化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教育培训领域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格局形成,线下机构占65%市场份额,线上平台占35% [4] - 教学内容从传统四书五经扩展到礼仪、茶道、中医养生等多元化领域 [4] - 创新型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取得成功,如开发互动式学习和游戏化教学课程 [4] - 国学元素被广泛融入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和企业管理,汉服产业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37亿元预计将增长至2028年的334亿元 [4] 技术驱动与文化自信 - 数字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国学文化得以以全新面貌呈现 [5] - AI教育大模型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国学学习方案,打破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5] -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文化自信增强促使更多企业将国学元素融入品牌建设 [5] 市场乱象与行业问题 - 国学培训市场规范化程度不足,机构数量增加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6] -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国学教育资源集中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 [6] -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部分培训机构降低招聘标准或缩短培训周期 [7] - 中医学、古琴、书法等专业性较强的国学内容合格教师凤毛麟角 [7] 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 - 国学商业化面临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平衡的困境 [8] - 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国学文化的碎片化和庸俗化,一些机构将国学经典切割成"心灵鸡汤"式的短句格言 [8] - 国学商业化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活态传承 [8]
【汉中】创新金融服务 为民企发展“解渴”
陕西日报· 2025-06-29 07:19
汉服行业增长 - "卿如故"汉服品牌在购物平台汉服类目复购榜长期前三[1] - 公司产能从家庭作坊扩张至产业基地 生产线翻倍 产品从20款增至60多款[1] - 年销万件目标接近实现 线下实体合作计划已启动[1] 小微企业融资创新 - 长安银行以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作为抵押依据 发放200万元低息贷款[1] - 邮政储蓄银行将"易企营"平台与国家"碳核算"平台对接 发放400万元绿色贷款[2] - 略阳绿洲食品获得贷款后新增生产线 产能从5000吨向万吨年产能迈进[2] 区域金融政策支持 - 汉中市实施"千企万户大走访" 建立融资"两张清单"提高投放效率[2] - 全市金融机构走访41.8万户经营主体 为15429户企业投放79.02亿元贷款[3] - 试点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 推动融资成本下降[2] 金融产品创新 - 长安银行推出"两山贷" 农行开发"产业园区贷"[3] - 建行提供"善新贷"和"陕农云担贷" 农商行推出"天汉重点项目专项贷"[3] - 村镇银行创新"流水贷"和"税金贷"产品[3]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外国人在华消费成为时下热点 “反向代购”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26 20:13
外国人反向代购趋势 - 免签退税政策优化推动外国人反向代购 免签国家范围扩大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广为外国人提供便利 [1][3] - 中国制造业实力提升带动高附加值产品消费 外国人购物清单从传统消费品转向无人机、智能穿戴等高附加值产品 [3][5] - 沉浸体验式消费新业态发展 非遗旅行、汉服体验等延伸出系列消费需求 [1][5] 外国人消费新趋势 - "即买即退"成为新趋势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全国推广使境外旅客可直接领取退税款 [5] - 国潮文化产品受青睐 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和国潮文化设计的产品受欢迎 [5] - 智能科技产品成为消费新亮点 智能眼镜、无人机等产品需求增长 [5] 提升消费吸引力措施 - 发展首发经济集聚全球优质消费资源 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 - 打造外国人友好型消费商圈 推出外语标识、美食购物地图等便利服务 [6] - 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 商业与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 [6] 企业创新方向 - 提供定制化商品和服务 企业推出外国人专属优惠套餐和个性化产品 [6] - 把握新生代消费群体需求 针对文化偏好、社交习惯开发多样化产品 [6] - 利用AI技术拓展消费产业链 围绕热门IP打造延伸消费品 [6] 全球消费共同体战略意义 - 应对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打造全球消费共同体有助于各国共同应对挑战 [1][6] - 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增长动能 [6][7] - 维护国际经贸秩序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维护贸易安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