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鸿寿坊
icon
搜索文档
解析城市更新烟火密码:“何以上海·志在上海”在鸿寿坊举办
新浪财经· 2025-06-27 16:45
城市更新项目概况 - 鸿寿坊项目通过"肌理保护、风貌延续、功能焕新"策略实现百年老弄堂转型 保留石库门门头与鱼骨状里弄作为历史"活化石"[5] - 项目打造1.5万平方米商业空间 引入70余个品牌 其中50多家为上海或区域首店[5] - 石库门里弄与现代楼宇通过空中连廊连接 食集空间采用回收旧砖砌筑外墙 融合通风天窗等传统元素[5] 商业空间设计理念 - 项目定位为"公共生活客厅" 服务周边居民、学生及办公人群 强调社区融入与日常社交功能[6] - FOODIE SOCIAL 3.0食集聚集30余家美食档口 融合老字号海鲜档与独立咖啡店等多元业态[8] - 商业空间设计包含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服务 塑造"精致烟火气"的15分钟生活圈范式[8] 文化保护与社区活化 - 通过方志文献与口述历史解码1933年石库门建筑史 完整保留近代"大自鸣钟"商圈历史图景[5] - 改造后的工业遗存墙体与现代艺术展陈形成视觉冲击 中心广场设置油条造型艺术装置《上海点心》[8] - 老居民反馈改造后社区人情味提升 食集成为邻里社交新节点[8] 项目社会价值 - 项目实现"保护与发展、历史与未来"的平衡 提供城市更新的"上海样本"[10] - 通过在地化文化转译与包容性社区营造 使历史街区重获生活活力[10] - 食集场景中传统与现代口味融合 编织起社区情感纽带[8]
全市各区划定设摊区域815个 进一步挖掘潜力探索模式优化治理 以“最大公约数”呵护城市烟火气
解放日报· 2025-06-13 09:53
晚上,三两年轻人相约美兰湖夜市,烧烤就啤酒,互诉衷肠——设在动迁地块上的限时夜市在规范 和温度间找到平衡点。 记者 陈玺撼 集市、分时步行街、早餐车、外摆位……这些设摊经营活动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烟火气"的渴 望。 早晨,市民薛桂凤到共青路上的"复兴小集"挑了只西瓜——这个集装箱改造的设摊点解决了复兴 岛"岛民"跑一次菜场至少要半个小时的"痛点"。 午后,点上一杯"瀑布冷萃","打工人"安娜和同事坐在皮爷咖啡外摆位上,聊着爆火玩偶Labubu ——大学路沿线的桌椅缩短了商铺马路间的距离,拉近了人心。 顺应民意,近年来上海在提升"烟火气"上政策频出。近期,多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 治理 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工作方案》。这些政策在细节上各有侧重,但核心用意相同:在设摊治理上 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城市"温度"的多赢。 "公园+设摊"双向奔赴 严管,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上海对待无序设摊的主要态度。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上海设摊管理经历 了"还路于民""分类管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四个阶段,无序设摊数量从有记录的2007年4.7万个减少 到了2024年的4666个。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