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星座
搜索文档
深圳发布全国首部空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10-10 21:27
白皮书发布与产业意义 - 全国首部聚焦空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深圳市空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标志着深圳在空天产业知识产权治理与国际化保护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 - 白皮书是对产业创新的系统盘点,旨在为智慧成果提供珍视、保护和赋能 [12] 知识产权创造与储备 - 截至2024年12月,深圳空天技术产业专利申请量达2278件,位居全国第5,其中有效专利1042件 [3] - 企业是绝对创新主力,占比高达86.74% [3] - 华为在空天技术领域布局专利267件,中兴通讯拥有75件,共同构筑专利高地 [3] 龙头企业技术布局 - 华为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通话,突破天线小型化等技术瓶颈,布局267件空天技术专利 [9] - 亚太星通运营亚太6D、亚太6E等多颗高通量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服务网络 [9] - 魔方卫星聚焦卫星电源与推进系统,实现部组件自主研制与整星交付 [9] - 深圳东方红参与研制鸿雁星座、京师一号等多颗遥感与通信卫星 [9] 海外维权与国际布局 - 深圳构建“五位一体”海外维权工作体系,涵盖风险防控、案件监测等五大模块 [5] - 在德国设立全国首个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属地化维权服务 [5] - 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2.63万件,预计将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5]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4.28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 [5] - 华为与中兴通讯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分别布局70件和13件标准必要专利,覆盖非地面网络等关键标准 [10] 协同保护机制与网络 - 深圳首次开展专利行政确权与司法侵权高效协同审理,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7] - 构建专利行政确权与民事诉讼程序协作机制,形成“行政+司法”双轮驱动格局 [7] - 截至2024年,全市有142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其中与空天技术相关的达62家,覆盖无人机、芯片等关键领域 [7] - 未来将深化跨境知识产权合作,建立海外侵权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10]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那么牛,我们能不能把它打下来?
搜狐财经· 2025-09-21 22:05
星链计划的战略定位与能力 - 通过低成本发射技术快速部署卫星,SpaceX公司以每次申请上千条轨道的速度抢占有限的近地轨道资源[1] - 星链计划旨在为海上、沙漠等难以铺设传统网络的地区提供互联网通讯服务,并在实战环境(如俄乌战场)中展示了其抗干扰能力[3] - 该计划具有潜在军事用途,其卫星可被用于撞击敌方卫星或导弹,并具备美国军方支持的自动防撞能力以规避攻击[3] - SpaceX公司计划在2024年前发射12000颗卫星,长期目标为部署总计42000颗卫星,在距地1000公里以下的轨道形成密集网络[3][6] 轨道资源的竞争格局 - 近地轨道属于稀缺的“一次性”战略资源,国际电信联盟负责协调轨道与频段分配以避免冲突[1] - 当前发射频率下,SpaceX公司可能近乎独占1000公里以下最具民用和军事价值的轨道空间[3] - 中国已申报两个巨型卫星星座,规划卫星总数达12992颗,通过“国家队”(如航天科技集团)与民营企业(如银河航天)协同推进[6][8] - 中国将卫星产业纳入新基建范畴,通过“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项目参与轨道资源竞争[6][8] 反制措施与技术发展 - 大国具备反卫星能力,例如中国“动能3”导弹可直接打击卫星,但面对数万颗卫星时成本效益较低[4][6] - 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如东风-17)可绕过星链拦截系统,对敌方本土形成威慑,但属于极端手段[6] - 中国计划通过信号屏蔽力场或干扰器阻断星链信号接收,削弱其威胁,同时降低国内运营商资费以提升市场竞争力[8] - 太空打击技术因成本低、效果好在未来可能成为主要反制方向,相关技术已被少数大国秘密研发[4][6] 行业影响与市场策略 - 星链卫星群若用于军事,可增强远程控制力、实施监控并干扰他国地面接收器,强化美国军事优势[6] - 中国通过降低移动数据费用、实现低价不限流量服务,防止用户因价格因素转向星链网络[8] - 和平时期星链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仅为通讯干扰,其卫星资产相对安全[3] - 主动攻击星链卫星被视为对美国的宣战行为,因此非战时状态下需依靠科技手段化解威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