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6D
搜索文档
深圳发布全国首部空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10-10 21:27
白皮书发布与产业意义 - 全国首部聚焦空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深圳市空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标志着深圳在空天产业知识产权治理与国际化保护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 - 白皮书是对产业创新的系统盘点,旨在为智慧成果提供珍视、保护和赋能 [12] 知识产权创造与储备 - 截至2024年12月,深圳空天技术产业专利申请量达2278件,位居全国第5,其中有效专利1042件 [3] - 企业是绝对创新主力,占比高达86.74% [3] - 华为在空天技术领域布局专利267件,中兴通讯拥有75件,共同构筑专利高地 [3] 龙头企业技术布局 - 华为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通话,突破天线小型化等技术瓶颈,布局267件空天技术专利 [9] - 亚太星通运营亚太6D、亚太6E等多颗高通量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服务网络 [9] - 魔方卫星聚焦卫星电源与推进系统,实现部组件自主研制与整星交付 [9] - 深圳东方红参与研制鸿雁星座、京师一号等多颗遥感与通信卫星 [9] 海外维权与国际布局 - 深圳构建“五位一体”海外维权工作体系,涵盖风险防控、案件监测等五大模块 [5] - 在德国设立全国首个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属地化维权服务 [5] - 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2.63万件,预计将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5]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4.28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 [5] - 华为与中兴通讯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分别布局70件和13件标准必要专利,覆盖非地面网络等关键标准 [10] 协同保护机制与网络 - 深圳首次开展专利行政确权与司法侵权高效协同审理,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7] - 构建专利行政确权与民事诉讼程序协作机制,形成“行政+司法”双轮驱动格局 [7] - 截至2024年,全市有142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其中与空天技术相关的达62家,覆盖无人机、芯片等关键领域 [7] - 未来将深化跨境知识产权合作,建立海外侵权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10]
卫星互联网牌照倒计时!太空万亿赛道正式启程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07
卫星产业ETF表现 - 卫星产业ETF(159218)8月25日单日大涨4.63%并吸金1700万元,早盘再度拉升一度涨超0.8% [1] - 该ETF成立三个多月内录得28%的年内涨幅 [2] - 成份股中国卫星强势涨停,长江通信涨近7%,移远通信等跟涨 [1] 指数成分股结构 - 前三大权重股为航天电子(10.41%)、华测导航(7.05%)、中国卫星(6.77%) [4] - 卫星产业龙头股集中度高,中国卫星含量6.77%,中科星图6.44%,北斗星通4.94% [2][3] - 行业分布覆盖工业(航空航天与国防)、通信服务、信息技术三大领域 [4] 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进展 - 工信部即将向三大运营商、中国星网、上海垣信等企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 [5] - 牌照发放标志国家正式认可卫星通信业务准入,商业化进程启动 [5] - 中国星网近期发射节奏显著加快,22天连发5批卫星,组网周期从39天压缩至3-5天 [5] 产业加速驱动因素 - 国际电信联盟(ITU)"先登先占"规则要求2029年9月前完成1300颗卫星发射(占规划总量10%) [6] - 中国星网一代星组网冲刺旨在形成自主可控卫星网络基本盘 [6] - 技术论证与战略窗口期共同推动发射提速 [6] 商业化实施路径 - 牌照发放后普通用户需等待2-3年才能使用卫星宽带服务 [6] - 参照SpaceX发展路径:超800颗卫星开放测试,超1800颗正式商用 [6] - 当前我国在轨卫星仅72颗(GW星座),终端生态仍处早期阶段 [6] 现阶段应用场景 - 高通量卫星(如亚太6D、中星26号)主要服务航空、航海、应急等垂直领域 [6] - 消费级"手机直连卫星"和"全球无缝覆盖"需等待低轨星座成熟 [6] - 当前应用集中于户外旅游等有限场景 [6] 产业发展战略意义 - 卫星互联网涉及6G布局、太空资源争夺、自主通信系统建设三重战略逻辑 [7] - 短期带动航天产业链(制造/发射/元器件),中期终端与应用生态爆发,长期争夺全球服务能力与标准话语权 [8] - 未来1000颗卫星的组网效率与技术突破将决定中国能否超越星链 [8]
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专家:迈出商业运营第一步
新浪财经· 2025-08-25 16:26
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进展 - 相关部门近期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 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 [1] - 牌照发放后仍需2至3年时间才能实现类似星链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1] - 工信部将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 推动电信运营商扩大新兴业务范畴 [5] 卫星发射节奏加速 - 中国星网在7月27日至8月17日的22天内连续完成5批卫星发射 发射间隔从1至2个月大幅缩短至3至5天 [1][2] - 累计发射卫星数量从7月前的34颗大幅提升至72颗 [1] - 平均发射节奏从每39天一组加快至3至5天一组 [1][2] 星座建设规划 - GW星座和千帆星座规划卫星总数分别达1.3万颗和1.5万颗 [1] - GW星座需在2029年9月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以满足国际电信联盟要求 [3] - 中国星网计划今年完成一代星座组网 由100多颗卫星组成 优先满足外交等核心领域需求 [3] 运营商布局 - 中国电信独家运营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并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今年5月正式走向海外 [5] - 中国移动发射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中国移动01星" 正与民营卫星企业商谈合作 [5] - 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预计将获得卫星互联网牌照 上海垣信计划年底前推出DEMO样机 [6] 高通量卫星应用 - 目前主要依托亚太6D和中星26号高通量卫星提供互联网服务 [9] - 中星26号是我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高通量卫星 面向航空 航海 应急等行业 [9] - 现有服务侧重于特定场景联网需求 非面向所有普通消费者 [9] 国际对标 - SpaceX在累计发射800多颗星链卫星后开放测试申请 发射1800多颗后转为正式商用 [7][8] - 我国低轨卫星数量和应用终端尚未达到全面商用条件 [8]